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还原的难度——以《沉沦的圣殿》为中心对一种文学史方法的思考

作者:樊保玲还原历史口述史历史现场历史细节

摘要:以往的文学史写作过度关注宏观历史脉络,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却缺乏对微观细部的研究,而且政治(权力)强暴历史的现象到处可见。重写文学史成为许多文学研究者的共识,“还原历史”“触摸历史”“回到历史现场”等思路显然试图改变这种粗线条和政治强暴的现状,尽可能地通过鲜活的细节,使历史显示充分的现场感和丰富性。用口述历史和回忆录的方法回到“历史现场”,是重写文学史的一个重向度。它虽然可以“填补遗忘真空,部分恢复历史细节”,但方法本身也存在许多的难度和限度。资料的有限性、回忆的主观性(可靠性)以及为在者讳的叙述心理等成为局限口述史发展的重因素。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关东学刊

《关东学刊》(双月刊)创刊于2016年,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工业大学主办,CN刊号为:22-1417/C,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关东学刊》始终以展示社科研究创新成果,构建优质学术交流平台为办刊宗旨,立足校内和东北区域,面向全国,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己任,重视研究前沿问题、重大现实理论问题、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中的问题。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