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512重震区儿童青少年心身健康与应对特点及关系

作者:李二霞 沃建中 向燕辉心身健康应对方式512地震儿童青少年

摘要:目的:了解震后儿童青少年心身健康和应对方式差异特点及关系。方法:用修订的心身健康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512汶川地震重灾区37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回避、漠然、愤怒、自杀等不良情绪维度(F=3.66,4.20,9.97,4.45,均P〈0.05)及兴趣(F=8.81,P〈0.01)及睡眠障碍(F=7.95,P〈0.05)维度年级主效应显著;在强迫、敏感不良情绪(F=4.88,8.97,均P〈0.05)及失眠、身体不适(F=8.41,6.35,均P〈0.05)维度上性别主效应显著;强迫、回避及自杀不良行为维度(F=4.39,3.08,3.04,均P〈0.05)及注意力(F=3.77。P〈0.05)、失眠、身体不适等生理维度上(F=6.29,3.63,均P〈0.05)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在退避与幻想应对方式上年级主效应显著(F=3.16,5.41,均P〈0.05);在退避应对方式上有性别主效应(F=4.46,P〈0.05);回归分析表明,自责、退避、解决问题及合理化应对方式影响灾区小学生、初中生的心身健康状况,而影响高中生心身健康状况的仅有自责应对方式。结论:重震区儿童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及应对方式有年级和性别差异特点,且应对方式对不同的学生群体的心身健康有不同的影响,提醒震后对学生群体的危机干预要分性别、年级或年龄区别对待。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社会心理科学

《社会心理科学》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致力于我国社会心理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应用心理学科和实证研究,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