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明代吴淞江中下游的旱情敏感

作者:王建革旱灾江南水乡高地

摘要:宋代吴江长桥修建使吴淞江水流流速缓慢,河道淤积加强。到明代,随着山区开发,水流更加浑浊。为了防治淤塞,明初治水者将吴淞江中下游主干河道转移到黄浦江。黄浦江水深流急,排水速度提高,吴淞江溢流排水的丰水环境被改变。昆山与嘉定的原吴淞江两岸地区由此产生旱情。由于海潮顺各河快速上溯,泥沙沉积格外严重,沿岸高地的形势日益强化。因清水经常断流,潮水灌溉也大为减少,整个地区对旱涝的敏感程度明显提升。旱情在嘉靖年间日益严重,江南水乡出现了旱情敏感。水乡中出现了旱地化景观,也出现了一些次生的变化。旱灾导致高地难以再持续种植水稻,不得不以种植棉花替代。水稻种植比重下降,棉花种植比重上升。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CN:10-1136/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