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21 10:29:13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小学美术教育必要性与推进策略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要求、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通过采取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创新方法,多点教学;加大投入,更新设施等策略,推进小学美术教育顺利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必要性;策略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断得到社会的青睐。小学是一个人教育的初级阶段但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而美术教育是培养人“美”的重要方式,因此,大力推进小学美术教育是必要的和切实可行的。

1小学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本节将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要求、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小学美术的必要性。

1.1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是美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注重培养学生的知美、审美、用美能力,通过美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小学教育多从7岁开始,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对美学具有强烈的认知和感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是开展美学教育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培养还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念的重要时期,有效的开展美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小学美术教育具有较强的必要性。

1.2美术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小学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具操作性和主要形式和最有效途径[1]。新课程在全国全面推广,对美术课程也有了全新的安排,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全面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水平势在必行。

1.3美术教育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小学生抓起,充分利用小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美术课程是完成这项任务的有利载体。美术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美的环境中,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和想象,不断提升想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为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小学美术教育的推进策略

小学美术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要采取有利的措施,扎实的推进小学美术教育顺利开展。

2.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在教育实践中,虽然素质教育提出了很多年,但学生的考核方式仍然以分数为主,学习内容以数学、语文、外语为主,美术教育往往被忽略。因此,各级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应该转变观念,提高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提倡全民创新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是培育新时期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创新美术教育的考核方式,不仅仅简单以分数论英雄,更加注重学生对美术、美学的思考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考核,通过在实践中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才能使家长、学校、社会充分重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2.2创新方法,多点教学:美术教学不能仅仅依靠教材和大纲,美术能够给人无限的想象和发挥空间,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能够带给学生更多创新的灵感。所以,要创新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提倡多点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思想的能动性。首先,引进互联网技术。在大力提倡互联网+的时代,要讲互联网引用美术教学的课堂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枯燥乏味的课堂转换成生动逼真的画面和声音,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中获得灵感;其次,将声音引入美术课堂。每个人对声音都具有天生的敏感性,通过将声音导入美术教学,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通过海浪声以及海鸥的歌声,可以使学生联想到身临大海的感觉,然后鼓励学生将想到的场景用美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第三,通过实践丰富教学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需躬行。课堂教育可以传授知识,但知识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升华,美术教育更应该重视实践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美、感知美,并引导学生将发现和感知的美通过画笔进行表达和扩展,逐渐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2.3加大投入,更新设施:教育部门应该建立美术教学专项资金,用来发展美术教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美术教学设施,导致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力不从心。通过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更新美术教学设施,提供充足的教学素材、工具、材料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大对美术教师的培训力度,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特别是美术教学,教师应该首先具备较高的美术素养以及美学素质,才能充分引导学生走进美术的世界;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资料、杂质、画集等,使美术教学能够有的放矢。

3结论

小学美术教学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各级教育部门,特别是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美术教学的必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有利的措施,推进小学美术教学顺利开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华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临江小学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区与改进策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中小学的美术教育逐渐得到完善,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中,还存在种种误区,需要教师正视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作用,协调美育、智育、德育三者的关系,并在实际的美术审美教育中突出与其他美学领域审美范畴的不同。这样才能在美术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实现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区与改正策略为主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审美误区;改正策略

素质教育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美术教育不仅能够交给学生美术知识技能,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因此,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学具备一定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相关美术教师不断针对审美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行改正,逐步实现审美教学的高效率完成,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1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区

第一,将审美教育看做单纯的教学手段,忽视了审美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普遍将审美教育看做一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存在于素质教育改革下的教学手段。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单纯的将美术作品归类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而不是将美作为美术作品的内涵。这样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往往无法抓住其中的中心,是的审美教育沦为美术教育的手段,而无法实现其对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应当起到的作用。可以说,这样的审美误区时片面看待审美教育的结果。第二,割裂了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缺少与德育、智育的有机联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必然会涉及到其他教育方式,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德育与智育是与美育密切联系的。但在我国现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无法正确认识到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盲目的割裂三者之间的联系,使得美育的作用无法在实际教学中得以发挥,也无法真正的做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生不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时,也就无所谓审美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认识到德育才是所有教育的基础,美育和智育时对其的升华。因此,教师一旦在美术教学中割裂美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容易造成审美教育的扭曲,是美术教学成为一种单纯的审美教学,起步到其他的作用。第三,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将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其它学科的审美教育等同起来,缺少学科的独特性。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具有美术学科独特的特征。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大多无法正确理解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将在语文、音乐等学科中对审美的理解强加到美术之上,使得美术中存在的审美范畴成为形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美术学科的审美教学理解不够透彻,无法深入的教授给学生,学生也就不能做到真正领会美术学科之中存在的审美意味。

