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华夏生态文学资源开发的伦理建构意义

作者:刘卫英传统生态资源动植物观念佛教生态观中印比较多重参照

摘要:华夏传统生态叙事,主要是人与动、植物代表的自然万物沟通、贴近和融会。民俗记忆从来不是单纯地将动物与人类对立,而总是期待着彼此相安共处、交友互助。对动物的关爱,也影响到古人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及其生态描述。如关爱动物并培养民众对动物悯惜宽仁,被纳入到地方官政绩考核范围。佛教文艺较多保留了南亚"人与动物平等"的观念。印度生态批评视角的引进,促进了华夏生态文化观念的变革。明清以降动植物传闻,不再囿于传统社会伦理对象化感悟的动植物观照,而是重构动植物的形象意义,用"物有所制"调整人与猛兽相处的潜在心态,展现了明清生态观念的丰富复杂性。在欧美生态批评跨学科思维的触动参照下,还可更清楚地反观中国传统生态叙事状态分布的特殊性。此外,较多保留传统民俗记忆的民国武侠小说生态资源,亟待发掘。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22-1062/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办刊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开展学术讨论,交流教学和科研成果,发现和扶植人才,培养学术理论队伍,为提高东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服务,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事业服务。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