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伯恩施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总体定位

作者:熊久勋伯恩施坦唯物主义历史观生产力资本主义

摘要:在第二国际继承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中,伯恩施坦作为“修正主义”的鼻祖具有其特出的典型性,这种典型性体现在伯恩施坦对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整个定性理解上。伯恩施坦认为,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不是为了解决人的解放的历史观和历史规律,而是基于生产力中心视野的一种关于社会生产的“准科学”阐释。因此,伯恩施坦认为,“真正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应该将立场移位到“生产”这个立足点,借此将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去阶级化”。经过这样一个环节之后,伯恩施坦就公然地“补充”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将原原本本的马克思思想修正为具有典型实用主义、折中主义特征的伯恩施坦思想,并带有十分明显的资产阶级立场取向,对第二国际历史时期的工人运动和理论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德州学院学报

《德州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德州学院主办,CN刊号为:37-1372/Z,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德州学院学报》融理论性、实践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追求高质量与完美形式的统一,欢迎选题新颖、观点明确、论述充分、文理畅达的文稿。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