2改正中小学美术教育审美误区的策略

第一,正视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采取多种手段使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力量。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确实是一种提升学生美术水平的教学手段,但不能单纯的将其视作教学手段,而是需要将美育作为美术教学中的一项任务,一个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应该认识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授给学生有关美术的知识技能,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开拓学生的创作视野。这样看来,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从中挖掘出美术作品中存在的美,并按照美的发展规律向学生教授。例如在进行有关剪纸艺术的学习时,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剪纸的技巧,还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剪纸过程的趣味性以及剪成之后作品的美感,让学生感受到剪纸艺术蕴含的魅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际作用。第二,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适当加入德育、智育,使美育能够与其他教育相协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加入德育与智育的教学。德育是所有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在真正学会做人,树立好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之后再进行智育与美育的教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智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教学中相关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美术作品中存在的美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智力发育和人格建立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智育与美育相结合,这样才能利用好三者,相辅相成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第三,对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具备美术教育的特色,与美学中的一般审美范畴进行区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美学中审美范畴的不同,进行审美教育时注意美术的特点,与其他学科进行区分。美术之中的审美是构图、色彩搭配、形状等带来的美感,语文中存在的美是文字、语言的美,音乐中的美是节奏、音律等的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予以区分。教师可以针对每节课所涉及的不同的作品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美术审美教学与美术作品的密切相关,使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美术作品。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教师在正视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适当加入德育、智育,使美育能够与其他教育相协调,对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具备美术教育的特色,与美学中的一般审美范畴进行区分。采取多种手段使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力量。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作者:曹宇 单位:长春市创业中等职业学校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摘要:文章从人体大脑的生理机能入手,分析美术教育在小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美术教育通过具象传播知识,应该强调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训练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自主绘画、自主创作,激发其右脑潜能,提高其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为其将来学习和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美术教育;小学生成长;想象力;创造力

美术课程对开发学生右脑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处在身体成长与大脑发育迅速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声音和图像的刺激,让他们潜意识里调动右脑进行信息处理,提高右脑的利用率,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

一、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

右脑的功能非常重要,音乐、美术等课程对于右脑的开发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美术教育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呢?美术是提高动手能力的艺术。美术不仅仅指绘画,手工制作也是美术的一部分,所以,折纸、泥塑、根雕、小木工等都可以成为美术教学的手段。以根雕为例,其对于乡村小学的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尤其有利。农村学生生活在乡间,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这为根雕教学提供了天然的条件。教师在进行根雕教学时可以用一些精美、有趣的根雕作品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搜集自认为有趣的废弃树根,并将其制作成根雕带到课堂上向大家展示。寻找废弃树根的过程是锻炼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过程。学生在村野间四处搜寻,一旦发现自认为有趣的废弃树根,就会想办法将其带到课堂上。同时,他们一旦发现有些树根本身的造型不尽如人意,本着向全班同学展现最佳作品的心理,则会自己动手进行修饰,最后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作品。但这并不是最终目的。当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其讲述自己作品的来历,并描述作品的形态和内涵,如“它像什么,为什么觉得像”等。一件小小的根雕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无穷的。在实际动手制作根雕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发挥想象力创作作品,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美术是一门创造的艺术。美术教学通过手工制作、绘画、临摹等方式综合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小学生是充满奇思妙想的,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小学美术教学主要是打基础,理论的深化则是在中学和大学阶段进行。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鼓励其画出或制作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通过对具体实物的展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其右脑的潜能,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并开拓无限的可能。这应该成为素质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的优秀任务。美术教学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取材,一切可以观察到的事物都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的题材。同时,美术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也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可行性。

