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冈底斯铜矿带埃达克质含矿斑岩的源区组成与地壳混染:Nd、Sr、Pb、O同位素约束

作者:曲晓明; 侯增谦; 国连杰; 徐文艺斑岩源区成矿带冈底斯铜矿带pb同位素矿区深部漏斗

摘要:本文通过对冈底斯铜矿带甲马、拉抗俄、南木、厅宫、冲江及洞嘎6个矿区含矿斑岩的全岩Nd、Sr、Pb、O同位素分析,发现它们具有比较清楚的变化规律.Sr、Pb同位素组成总体上表现为放射成因组份自西向东逐渐增高,87Sr/86Sr、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704635~0.707920,18.315~18.661,15.501~16.626和38.175~38.960;Nd同位素比值自西向东则逐渐降低(143Nd/144Nd=0.512313~0.512931).综合分析显示这些含矿斑岩主要产生于俯冲到深部的雅鲁藏布江洋壳在榴辉岩相条件下的部分熔融,同时有少量俯冲沉积物参与了源区混合.上述同位素比值的区域变化与沉积物混入量沿成矿带自西向东不断增多有关,大体的比例是西段洞嘎矿区<1%;中段冲江、厅宫、南木和拉抗俄各矿区在1%~5%之间;东段甲马矿区为10%~15%.与Nd、Sr、Pb同位素不同,氧同位素缺少上述变化规律.它们的δ18O值在整个成矿带上都比较稳定,从5.5‰~9.8‰,平均为7.7‰(冲江和厅宫矿区以石英斑晶为准),明显高于亏损MORB源区的δ18O值(5.70‰).这说明在沉积物源区混合很少的情况下,成矿带中段和西段的含矿斑岩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了更多的地壳浅部物质的混染.成矿带局部(冲江和厅宫矿区)全岩δ18O值急剧降低(-1.8‰~0.5‰,平均-0.5‰)与斑岩体固结后不久大气水的交代有关,反映当时该地区存在一个大气水下渗的"漏斗".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地质学报

《地质学报》(CN:11-1951/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