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劳动力空间分工理论评述

作者:石崧; 宁越敏分工理论劳动力理论评述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主流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社会经济环境工业区位论生产组织

摘要:长期以来,分工一直被视为一种基本的经济学、社会学原则,在社会的生产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秉承斯密分工思想的主流经济学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斯密困境”的解答和分工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等问题上,而较少考虑分工的地理空间内涵。只有源于斯密-李嘉图一脉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前苏联的劳动力地域分工理论才涉及分工所蕴涵的空间意义。如果简单地把分工的空间表现称之为劳动力空间分工的话,上述理论可理解为传统的劳动力空间分工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生产的空间组织及资本的投资指向等变革出现,在资本和劳动力的时空结合中,空间逐渐作为一种参与使用的战略变量,从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动摇了传统工业区位论的基础,催生了新的劳动力空间分工理论。当空间成为一种生产资料时,劳动力空间分工在本质上是分工演进的较高阶段。本文拟在把握西方劳动力空间分工理论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该理论的进展做出整体评述。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经济学动态

《经济学动态》(CN:11-1057/F)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