二、现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建议

对于被称为“图像脑”的右脑,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等方式的刺激极大地提高其活力,解除通常的左脑对右脑的压制,从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美术是让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得到综合发展的一门课程。然而现实中的美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美术教学理论化。美术教学更多的是在教室里进行,在黑板上教学。美术的发展史等理论知识的灌输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这些专业理论知识可以在中学阶段向学生传授,然而一些教师提前向学生讲授。这种黑板式美术教学是本末倒置的,不仅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右脑的潜能,更容易抹杀学生的创造天性。其二,美术形象单一化。山是这样的,太阳是那样的,鲜花应该这样画……美术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物象,学生坐在课桌前临摹教师的“标准范画”,这样的美术教学将美术形象单一化,结果导致所有学生画出来的内容都有很强的相似性,丧失了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针对以上存在于美术教学中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真正发挥美术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转变其教学观念。通过采取提高教师待遇,吸引经过美术专业培养、富有创造性的青年教师担任教学任务,打造年轻化、专业化教师队伍等措施,真正发挥美术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二是采取引导式、启发式美术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运用鼓励学生实际观察具体的事物或野外写生等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应鼓励学生真实、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赞赏原创性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结语

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综合发展。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开发学生的大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一种“观察—提问—寻求答案”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的美术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基础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未来祖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所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是一线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作者:刘勇军 单位:江西萍乡芦溪县芦溪镇第二中心学校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小学美术教育中观念问题及出路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美术教育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展业技能有所提高、美术观念有所改变以及在美术教学中,教育的目标也有所转变。教育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下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观念及出路;探讨

近年来,我国小学美术教育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因一些现实条件和历史原因使得我国美术教育在发展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在对美术上的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得在美术教育上仍存在一些传统、落后的观念,无法很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错误观念

(一)把美术当做副科

以往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总认为美术教育是可有可无的,所以有时候美术教育课可能被某些课目替换掉。在面对大负荷的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正科时,美术教育就会被当做副科,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以及人文情怀的一门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目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可或缺。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错误认识,认为只有考试课目应该受到重视,而对于不考课目没必要给予过多关注。因此在美术课上总是呈现出美术教师应付了事,学生随便画画的景象。有人说,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这一观点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部分人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其他课目的调味剂,以免过多学习而产生厌烦,从而轻视了美术教育的真正内涵。其实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性情,更能让学生通过美术形成创新的思维模式,学会感知事物的内在性质,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感受文化的真谛。

(二)把美术当做一种工具

学校的宣传海报,班级的黑板报都简单、直接的把美术教育认为是一种可以宣传的工具,他们过多的注重美术在板报中的宣传手段,而忽视了美术教育真正的内涵,使得学生在美术教育方面没有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同时也由于学校没有对美术教育功能真正的认识,从而忽视了美术教育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形成品性等方面的认识。

(三)把美术教育当做获得荣誉的手段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美术教育感兴趣,因此,教师就会片面的认为,没必要对所有学生都进行美术教育。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完善人文素质等,但多数的教师认为美术教育就是培养几个特长生,然后靠他们参加市级、省级的各种比赛,以此来争点荣誉,证明该学校在美术教育上的成果。但这与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却是背道而驰,新课标的第一页就明确指出了美术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在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文化修养,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目。(四)把美术教育当做一门技能学习有些家长和教师认为,美术教育就是为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多一门技能,从而过多的关注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忽视了学生的美术教育要与实际经验相结合。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艺术教育对学生的艺术欣赏、审美水平以及感知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品格、素质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完善等。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美术并不是很专业的美术教育,它只是通过美术让学生来感受生活,体验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改变小学美术教育中观念问题的具体策略

