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我国民族语译制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特征

作者:金海娜民族语译制电影

摘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观影需求,我国就尝试将电影译制成少数民族语言。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由11个民族语译制中心组成的全国性的数字化的民族语译制系统,每年将800-1000部电影译制成17种少数民族语言(38种方言)。本文对我国民族语译制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按照译制技术的进步,将其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1965年)以光学录音译制和放映员的口头解说为特征;第二阶段(1965-2009年)以涂磁录音译制技术为特征;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以全国统一的数字化译制为特征。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CN:11-1447/G2)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