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氰戊菊酯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毒性效应

作者:丁正峰 史阳白 李潇轩 王晓丰 薛晖 边文...氰戊菊酯河川沙塘鳢毒性效应抗氧化系统组织病理

摘要: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氰戊菊酯(fenvalerate,FEN)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幼鱼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FEN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24、48、72和96h(t)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P(LC。)(95%置信区间)分别为(3.19±1.38)、(1.66±1.02)、(0.98±0.69)和(0.70±0.49)μg·L^-1,变化规律符合指数衰减模型P(LC50)=0.9151+15.0123×exp(-0.0758×t)(r=0.9962),安全浓度为(0.13±0.97)μg·L^-1。半数致死时间t(LT50)表现出显著的剂量[P(FEN)]效应,可用方程t(LT50)=2653.4676×exp[-5.59040P(FEN)]+56.3787×exp[-0.20950P(FEN)](r=0.9994)对其进行拟合。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随FEN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均呈显著变化(P〈0.05),但两个因素的交叉影响不显著(P〉0.05)。暴露24h时,4μg·L^-1浓度组SOD和CAT活性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而此时各浓度组MDA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48和96h时,4、6和10μg·L^-1。浓度组MDA含量则表现为显著上升。暴露时间和FEN浓度的交互作用对鳃Na+/K+-ATP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暴露24、48和96h时,高浓度(6和10μg·L^-1)组Na+/K+-ATP酶活性均呈现显著下降;上述指标可较好地用于评价FEN的毒性效应。组织病理观察发现,FEN污染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鳃、肝脏均造成严重损伤:鳃丝紊乱,上皮细胞增生,柱状细胞破裂;肝细胞实质空泡化,胆管内皮细胞肥大、融合。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CN:32-1766/X)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主要报道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动态与方向、理论与方法、科研成果与进展。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