(一)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性质、作用以及价值要全面、科学的认识

首先,要对小学美术教育要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把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性。(1)在教育观念上,教师和家长必须摒弃传统、狭隘的美术教育观念,严格执行义务教育中对美术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美术教育,让美术教育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课程。(2)在教学内容上,要形成美术教育的观念体系,则必须把美术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切实执行。因此,在美术教学内容上应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吸收新的、好的艺术作品,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层度和学习技能,找到适合他们学习的美术资料,以弥补课程繁复性中的不足。(3)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训练他们的参与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再结合教师的适当引导,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美术教育上的学习质量。(4)在教学上的组织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自由的组合和讨论时间,进一步优化美术课堂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个性,发挥特长。还可以通过举办校园画展、班级展览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主动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在美术教育中的学习质量合成效。

(二)加强美术教育的师资队伍

实施教育的主导者是教师,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校方应重视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加强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让他们认识到美术教育不止是作为一门课程在进行教育,更应该是为国家培养全能型人才而实施的教育。鼓励他们参与到教研项目中来,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及性格特征,制定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美术教育课程。并要对教师的美术专业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引导他们深入钻研,精益求精,适应现代美术发展的趋势,把小学美术教育真正融入到现代教育中去。

三、结语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是现代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转变狭隘的教育观念,紧跟时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王磊 单位:公主岭市西四小学校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分析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德智体美越来越得到重视。小学美术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重大意义,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进而促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借助美术课程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进行探析,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教育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以及优良的品质。因此,德育教育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最终目标。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寻求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的好方法。

1小学美术教育中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德育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道德教育,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自身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于下学生接触生活的时间不长,本身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这个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最为关键的时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很多内容都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佳途径,教师最为学生引导者,应该积极地掌握学生的各种情况,积极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对学生的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问题要及时地更正,并树立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总的来说,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思想素质和行为素质的教育。不过,这对当前的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2.1在美术教育中缺乏德育渗透:尽管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旧缺乏有效的德育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升学率,而没有深刻地研究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同时,美术一直以来都被冠以“副科”的头衔,得不到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重视,认为美术的学习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正科”成绩,所以,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也就更为不可能了。2.2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师队伍:就当前的很多学校来说,都没有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师队伍,更多的是让其他教师带代为上课。而很多教师都没有专业的美术知识,对美术知识的结构和重点难点都不能正确地掌握,渗透德育教育更是纸上谈兵。除此之外,很多小学教师本身的思想素质就有待提高,对德育渗透的意识较差,不仅没有精力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而且也没有能力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所以,导致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想法不能付诸于实践,阻碍了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

3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文所阐述的种种情况,都很大程度地导致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没有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从而降低了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性。所以,在新时期,要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使德育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得到有效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1构建专业的小学美术教师队伍:所谓“术业有专攻”,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中要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师,用专业的知识进行教学。定期组织美术教师进行进修学习,培养他们的德育教育意识,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中更好地渗透德育。3.2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美术鉴赏渗透德育:在美术教育中,美术鉴赏是陶怡情操的最佳方式。通过美术鉴赏,能够让学生构建自身的内心世界,与自己对话,发挥想象,感受中国灿烂的文化。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一次“中国古代文明赏析”为主题的鉴赏活动,可以让学生欣赏“脸谱、版画、雕刻”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而发挥自身的想象。教师再让学生以中国文化为主题创作一幅图画,进而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3.3设置情境教学,在美术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利用教学活动,设置情境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态保护”的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有关生态的图片,比如随处可见的垃圾,偷猎者猎杀大象的瞬间,大片的树桩。让学生深刻地感觉到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同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发问:同学们,你们希望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同学回答,应该是干净的、整洁的、和谐的。教师又说:那现在请同学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美好的世界的样子的吧。然后学生会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构建自己认为最好的世界景象,从而在平时的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树立环保意识,爱护动物,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小学美术教学是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同时,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最为有效的,通过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充分利用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最终目的。

作者:董凤莲 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卡坝乡中心学校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小学美术教育实践对策探讨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一直是冷门学科,多方面不重视,以致资源的匮乏使美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但是,美术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美术教育任重道远,决不能放弃。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育应从资源开发、教学方式等环节着手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造力;审美能力;资源开发;教学方式

“老师,这个我不会画!”笔者在和平电站村一年的支教学习中,课堂上不时有学生说着这样的话语。在我的理解中,这些很平常的画,他们却难以理解。我不停地反思:小学美术教育在哪里?孩子们绘画的天性去了哪儿?

