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从道德教化的维度对孟荀人性论的再考察

作者:闫咏梅道德教化孟子荀子人性善人性恶

摘要:先秦儒家思想中,有孟子人性善与荀子人性恶的立论。二者表面针锋相对,实则殊途同归。孟荀各自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何为人性,进而得出了人性是善是恶的价值判断。立论不同,伦理思想的论证方式与向善的途径则不同,但二者皆依其对人性的判定,设计致善的途径与方法,并进而思考基于此人性,如何达致社会大治,天下太平。表面看,荀子以人性恶立论,对人性的看法比孟子消极、悲观、现实,但他并未由此走向悲观,成为宿命论者。相反,荀子更加强调后天学习与教育的必要性,强调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只要积极"肯为",人人都可成为道德高尚之人,涂之人可以为禹。从社会层面讲,在社会动荡年代与社会转型期,人性恶立论为建立公民底线伦理与公共伦理道德奠定了理论基石,而底线伦理与公共伦理又为调节公民的日常行为与公共生活行为提供了有效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有利于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护。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教育学院主办,CN刊号为:11-4581/G4,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