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民族旅游地游客民族文化补偿认知与支付意愿——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作者:杨军辉; 李同昇民族文化补偿民族旅游地游客认知支付意愿

摘要:民族旅游地的文化"公地悲剧"效应迫切需要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而游客的民族文化补偿认知是旅游地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依据与实施的关键因素。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探究游客民族文化补偿认知、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民族旅游地应积极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且补偿主体为政府和旅游开发企业,补偿客体为村寨集体,补偿方式应为政策和公共事业投资;2)游客不认同其民族文化补偿主体身份且补偿意愿较低;3)游客民族文化补偿的支付意愿受其收入、学历及所处社会阶层等因素显著影响。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月刊)创刊于1987年,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主管,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研究所主办,CN刊号为:15-1112/N,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以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