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名词性隐喻的认知科学理论

作者:唐世民隐喻结构映射特性赋予相互作用理论

摘要:传统上,隐喻如My lawyer is a shark被当作隐性的比较:My lawyer is like a shark。以此为基础,Ortonv(1979)的突显不平衡模型认为,隐喻涉及本体(my lawyer)和喻体(shark)哭显特征的不平衡。当代认知科学对隐喻的研究中,两个主要模型正在相互竞争。结构映射模型认为,隐喻理解开始时,本体喻体两个概念做结构排列,随后是推论的方向性投射。特性赋予模型主张,隐喻是按照它表面形式理解的,本体被归类到一个喻体代表的上级范畴。本文评述了这几种模型,并把它们的发展追溯到Aristotle和Black的哲学思想。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CN:44-1554/Z)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以学术创新为目标,理论联系实际,主要为语言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外交学、管理学、教育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学术成果和学术交流提供园地。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