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教师与人工智能技术关系的新释——基于技术现象学“人性结构”的视角

作者:杨绪辉; 沈书生教师人工智能技术人性结构技术哲学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再一次兴起,为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教育工作者亟须一种崭新的视角和特定的语言促使教师深入理解自身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首先,研究借用技术现象学“人性结构”的相关理论,解读了信息化时代教师存在的“缺陷”,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代具”作用;接着对教师与人工智能技术之间的延异运动进行了解析,描摹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阶段两者关系的微妙变化;最后,对教师如何审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进行了反思。研究表明,教师与人工智能技术事实上构成了“人-技术”的存在结构,在后者构建未来教育空间的态势下,教师要想生存,就需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以及自身“变”的特点和趋势。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电化教育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CN:62-1022/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电化教育研究》关注电化教育的基础理论建设和理论基础探讨,关注电化教育领域的最新动向,对远程教育、教育新技术、海外电教、中小学电教育亦同时关注,适合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