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关于人生的深度关怀——论“五四”小说诗性精神的形态和内涵

作者:席建彬诗性精神人生意义人生关怀文学趣味形态文化传统

摘要:“五四”小说有着明显的诗意色彩。从1920年周作人提出“抒情诗小说”的观点,到1934年沈从文的“自五四以来,以清淡朴讷的文字,原始的单纯,素描的美,支配了一时代一些人的文学趣味,直到现在还有不可动摇的势力”①的论断,都直指了这一旨向。作为一种审美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一度被指认为缺乏“透彻的时代性”,其具有的积极人生意义在长期的文学评价体系中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往往被片面视为对现实的逃避而加以社会学的批判,难以得到“正宗文学观点平等对待的宽容与尊重”。事实上,作为一个转折时代的产物,它们的出现不仅没有背离介入现实的积极人生精神,反而以一种深刻的人生关怀呈现出现代小说“为人生”诉求的根本性内质,预示了一种文学诗性精神的形成。伴随着中国文学在现代的整体转型,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传统的碰撞与对接,由此释放出现代小说精神的生命与存在、现实和理想、传统和现代等多重意义,从而使“五四”,J说真正彰显出文学现代性意义。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创作与评论

《创作与评论》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创作与评论》以“繁荣文艺创作、加强文艺评论、追求湖湘气派、兼容百家风格”为宗旨,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坚守理想、关注当下,刊发优秀的文艺原创作品及精彩的文艺(文化)评论。 《创作与评论》现已更名为《文艺论坛》。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