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西藏拿若斑岩铜金矿床成矿斑岩年代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作者:祝向平; 陈华安; 刘鸿飞; 马东方; 李光明...西藏拿若斑岩铜矿多龙矿集区岩浆演化岩石化学

摘要:西藏拿若矿床位于西藏多龙矿集区北部,是2010年新发现的一个斑岩铜矿.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在拿若斑岩铜矿内侵位,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是拿若矿床的主要成矿斑岩;成矿前的闪长岩在拿若矿床东南侧侵位.本文开展了拿若矿床斑岩和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在120Ma集中侵位,闪长岩略早于花岗闪长斑岩侵位(121 Ma).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化学特征,均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高场强元素,Eu异常不明显,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均具有高Sr低Y的特征,可能表明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同一个岩浆房;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均具有高Al2O3、富钠、低镁和高Sr低Y的特征,显示出埃达克岩的特征;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的(87Sr/86Sr)i值分别为0.7054~0.7058和0.7056~0.7057,εNd (t)分别为-3.7~-2.9和-3.5~-3.2,εHf(t)值分别变化于3.6~6.7和3.6~7.4,表明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角闪岩相,有较多幔源物质混入;第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具有较高εNd (t)值(-1.3~1.6)和εHf(t)值(5.1~8.1),表明第三期花岗闪长斑岩也起源于下地壳,但地壳物质混入较少.闪长岩也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具有与花岗闪长斑岩相似的(87Sr/86 Sr)i值(0.7052~0.7057)和略高的εNd(t)值(0.2~3.3)与εHf(t)值(1.2~9.5),表明闪长岩也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源区中壳源物质混入相对更少.闪长岩和成矿的花岗闪长斑岩铜背景值均较高,可能表明成岩源区内Cu丰度较高.含矿斑岩中地壳物质混入较多,可能表明成矿斑岩在侵位过程中从地壳中萃取了较多成矿元素.成矿晚期花岗闪长斑岩中Cu含量明显较低,可能是末期岩浆在岩浆房中释放了较多成矿元素所致;多期岩浆活动释放的成矿�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地质学报

《地质学报》(CN:11-1951/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