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怀柔远夷”话语中的明代汉、藏政治与文化关系

作者:沈卫荣汉学研究中国学蒙古学敦煌学研究西番大慈法王行都指挥使司永乐年间伯木古鲁

摘要:"汉学"和"中国学"这两个概念在中国学术界有较大的分歧,我们在这里所用的"汉学"概念主要指的是"国外对历史中国的研究",以区别于那种国外很热的对当代中国现实政治和经济的研究。如果中国学术界主张采用"中国学"概念的学者也是将概念限制在"历史中国"的研究,那么,"汉学"和"中国学"实际上是可以通用的。因为在我们看来,欧洲汉学所采取的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美国中国学所采用的社会科学的方法,虽有不同,但研究的对象都是"历史中国"。当然,我们这样理解时虽然可以协调对欧洲汉学和美国中国学的概念分歧,但对日本来说仍有问题。因此,这一概念之争仍可能存在,尽管大家的所指略有不同,但将"汉学"锁定在国外对"历史中国之研究"大体不会错。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使用"汉学"的概念来概括欧洲学术界的"对历史中国之研究"时,我们和欧洲学术界的朋友们似有分歧。因为,在欧洲学术界看来,汉学只是研究"汉族历史之学问"而不包括"西藏学"、"蒙古学"等。一般他们是将其放在中亚系里的,这是欧洲的历史传统。但对于我们今天国内做"汉学研究"的学者来说,我们的"汉学"概念是包括整个历史之中国的,这自然包括"西藏学"和"蒙古学"。李学勤先生就曾明确指出:"汉学非一族之一代之学问。"就是说,我们现在于中国所开展的汉学研究中的"汉学"概念,并不仅仅限制在汉族的历史中,这就和欧洲所理解的"汉学"划清了界线;同时,也不是我们中国学术界所常说的晚清的"汉学",即"乾嘉学派"或"朴学"。这又和国内学术界所理解的"汉学"划清了界线。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本辑我们特开辟了"西藏学·蒙古学·敦煌学研究"栏目,以表示我们对"汉学"概念的理解。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国际汉学

《国际汉学》(CN:10-1272/K)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