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沉默及其所塑造的--黍不语诗歌的一个侧面

作者:谈骁我的母亲对比性沉默雄辩

摘要:一黍不语诗中的“沉默”已不是秘密,既在诗中随处可见,也频繁见于一些人的评论,更在她的名字之中——最后一点,似乎更有“先验”性。2012年,在潜江的“诗98”,我第一次见到黍不语。其时,我们都只是“初出茅庐”:她还没有写出后来为人称道的《我的母亲坐在那里》《少年游》这一批诗,我也刚出校园,困惑于语言和经验的转化,没有找到自己的经验和声调。初见的细节已经湮没,我记得的,仅仅是我们的名字的对比性:一个是静默,一个似乎是雄辩。不过,我名字里的雄辩是被赋予的,是父辈的期望而并不对应我的审美;她的名字则是主动的选择,且在诗中有过阐释:主体是不被广泛种植的“黍”,行动则是“走在自己的沉默中”,是“仅仅凭借沉默就区分了自己”。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长江丛刊

《长江丛刊》(CN:42-1853/I)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文学类刊物,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长江丛刊》常年开设“本期聚焦”、“一线批评家”、“天窗亮话”、“作家观点”、“文坛广角”、“佳作选读”栏目,并不定期推出“流行势力”、“昨日风景”、“新锐写真”、“名家对话”、“百家放谈”等栏目。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