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从符号学的角度审视电影《观音山》

作者:徐静涵文艺片道德底线视听元素常月蓝莲花声音元素人物性格丁波符号象征

摘要:<正>为了更好地进行叙事,电影通常可以将色彩、音乐、道具、场景等元素"符号化",为电影披上"象征"或"隐喻"的外衣。《观音山》不同于以往意义上的文艺影片,它没有日本纯爱电影的温情或是淡漠的感伤,却不乏细腻的情感刻画;它不像同样偏于伦理题材的台湾文艺片般挑战道德底线,却用视听元素结合细致的情节描写,勾勒出失落情绪下年轻人对于未来的迷茫与渴望。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研究电影,实际上就是对电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电影评介

《电影评介》(CN:52-1014/J)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