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渭北旱塬区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及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作者:陈辉林; 刘廷; 田霄鸿; 赵爱青; 王朝辉渭北旱塬区冬小麦土壤水分硝态氮产量

摘要:渭北旱塬小麦生产中需要克服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水分不足,寻求合理的栽培措施以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对于产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2 a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及0~200 cm土层水分与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推荐施肥+垄上覆膜+沟内覆草(NP+PF+S)与推荐施肥+垄上覆膜(NP+PF)两种垄沟栽培模式,虽然单位面积穗数明显降低,但由于穗粒数、千粒重显著高于其它栽培模式,因此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所有模式中为最高。(2)NP+PF+S和NP+PF模式在小麦生育期内明显增加了土壤储水量,尤其在冬小麦易遭水分胁迫的时期(3~5月),其土层中储水量要明显高于其他模式。(3)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主要集中在60 cm以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累积量逐渐减少。在第二季,塬面冬小麦NP+PF+S处理的硝态氮累积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在梯田,NP+S处理出现明显累积。由此可见,推荐施肥+垄沟栽培模式虽然促进土壤中氮素的累积,但是显著提高降水的有效贮蓄,是渭北旱塬区雨养农业条件下维持冬小麦高产的合理栽培模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CN:61-1088/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作者和读者遍及全国各地,在我国旱农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其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办刊质量得到了广大作者、读者的普遍认可和赞誉,是推动旱农学术研究、促进成果交流的高效平台。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