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对乙酰氨基酚是否因肝毒性而弃用?

作者:叶伟; 杨永峰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作用急性肝功能衰竭常见药物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非处方药单次服用

摘要:对乙酰氨基酚(APAP,扑热息痛)是临床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也是临床引起肝毒性的常见药物。目前在美国、英国及欧洲,APAP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在美国该比例为46%,在英国及欧洲该比例为40%~70%[1]。在中国由APAP引起的肝损伤也多有报道,正逐渐引起重视。APAP作为非处方药(OTC)广泛用于临床已50余年,鉴于其严重的肝毒性作用,是否有必要停止该药物的使用也讨论了数十年。APAP最早于1960年作为治疗头痛及轻度疼痛的止痛剂在英国及欧洲用于临床。1966年有报道APAP可能导致致死性的肝损伤,单次服用12~15 g APAP可导致50%的患者死亡。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肝脏

《肝脏》(CN:31-1775/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肝脏》本着团结广大肝脏病相关学界的作者和读者积极传播和交流肝脏学知识和信息的宗旨,积极推动我国肝脏学的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确研究和实践。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