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巴赫金和伊瑟尔文本理论之比较

作者:文浩事件对话两极历史性

摘要:在西方学界以复调和狂欢化理论著称的巴赫金和以接受美学闻名的伊瑟尔,表面似无学术关联,实际上文本问题是他们的理论聚焦点。他们都阐明了文本的事件性并发现:文本是对话的开放结构,文本意义产生于对话关系中。由此,他们从人本主义立场守护了文本的人文性和接受者的主体性。不同的是:巴赫金理论中的理解者是实际接受者而伊瑟尔理论模型中的"隐含读者"是结构性预设;巴赫金的文本理论重视历史性而伊瑟尔的文本理论缺乏历史性。这种差异源于巴赫金的超语言学、历史感和伊瑟尔的现象学立场的区别。在比较中可以发现,巴赫金比伊瑟尔更为彻底的坚守了接受者的主体地位,而且巴赫金的文本理论较之伊瑟尔的文本理论具有更为辩证圆融的阐释效力。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求索

《求索》(CN:43-1008/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