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堤堰类水利工程遗产的文化旅游模式研究——以黄河大堤河南段为例

作者:乔新杰水利工程遗产黄河大堤堤堰除害兴利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除涝防洪工程

摘要:1.堤堰类水利工程遗产的界定和主要文化元素,1.1水利工程遗产的界定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明的宝贵财富,学界一般认为文化遗产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前者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后者是指“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艺术及其它艺术,除此之外,还包括传统形式的联络和信息。[1]”水利工程遗产是文化遗产在水利领域的具体呈现,既有诸如都江堰、郑国渠等有形文化遗产,又有长江峡江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传统意义上的防洪、除涝、灌溉、围垦、漕运等工程以及现代意义上的发电、供水、水土保持等工程均属此类,其中各类堤堰就是防洪工程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成长

《成长》(CN:44-1562/Z)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成长》内容主要涵盖教育与成长两大部分。从学术类型上可以分为理论(方法与技巧)和实践(教育实践与社会实践)两大类;从内容上来讲,又包含素质教育、文化教育、现代化校园建设、身心健康、人与社会关系等。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