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反切考——理解“俗所谓反切二十七字”

作者:郑光(著); 曹瑞炯(译校)反切上字国际学术古代印度文字学15世纪错误认识汉字音

摘要:《反切考》一文曾作为主旨发言宣读于国际译学书学会第八次国际学术大会(2016年7月30—31日,日本横滨鹤见大学)。作者郑光(Chung Kwang)执教于韩国高丽大学国语国文系,主要研究领域是国语史与训民正音以及东亚文字学。文中探讨反切的起源、发展以及它传授到朝鲜的过程。中国的传统注音法反切来源于古代印度的半字论,而朝鲜的反切则是与其同名的新型注音法。15世纪在朝鲜发明的新文字,训民正音,又称正音,即反切,并且这个新文字是为了标记中国的汉字音发明的。《训蒙字会·谚解字母》中的"俗所谓反切二十七字"指的是标记汉字音的初声16字和中声11字,但这与中国声韵学中声与韵分开的反切的本质不同。实际上,因为训民正音的中声不能被看作反切下字,因此"俗所谓反切二十七字"只能根据古代印度的半字论来理解。事实上,反切27字指的是训民正音中的17个初声和6个双写字( , , , , , )以及4个轻唇音( , , , ),也可以看作是27个反切上字。但反切27字却在民间被误传为初声16字和中声11字。因此谚文字母接受这种民间广泛普及的对反切的错误认识,就添加了"俗所谓"这一解释。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国际汉学

《国际汉学》(CN:10-1272/K)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