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民族化的欣赏趣味

作者:杨可民族化欣赏趣味文化心理电影观念电影观众审美趣味类型电影

摘要:所谓欣赏趣味或“趣味”(taste)一词最早由约翰·德累顿和威廉·泰卜尔提出,经过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夏夫兹博里和休谟等人的解释和理论提升,便成为美学中广为流行的词汇。通俗地说,趣味就是对艺术作品的喜好和偏爱能力,西方审美心理学认为,人们对艺术的把握既不是由理性能力完成的,也不是靠一种低于理性认识的感性认识完成的,而是靠“趣味”能力完成的,一般意义上,也就是所谓的“鉴赏力”。而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未被阅读的作品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即,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同样,影片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待于对它的观赏。如是,观众的欣赏趣味对电影的发展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把握中国电影受众欣赏趣味的共性、个性和变迁,对把握中国电影的发展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角度。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CN:11-1528/J)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