一、加快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美术课程资源分为若干种,从大方面来看,分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物力资源主要是指校内物力资源、校外物力资源、材料资源、网络资源等。当然,物力资源要靠上层领导者与基层美术教育工作者共同提供,这类资源包括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材、美术教室与装备、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民间美术资源,等等。在物力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材料资源,这是为美术课程开设和教师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提供的最基本的保证。包括绘画材料工具、工艺制作的材料工具,也包括了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材料资源的使用因人而异,因时间而异,它的可变因素太多,所以目前中国的美术材料资源仍然是欠缺的,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自行购置。试想这样的情况还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其实要解决材料资源的缺乏也不是难事。为什么现代化创建中一定要有体育器材室?同样,为什么不可以有美术器材室?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每个年级每学期的美术课本总结出所需的材料再统一订购,美术教师根据班级所需情况按规定领取,剩下的材料返还器材室。这样的一轮手续,只是多了张嘴吃饭而已,但是这一张嘴解决了整个美术系统的材料问题,从而使美术教育更加普及化。

二、探寻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

电站教学点的学生对于临摹画画很是没有悟性。在给二年级的学生上“树上树下”一课时,我把书本一扔,孩子们惊奇地望着我。我说:“走出去画树去!”学生很是兴奋,拿着板凳朝外涌。我知道他们的兴趣已经被我激发,这时我假装迟疑地说:“可是你们不会画怎么办?”他们着急地说:“老师,你快教我们啊!”此刻,我让他们仔细观察窗外的一棵小树,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讨论树的组成结构。孩子们说的比我的教案写的还全。然后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在黑板上为这棵树画了一幅“写生画”,并且列出要点。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没有一个开小差的。最后我问:“树上或者树下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再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些过程我控制在10分钟之内,剩下的时间便让他们“自由发挥”——到校园内自己找一棵树,先写生,后创作。结果我发现他们的画比任何一节课画得都好,而且没有任何一幅相同的:有的在树上安了个鸟巢,有的画了小朋友在树下游戏,还有的画了一群小朋友围着大树转圈圈,等等。这节课让我充分认识到:美术课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美术课中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训练其创造力,提高其审美能力,从而使其获得智力的提高。

三、民族文化在美术课中的应用

中国人传承中国文化,中国美术应该体现中国元素。现在都讲究“乡土文化”,其实细细想来,所谓的乡土文化不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就是代表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湘西的蜡染、北方的剪纸、水墨画,等等,这些民族文化在课本中都有体现,只是学校碍于材料的缺乏、思想的狭隘不愿意为之付出。民族文化更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我们可以通过参观民俗馆、走访民间艺人,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可以请艺术家到学校讲课;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学习民族性强的课程,鼓励学生汲取民族文化精华,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可以通过展览和媒体宣传等方式进行学生工艺品的展示,使其体会创作的乐趣,鼓励他们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坚持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强化了美术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继续追寻小学美术教育发展之路,为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魏婷婷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延安路小学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小学美术教育实践论文

一、潜移默化,营造“美”的教育氛围

1.提供欣赏平台

借助学校网站、教师博客、《雨竹》校刊等平台开辟名家名画作品赏析栏目。比如齐白石的《虾》系列赏析、徐悲鸿的《奔马图》赏析、凡•高的《向日葵》系列等,让学生从小接触经典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认识名家美术作品的多元性,学会宽容和尊重大师的作品,与大师直接对话,并且撰写欣赏心得,以帮助他们在童年时代就获得较高的艺术发展起点。

2.加大宣传力度

在学校宣传窗、海报栏、美术教室等场所定期举办学生优秀美术作品展以及学生个人画展,张贴学生创作的能够体现儿童天性、天真朴拙的优秀美术作品,如书法、国画、剪纸、青花、线描等一系列作品,这一举措能拉近孩子的心理距离,更易被孩子们接受。今后笔者还准备将一些优秀的国内外名家名作引入学校公共空间,为本校学生努力打造更完整的艺术欣赏氛围。

