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生态补偿视角下的野生动物致害救济——以湖北十堰猎捕野猪事件为例

作者:郑坤 万雅琴生态补偿野生动物致害国家补偿救济机制

摘要:2015年9月,一则关于"湖北十堰猎捕野猪"的新闻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以此为契机,可以发现我国现行的野生动物致害救济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以野猪为代表的"三有"野生动物,在受法律保护不得非法猎捕的同时,其造成的损害又排除在国家补偿范围之外,而地方政府关于野生动物致害的配套制度缺失,限量猎补的行为在公众眼里仍存在争议。从生态补偿的角度来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兼具行政行为和市场行为的双重属性,完全可以在现有的国家补偿的基础上,引入市场化色彩浓厚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起一套既有国家立法又有地方配套制度,既重事后补偿又重事前防范,既有行政手段又有市场机制的野生动物致害救济机制。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农业科学》(CN:34-1076/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安徽农业科学》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