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清CGRP、ET-1水平的影响

作者:郑石洲; 王建文; 李观荣; 许锦荣循环缺血性眩晕血塞通倍他司汀

摘要:目的 探讨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清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10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52)和观察组(n=52 ),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情况、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清CGRP、ET-1水平、血流变学指标变化及药物安全性。 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及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HI)评分显著降低( P〈 0.05),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80.77%)( P〈 0.05);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增快( P〈 0.05),阻力系数(RI)减少( P〈 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降低( P〈 0.05),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血清ET-1及ET-1/CGRP降低,CGRP水平提高,ET-1/CGRP值降低(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77%和7.69%,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 结论 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循环,改善血液黏稠度,改善内皮细胞损伤,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CN:44-1733/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主要读者对象对国内外医药研究机构、高等医药院校师生以及临床医药工作者等。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