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物的凝视——论审美静观的宗教性起源

作者:高薪距离光晕心境面纱凝视

摘要: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曾就艺术品的观看提出过一个令人难解的条件:距离。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使我们走向本雅明的“光晕”概念以及李格尔的“心境”概念。在这一问题谱系中,距离乃是开启审美静观的条件,这种审美静观包含了不同于一般观看的许多特质,它具有使物回看观者的能力、无功利性,以及观看的永不知足性等等。而且,静观是使艺术品产生效能的根本原则。本雅明和李格尔不约而同地将这种特殊观看的培植追溯到其宗教性的起源,借助阿甘本有关宗教的论述,以及宗教与仪式的“隔离”和“禁忌”操作分析,来揭开审美静观的诸种谜题,并理解其在现代社会所遭受的种种批判;与此同时,这一揭示也预示了审美静观在新的个体伦理学视角下所孕育的解放性功能。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CN刊号为:11-1476/C,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