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非正规就业“上海模式”发展研究

作者:李振锋非正规就业上海模式就业形式国际劳工组织非全日制就业非正规部门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者

摘要:非正规就业的概念最早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发展至今在不同的国家、地区间形成了不同的内涵。根据从业部门的性质和劳动者的就业形式,可以将非正规就业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非正规部门就业,即依法设立的独立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民事义务)以外的就业形式,就业主体是以进城务工者为主的独立工人与自由职业者。二是正规部门非标准就业,即正规部门中在工作时间、工作形式、工作场所等方面区别于标准就业的就业形式。主要包括:正规部门中的短期临时性就业、非全日制就业、劳务派遣以及一些其他临时性就业形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工会理论研究

《工会理论研究》(CN:31-2048/D)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工会理论研究》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着眼于工会工作、工人运动、劳动关系等领域的理论研究,是一份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在工会系统和社会各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双月刊学报,为繁荣工会理论研究、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