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竞技武术套路形成的主要技术特征分析

作者:曹湘英; 姚卓竞技武术套路武术比赛技击性难度动作动作技术内外合一主要技术特征套路运动旋子转体武术动作

摘要:1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特征分析1.1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在动作结构上具有攻防技击本质特征武术套路的动作素材源于攻防对抗实践。武术套路练习是将许多武术动作按一定顺序编排来进行演练的运动形式,武术套路练习形式的产生即有技术因素,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1]。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套路练习是先辈们为了武技的传授、记忆和训练、对攻防技术进行提炼、加工、使之程式化,世代相传,便形成了武术套路运动。武术套路的真正发展是从宋代开始的,当时称之为武术的“套子”。套子武术以其刚劲勇武又富有曲折变化的特点吸引着人们,而且逐渐在商品经济和文化活跃的城镇发展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到明、清时期,是武术的大发展时期,民间武术不仅门派化,而且套路化、图谱化,出现了所谓的“十八般武艺”及名目众多的拳械套子,人们把它作为强身健体和习练武技的手段,但其中的技击技能仍是武术的主旋律。如明代拳法多讲究实战格杀技能,当时戚纪光就主张既得艺,必试敌,通过较量,达到“艺精”和“善战”的目的。在戚纪光看来套路离不开实用,而实用也需用套路来训练[2]。传统武术“舞对合彀”的打练结合即是这一思想运用的最基本活动样式。中国武术不晚于明清,即形成了以套路、散打及功法练...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N:11-3785/G8)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