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中部环境演化过程的地球化学证据

作者:陈诗越; 王苏民; 金章东; 沈吉青藏高原环境演化新生代地球化学

摘要:青藏高原中部发育一系列独立的内流断陷湖盆,其中位于南亚季风区边缘的错鄂湖盆发育了巨厚的湖泊沉积,是研究高原内部地质环境变迁与构造-气候旋回的理想场所.本文对青藏高原中部错鄂孔197 m沉积岩心Sr、Rb、Zr含量及其比值以及沉积物有机质δ13C、TOC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岩性、粒度、粘土矿物组成,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中部2.8Ma来岩石化学风化的相对强度和古环境演化过程.研究表明,2.8Ma来青藏高原中部经历了三次剧烈的环境演化过程:在约197~170 m(2.8~2.5Ma)之间,低Sr含量,高Rb/Sr和Zr/Rb值记录了较弱的化学风化过程,δ13C、TOC含量反映气候前期暖干,后期偏凉湿,揭示冷湿气候的云杉林突然增加,沉积岩性明显变粗,反映了一次强烈的构造隆升运动;在约170~38.5 m(约2.5~0.8 Ma)之间,高Sr含量,低Rb/Sr和Zr/Rb值记录流域经历较强的化学风化过程,δ13C、TOC含量反映高原中部总体处于温湿或凉湿的环境下,沉积岩性较细,高原总体处于相对剥蚀夷平阶段;在38.5~0 m(约0.8~0 Ma)段,Sr含量处于相对低值,Rb/Sr值相对较高,化学风化相对较弱,δ13C、TOC含量表明高原中部处于较寒冷的环境之中,沉积岩性的再次明显变粗表明高原中部又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并使高原中部整体隆升到4000 m以上,奠定了现代高原面的基本格局.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地质学报

《地质学报》(CN:11-1951/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