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变化和侵蚀产沙的孢粉示踪研究初探

作者:张信宝; D.E.Walling; 贺秀斌; 文安邦; ...孢粉示踪植被变化侵蚀产沙小流域黄土高原

摘要:如同137Cs和210Pbex核尘埃,土壤和坝库沉积物中的孢粉也源于大气沉降,是否能用于侵蚀产沙的示踪研究?在陕北吴旗周湾水库采集了一些表层土壤和现代淤地坝、古代聚湫坝沉积泥沙的样品,尝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侵蚀产沙的孢粉示踪研究.初步研究表明:草地表土孢粉丰富,平均浓度为26 077粒/g;有33个科属的花粉,孢粉组合反映了当地以蒿属为主的半干旱温带草原植被;坡耕地表土的孢粉组合和草地一致,但孢粉平均浓度远低于草地,仅5 844粒/g.坝库沉积剖面中,和137Cs核素一样,孢粉也富集于每一洪水沉积旋迴的上部层位,可用于沉积旋迥的区分.现代沉积旋迥的孢粉平均浓度,远低于草地和坡耕地表土,这表明草地和坡耕地土壤不是沉积泥沙的主要来源.古代沉积物的孢粉平均浓度高于现代沉积,表明流域内300年前的植被好于现代,或300年前沟谷地的相对产沙量低于现代.古代孢粉组合中十字花科花粉比例高达36.85%,明显高于现代的0.58%含量,这表明草地退化严重,十字花科植物比例急剧降低.孢粉示踪技术在植被环境恢复,沉积旋迴区分,和泥沙来源确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但应建立针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侵蚀产沙研究的孢粉示踪技术方法.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第四纪研究

《第四纪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CN刊号为:11-2708/P,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第四纪研究》主要报道:有关第四纪研究方面的地层、沉积、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古动植物、海洋与湖泊、新构造、水文地质与工程地层、国土整治以及第四纪新理论与新技术等内容。读者对象:可供国内外第四纪科技工作者,从事第四纪研究的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