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哲学意蕴再研究

作者:张福公; 徐强斯密分工劳动生产力泛分工论社会唯物主义

摘要:在古典经济学中,配第、曼德维尔和弗格森的分工思想及其理论得失构成了斯密建构其分工理论的思想史前提。而斯密的分工理论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特别是在财富来源问题上存在着从劳动分工向劳动一般的重要逻辑转换。斯密分工理论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分工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问题,其中工场内部分工的主体性功能构成了劳动生产力的主体向度,社会分工和交换关系的客观效应则构成了劳动生产力的客体向度。由于斯密尚未严格区分两种分工,因而陷入了"泛分工论"的窠臼。斯密的分工理论既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提供了重要支撑,又对他的思想推进造成阻碍。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东吴学术

《东吴学术》(CN:32-1815/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东吴学术》以开阔的学术视野,独立的学术立场,前瞻的学术姿态,阐释中国问题,连接国际学术,促进中国学术的繁荣与发展;同时,积极展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为繁荣地方哲学社会科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