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基于应灾机制的考察:1730年山东沂沭河流域洪灾

作者:刘壮壮 樊志民沂沭河流域洪灾应灾机制

摘要:位于鲁南地区的沂沭河流域,由于其特殊的洪水孕灾环境和致灾因素,历史上洪水频发。1730年这一流域发生了明清至今五百年来最大的一次洪灾,在这次洪灾中当时的应灾机制得到了集中的反映。对这次洪灾应灾机制的考察,有利于全面了解清代这一地区灾害特点、社会应对效果。从社会的应灾机制及其产生的效果来看,当时的救荒机制产生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机制存在极大局限性。结论这一时期沂沭河流域,国家、地方和民间应灾机制不能形成合力,产生综合效应;应灾机制与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百姓致富相割裂。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农业考古

《农业考古》(CN:36-1069/K)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农业考古》着重从考古学和生产力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历史,普及农业历史知识,为实现代化服务,同时用较多的篇幅介绍国外农业起源、稻作起源、农业历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农业考古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先进技术,供国内学术界借鉴、参考。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