3.相关活动配合

因本校的校园文化理念是“诗意雅韵”,每年借助校园艺术节这一契机,定期开展全校性的诗配画比赛,由学生自选一首喜欢的古诗,以硬笔书法的形式书写之后,配上与诗歌意境相符合的画面,以此表达学生的审美感受。这一举措具有一定的跨学科色彩,实现了抽象的文字思维与美术的形象思维之间的联系与互换。除定期开展诗配画比赛,近年来围绕学校民乐特色,开展“乐之绘”美术比赛,也是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大型活动,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4.丰富学校图书馆美术藏书

笔者学校有个南京市级的示范图书馆,有两万册的藏书,其中就包括一定数量的美术类读物,给爱好美术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扩大美术阅读视野的好机会。

5.家校联手

另外,利用家校平台,号召家长在家中给孩子创设一定的艺术氛围,使孩子耳濡目染,快速提升其审美品位。

二、凸显主体,鼓励学生“美”的学习

1.合理利用美术学习单

在过去的美术欣赏教学中,笔者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过分重视了教师的分析与讲评,而忽视了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自主理解。或者就是简单问问学生,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那么,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回答的可能就是“我觉得很好、很漂亮”这样很空洞的一些评论。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可能不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能完全洞悉的,而教师所秉承的又可能是成人化的视角,这就造成了教与学的断裂。因此,笔者开展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尝试,根据上课内容,设计了相关问题,编制成美术学习单,学生回家后,在家长帮助下上网检索相关资料,或者去查找搜集相关的实物,再结合自己的审美感受填写相关问题,由此获得对于欣赏主题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判断。

2.“我当小老师”

“我当小老师”即学生评画环节,具体的做法是,展示欣赏对象后,要求学生根据先前阅读的资料,大致描述自己的欣赏感受,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走上讲台,拿起教棒担当小老师,从相对专业的角度进行稍具深度的分析,如色彩、线条、情绪、内容等。这一方法还能够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欣赏水平,形成热烈活泼的课堂环境。

3.同伴互助

在笔者的课堂里,对全班学生进行“七彩虹”的分组,每一组代表彩虹上的一种色彩。人员的组合上也是由绘画能手领衔,搭配能力层次高低不同的学生,互帮互助,尤其在进行集体画创作或是手工制作时,学生们长期的合作训练,能让每一个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任务,深知自己是彩虹桥上不可或缺的颜色,从而得到乐趣和归属感,身心同时得到愉悦,得到美的熏陶。

三、拓宽视野,挖掘“美”的社会资源

美术教学不应该只在教室里开展,教师无论是有意识地组织开展教学,还是鼓励学生通过课外时间请家长协助共同开展,课外美术活动都是美术教学重要的补充和延伸,是非常必要的。

1.积极挖掘本土资源

合理借助利用本土优质文化资源,实地观察欣赏,感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激发保护与创新精神。如栖霞寺石窟文化、南朝石刻、燕子矶公园、城南老建筑群等,并将这些素材穿插在校本教材中,成为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增添教材的本土性、地方性。对于本土的文化资源,如果光让学生从网络或书籍上查找图片,还是会显得有些距离感,所以让孩子们去实地游览和观察,现场震撼力很强。笔者曾带着学生组成“我身边的南朝石刻”寻访小组,去寻访栖霞区内的南朝石刻,让孩子们现场感受经历了1500多年风雨的南朝萧秀、萧恢墓石刻,孩子们显得十分好奇和激动。他们想象中的石刻应该是非常华美的,但是现场很朴素,甚至显得有点残缺破败,虽然带给他们些许失望,但是他们很快就被石辟邪、石碑的雄壮所打动,仔细研究上面的花纹,并且在本子上临摹下来石兽、石碑的样子,回校后还写了寻访日记,身临其境的体验大大强化了他们的审美感受,欣赏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2.参观博物馆、美术馆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具有多个丰富底蕴的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名人旧居等,这些场馆中的美术教学资源,有的可以直接拿来用,有的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简洁地体验与感受,还有的可以与美术知识融合,形成新的综合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知,也在与艺术品近距离的接触中感悟了美的力量,从而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

