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的配器技术浅析

作者:王艺霖管弦乐印象主义

摘要:《牧神午后》是法国的象征派诗人马拉美于1876年创作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被称为“奇迹般晦涩难解”.描写的是希腊神话中司管森林雨田野的牧神的冥想。而前奏曲《牧神午后》是德彪西篇幅最短的一首管弦乐作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印象派创作手法,色彩描绘十分精细,色调变化多端。作者挖掘出了管弦乐队丰富细腻的色彩和音响.表现了介于现实和梦幻之间的朦胧、飘忽和神秘的境界。这部作品与1894年12月22日首次上演,并大获成功.这是法国新音乐史上的大事件。这部作品不仅使年轻的德彪西声名鹊起,确立起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而且对20世纪音乐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音乐时空

《音乐时空》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以贴近大众生活、追求高雅精品、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青年音乐创作人才为己任。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音乐时空》现已更名为《艺术评鉴》。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