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侗族稻鱼共生生计方式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以贵州省黎平县黄岗村为例

作者:田红; 麻春霞稻田养鱼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价值换种机制文化空间

摘要:通过对侗族社区的田野调查,从"稻—鱼—鸭"共生生计方式在侗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的人类学分析入手,发现侗族社会生活中的糯米与鱼不仅仅是侗族村民本体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同时也是侗族文化载体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它已经作为一个小的文化系统在承载和构建起侗族文化。最好的和最理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就是将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在其生存环境内加以保护和传承,而侗族传统稻鱼共生生计正好构成了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与传承场。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CN:45-1401/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自办刊以来,本刊秉承以凸显教育性、学术性、地方性为特色的办刊理念,主要登载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新研究,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新成果。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