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农村机耕道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作者:吴继业 蒋祖兵机耕道建设农村劳动力突出手扶拖拉机承包责任制新农村建设水泥路粮食生产

摘要:临澧县是湖南省粮食生产大县、小农水重点县,辖18个乡镇(区)、339个村(居),37万农业人口,54万亩耕地。近半个世纪来,全县累计修建机耕道3200公里,近五年更是以每年新修200公里左右的速度递增。县乡财政每年以奖200多万元,其中县财政20-30万元。但目前全县农村机耕道的通行里程只有1930公里,近年每年毁损的机耕道在200公里以上。如平区的合口镇金岗村,上世纪七十年代实施“园田化”,修建4m宽的机耕道12公里,“农机具可以到达每个丘块”。但现在机耕道通行里程只有5.2公里,“大部分成了人行道”。丘陵区的望城乡鸣锣村,原有机耕道8公里,近年又新修通村通组水泥路2.7公里,但目前机耕道通行里程只有4.6公里。造成农村机耕道建设滞后、毁损严重、通行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规划问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农村机耕道建设的“黄金期”,以水库灌溉渠道建设、园田化建设为重要支撑,“行政色彩很浓,技术含量不够”,其密度、宽度、厚度,基本上“由支书说了算”,“能过手扶拖拉机就行。”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机耕道经历了二十来年的“休眠期”,基本停滞。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机耕道建设进人“复苏期”。但至今为止,县乡村都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调查论证,需要修多少、修多宽?水泥路还是砂土路?农民在自发修建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泥巴萝卜吃一截揩一截”,不少地方形成了“竹节通”。怎么解决?一是中央要把农村机耕道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下决心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出台具有“真金白银”的政策。二是地方党委政府要统筹安排。借鉴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的经验教训,农村机耕道要考虑长远一点,避免无效建设、重复建设�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农机科技推广

《农机科技推广》(CN:11-4693/TH)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农机科技推广》以其权威性、导向性、适用性的办刊原则和高科技含量、高信息含量、高水平的办刊质量受到了全国各级推广系统、农垦系统、生产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等方面广大读者的欢迎。发行量和行业覆盖面连续多年居全国性农机类杂志之首。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