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文东新; 杨宁; 杨满元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通径分析紫色土

摘要:采用经典统计和通径分析,研究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4种植被恢复模式[草本(GS)、灌草(FG)、灌丛(FX)和乔灌(AF)]表层(0~15cm)土壤微生物量与酶活性变化特征,探讨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4种模式中,土壤微生物量以灌草模式最高(P〈0.05),草本模式最低(P〈0.05);脲酶活性以草本模式最高(P〈0.05),乔灌模式最低(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以乔灌模式最高(P〈0.05),草本模式最低(P〈0.05),蔗糖酶活性以灌丛模式最高(P〈0.05),乔灌模式最低(P〈0.05)。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的直接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有机碳;蔗糖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而从总效应来看,各因素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较小;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全氮,但全氮对脲酶活性表现为强烈的负效应,而对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强烈的正效应。土壤微生物量以及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剩余通径系数均较大,说明有其他因素对其具有影响。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CN:11-3362/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