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黑土区轮作系统大豆田土壤线虫种群结构研究

作者:韩新华 许艳丽 潘凤娟 李春杰土壤线虫大豆轮作系统种群结构

摘要:线虫是土壤动物中最丰富的组成成分,可以通过取食植物组织和微生物进行养分再循环和促进矿物质分解,为植物根系更好的吸收提供养分。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实验区不同轮作系统大豆田土壤线虫进行研究,以期了解轮作系统大豆田线虫分布特征及种群结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从生态角度揭示轮作系统下土地利用状况提供材料。取样茬口分别为大豆连作(CS,15a)、麦豆麦豆迎茬(WSWS,15a)和麦米豆轮作(WMS,15a)。大豆田共鉴定出8目19科43属线虫。线虫种类分布茬口间存在差异,有29属线虫是各茬口所共有的,其余的14种线虫各茬口分布不同,这与取样茬口和土壤环境等因素有关。在取样时期内,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大豆连作田土壤线虫总数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轮作和迎茬田都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茎属Ditylenchus、拟丽突属Acrobeloides、中杆属Mesorhabditis、原杆属Protorhabditis、盆咽属Panagrolaimus、丝尾垫刃属Filenchus和具脊垫刃属Coslenchus线虫分布受到茬口影响,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大豆科学

《大豆科学》(CN:23-1227/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大豆科学》一直被国家科技信息中心作为统计分析我国科技情况的1000余种期刊源之一;还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多家权威文摘收和引用。本刊办刊宗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我国大豆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大豆学术研究和生产的发展。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