3.感受四季变化

在美术学习中,能够逐步建立或者基本具备艺术感觉的儿童,不仅仅是研究眼睛看到、耳朵听到、身心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而且是领悟到了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更重要的是,四季更替的变化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具备一种与众不同的眼光和思维。假如小学生能够在看似平常的景致里捕捉到细小的事情,而且这些现象让人能够注意到它,它带来的刺激就会长驱直入地进入小学生的意识。笔者曾经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同一处地点“曲荷滴翠”处观察景色,四季的变化使得景物在造型、色彩上产生变化,孩子们通过观察写生,在这种记录中再现了真实,又艺术化地升华了真实。创造四季美景的经历让学生们提升了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也培养了其表现美的技巧。

四、加强实践,提高教师“美”的素养

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经历,笔者深有体会,若让美术课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让美的元素无处不在,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对文化、艺术的修养,及对文化、艺术的理解与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备好、上好一节充满文化气息的美术课。美术文化的传承,审美素养的浸润,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对教学主题的背景材料进行比较充分的了解,需要美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的组织。也就是说,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朝着什么方向走,建立在教师课前对所教内容首先要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因此,有备无患,活学活用,学生才会从内心爱上美术课,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作者:沈烨华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一、充分挖掘新教材的优势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材和传统的教材设计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内容新颖丰富,设计巧妙,而且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把小学美术教学的体验教育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体验,去感受、领悟学科内容,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就是要老师充分挖掘教材的优势,去点燃、去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去不断提高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丰富学生视觉与触觉的感受,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要想让小学美术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一定要敢于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选取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就像做游戏一样,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教师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1.充分肯定学生

小学生好胜心很强,他们的行为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再创作。如果一开始看到有的学生画的跟其他学生不一样,就批评指责,那么学生就不愿意画了。老师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我让学生画“海底世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有的学生大胆想象,用独特的创意和线条的强烈对比,把海底世界画得很有创意。我在教学中,不论是绘画写生,工艺制作,还是命题创作等,都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利用教材激发想象

新课标的实施为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舞台,让学生来做主角。在这个舞台上,教师不要照本宣科地传授教材内容,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当我们翻开新教材,其中有很多非常新颖非常灵活的课型。例如一年级教材中《大家都来做》《我在空中飞》《乘上火车去画画》等课程,让学生在游戏当中学习知识,给教师学生留出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教师和学生去共同创造。所以,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创作的平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造的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

3.在生活中培养创造力

生活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土壤。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培养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例如,提供给学生手套的形状,让他们根据手套的外形,用填添的方式,在手套上增加一些东西.使它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如树、楼房。表现出孩子想象的求异和创造的新意。美术课教学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理想的翅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四、正确运用评价语言

鼓励性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巩固。因此,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以及学生作品的展示过程中,老师都应该及时地使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实践证明,学生得到肯定之后,就会激发他们的创作勇气和创作热情。即使学生的构思、作品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老师也应该耐心地和学生一起寻找问题的所在,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鼓励他们进行在创作。不应该指责批评,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给予及时而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建立自信心。

作者:王芳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论文

小学时期是一个孩子的重要发展阶段,学校的教育承担着除家长之外对孩子教育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孩子小学时期处于刚刚认识世界时期,对色彩具有天生的好奇心,这就要求小学美术课堂以课本基本知识为基础,激发孩子好奇心,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以此有效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发展个性,促进孩子综合素质提高。

一、色彩的概述

如今音乐和美术作为艺术表现的两大主要模块,我国教育改革中也渐渐加强了对这两门课程的重视。美术主要是由点、线、面、造型和色彩组成,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丰富的联想,对艺术进行再创造的形式。色彩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延伸到我们的精神世界中,比如我们运用简单、明亮的色彩装点城市,使其更具现代化气息,我们运用运用复古色装点教堂等欧式建筑,比如蓝色的海,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草原给我们一种舒适的心情,比如用冷色系装点快餐店有利于提高营业额,在对美术和心理学的结合研究中,人们学会重视色彩,也逐渐学会运用色彩。

