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多样性的长期变化(1960—2010)

作者:栾青杉; 康元德; 王俊浮游植物丰度多样性长期变化黄河口

摘要:研究了1960―2010年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多样性的长期变化,数据来源于19次调查245份样品。使用小型浮游生物网垂直采集浮游植物样品,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分类统计。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8种,其中硅藻(Bacillariophyta)87种,甲藻(Pyrrophyta)17种,角毛藻(Chaetoceros spp.)和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分别出现了27种和10种。浮游植物总丰度年代际平均为2.74×10^6 ind/m3,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峰值,高达16.8×10^6 ind/m3。硅藻在20世纪占据优势,群落以角毛藻、圆筛藻等大的中心硅藻为主,进入21世纪后出现小型化的趋势,舟形藻(Navicula spp.)、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等羽纹硅藻以及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等底栖性物种开始形成优势。甲藻丰度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角藻(Ceratium spp.)、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spp.)开始增多。50年来,星脐圆筛藻(C.asteromphalus)、辐射圆筛藻(C.radiatus)、柔弱角毛藻(C.debilis)、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等物种在群落中一直占据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优势种组成演替和格局转换明显。在黄河持续断流和强厄尔诺事件的共同影响下,口区浮游植物丰度和多样性在20世纪末降至最低,平均仅为87.7×10~4 ind/m3和1.97(Shannon-Weaver指数)。进入21世纪后,调水调沙等人类活动对口区浮游植物丰度和多样性水平的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较20世纪末分别有了2.3倍和16.8%的增加,呈现出稳步回升的趋势。对黄河口浮游植物群落及其多样性长期变化过程的研究,为河口生态系统演变和健康保护、渔业资源的增殖养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水产科学

《中国水产科学》(月刊)创刊于1994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学会;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CN刊号为:11-3446/S,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