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作者:袁济喜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社会建设和谐社会行为准则非道德行为行为规范道德信仰基本道德自我调节行为失范

摘要:荣辱观是中华道德观的根本所在,它触及到一个人的灵魂深处。从先秦开始,我们的先祖即从人性与兽性相区别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在孔孟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有自尊自爱,能够在荣辱观与耻感上分辨是非曲直,从而确立自己的行为准则。比如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者,犹其有四肢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强调人的恻隐之心与羞恶之心是人性最根本的两项,辞让与是非等行为规范都建立在这两项道德与人性的基础之上,因为前者是出自为心的道德信仰。孟子认为这些基本道德是人性自尊的表现,也是人们自我调节的行为依据。一个社会的人们如果行为没有内在的依托,就会出冤各种各样的行为失范,虽然有了法制也无法崇本息末,从根本上杜绝犯罪与各种各样的非道德行为。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北京观察

《北京观察》(CN:11-3949/D)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北京观察》的宗旨是“立足政协、面向社会,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读者对象是各级政协委员、中高级知识分子和关心人民政协事业的各界群众。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