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互联网时代公民道德的生成逻辑

作者:蒋艳艳网民公民互联网公民道德

摘要:“网民”已成为现代社会“民”的基本形态及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道德建设的关注点不得不由线下之“民”向线上之“网民”延伸。互联网公民道德建设成为重要议题。互联网从“伦”的实体形态、情感机制和自然原素三方面强化了“后伦理时代”的“后伦理”特性,塑造出“后伦理形态”的“网民”:认知的伦理观、“原子式思考”的伦理方式和“精神式微”的伦理能力。而“公民道德”的一切道德哲学意义都倾注于“公民”一词。因此,互联网公民道德建设的道德哲学要义即要达成“网民”向“公民”的道德哲学转化。然而,“网民”与“公民”之间存在着一条精神鸿沟:“物质”之“网”与“精神”之“公”的道德哲学差别。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社会科学家

《社会科学家》(CN:45-1008/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社会科学家》社会科学刊物。以刊载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研究成果为主,特别重视发表广西社科研究成果,以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