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李昌平印象

作者:丁东昌平出租车报刊杂志领导人下岗职工冤案内参书斋农民文章

摘要:李昌平,我是先读其文,后识其人。 2002年冬天,我从《改革内参》上读到李昌平、桂晓琦等人的对话——《三个农民之子下岗后的反思》,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篇文章太好了! 又过了几天,新华社老记者戴煌先生告诉我,桂晓琦对山西记者高勤荣的冤案很关心,要到他家聊一聊。我说,我也很想认识桂晓琦。那天,在戴老家见到了桂晓琦,聊了两个小时。回家的路上,和桂晓琦一起坐出租车,他问我认识不认识李昌平,我说, 不认识,三个“农民之子”我就见过你一个。但我读过李昌平的文章。除了那封轰动全国的上书,他在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发表的一些新作也读了。我觉得,他的文章在中国是独一份儿,别人替代不了。书斋里的学者,读再多的书,写不出他那样的文章;基层官员不读书,不研究,也写不出他那样的文章。当时我还想到,李昌平上书,能够引起高层重视,数位高级领导人批示,派员私访核实,在报刊发表后又引起强烈轰动,本身就耐人深思,起码有这样几点原因: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CN:31-1095/I)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上海文学》不仅在文学界,而且在知识界、思想界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同时,它多年来一直为海外许多著名的大学和图书馆所关注和收藏,被视作反映中国文学界和思想界最新潮流动态的前沿窗口。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