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汉语诗歌形式与美学特征演变的语言和心理基础

作者:傅林汉语诗歌特征演变语言心理基础

摘要:汉语诗歌从远古到当代新诗,形式和美学特征都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有一定的语言和心理基础。旧体诗句长的增长并稳定在7字,体现了人脑处理能力的限制,这反过来影响了旧体诗的社会接受度。押韵是旧体诗的核心形式要求,这与旧体诗的吟诵形态有关,新诗的阅读形态决定了押韵要求的消失,但新诗在押韵方式的潜能上胜过旧体诗。汉语的宽式语形引导汉诗以意境为最高美学追求,但随后带来了词汇的文化负载过重,使得诗歌的语言革新势在必行。新诗在美学追求上有新抒情诗、形式诗、智性诗三种,这与世界诗歌的发展大势相合。解释语言和心理特质对诗歌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对现有理论进行完善。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52-1155/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目前主要开设“世居民族与贵州文化”“民族学与社会学”“多民族文学论坛”“逻辑与认知”“法学研究”及“口头传统研究”等栏目。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