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从营盘山遗址看古营盘山人社会——对哀牢国区境个体区域社会发展水平的分析

作者:萧树国哀牢国区境个体区域营盘山遗址古营盘山人社会发展水平分析

摘要:根据营盘山遗址的考古勘查试掘出露情况,结合附近区域零星出土的遗存,对古营盘山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这一时期的营盘山人过着村落聚居的定居生活,他们的生产生活器具群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原始审美观和原始艺术有了发展,生活质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私有制可能已经萌生。其所处的时代,约属父系氏族公社晚期,甚或已跨人奴隶制社会的大门,是哀牢国形成期较为进步的区域之一。他们族属百越族系,是今汉藏语系侗傣语族的先民中的一支。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保山学院学报

《保山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保山学院主办,CN刊号为:53-1215/Z,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保山学院学报》主要刊登社会各界有见解的学术理论文章。主要栏目有:高校思想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滇西抗战研究、文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等。反映本地区文化特点和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动态及新成果,推动国内、省内学术交流,提高学院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本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