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目的论的式微与人的被流放——近代科学话语下哲学的诸多变化

作者:孙子豪近代科学目的论被流放的人心灵

摘要:近代科学的兴起不仅是反教会的需要,而且有古希腊以来就有的"秩序的信念"和中世纪新柏拉图主义这两大思想背景。从哥白尼开始,科学的兴起就给近代哲学带来了诸多变化:哲学用语的改变;目的论的解释方式转变为因果性的解释方式;人的被流放进而带来的认识论问题。针对这种趋势,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提出"人是机器"等机械论的解释方式,这种解释方式把人贬低得毫无尊严;目的论的解释方式经由伽利略的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的区分也已经不再适用;而牛顿企图诉诸因果性,追求那个第一因的上帝,面对休谟的挑战也无能为力。笛卡尔的二元论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但困难在于无法去解决身心问题。正是在这一点上,德国古典哲学开始了对心灵的研究。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CN:22-1298/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于一体,主要栏目有:学术交流与探讨、教育论坛、高校教学、职业教育、中小学教研教改等。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