二、小学美术色彩教育教学研究

(1)视觉与色彩

人们获取信息主要靠视觉,而实际生活中我们获得的信息都充满了色彩,这些色彩也赋予了极强的情感色彩。即使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语言不同,但是人们对美术色彩的感知都是一样的,比如说红色,它是我国国旗的主要色彩,它赋予着生机与活力,代表热情奔放,当人们消极时,能有效激发人们的进取心,给人莫大的勇气。比如说黄色,它是我国古代皇朝中用色的主要基调,象征着高贵,黄色是太阳和向日葵的颜色,它属于暖色,是明度最高的颜色,我们经常用一抹亮黄,光芒四照等词语来形容黄色,它本身明朗而引人注目。比如说绿色,绿色是植物的颜色,象征着大自然,因此绿色给我们一种平静、祥和的心理感觉,它象征了新生和生命,经科学研究表明绿色也是对我们眼睛最有益的色彩了,近年来世界上更加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提倡和谐,久在城市中操劳的我们也越来越想要回到大自然中得以休憩。

(2)色彩与知觉

视觉是我们通过眼睛在光的作用下感知到了物体,而色觉是我们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是在光的作用下,我们的眼睛能检测到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将物体的这一系列特征映入脑海中进行检验,大脑感知到的色彩便是色彩知觉。大脑能有效保存我们对于色彩的记忆,比如看到蓝色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广阔,这是大海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想到绿色便心情舒畅这便是自然给我们留下的感官印象,这些色彩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记使我们对色彩拥有了感情和知觉。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对色彩的教学研究方法

(1)小学国画的色彩教学

中国画作为我国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近来被引进到小学美术课堂中,它作为我国的国画,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在小学课程中宣讲中国画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绘画方式,不仅能使孩子提高绘画潜能,又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小便能感受到我国国画的艺术魅力。中国画不像西洋画中色彩艳丽,相反它色彩十分的少,通常以墨色为主,通过下笔的轻重,勾画的整体线条,再加以渲染,最后缀以简单的朱色画龙点睛,只求神像,不求形像。我国传统文化绵延五千年,国画的历史也发展悠久,若按传统方式中单是给孩子教授知识,加上小学生的自制力不高,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就造成上课效果差,这就要求老师改革上课方式,以故事的形式将某段绘画历史,让孩子在美术课堂以动手为主,教授基本的调墨方法和绘画方法后便让孩子自行动手画,让他们大胆的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可以从临摹最简单的竹子等静物开始,在绘制过程中,教师走入孩子中间及时改正他们的错误,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

(2)小学水彩的色彩教学

水彩因拥有鲜明、艳丽的色彩作为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重要课程,顾名思义,水彩是由颜料和水勾兑而成,不但具备水的清澈、透明和灵动,而且具有五彩斑斓的色彩,它能通过色彩强烈的给人视觉冲击,传达强烈的情感。水彩画由于是水和颜料的勾兑,勾兑比例不同或颜料之间调和的比例不同都会导致颜色不同,比如单是一个蓝色就可分上百种,比如一副远景画,远处海天相连,主色调都是蓝色,这就要求孩子对其辨认,提高他们的色彩感,并培养他们能自行调出不同颜色的能力,而孩子天生对色彩比较敏锐,这就要求加强小学课程中水彩画的教学,提高他们的水彩感和对色彩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和艺术情操。

四、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发展趋势

如今随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化,跳房子、过家家、玩泥巴等传统儿童游戏也一去不复返,不管是青少年还是儿童都变成了受网络游戏和手机极大影响的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象征,但与此同时孩子的交际能力、基本能力的培养都会受到莫大的影响,再加上如今大部分父母都忙于工作,与孩子缺乏沟通,导致孩子的精神世界匮乏。小学课堂中也受到了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单纯的注重分数只会让孩子从小产生压力和等级观念,忽视了孩子的素质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不管是家长还是小学课堂中,都要将“色彩”的观念灌输到生活中,家长需要言传身教,从自身做起,注重孩子的思维培养,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东西,授予孩子基本的道德理念,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中,教师不仅仅需要教授孩子基本的课堂知识,还要优化班级氛围,给孩子造就和谐的成长环境。

五、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优化建议

小学美术课堂中应从理念上进行革新,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不仅仅是落实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将孩子作为课堂的主要对象,注重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注重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课堂中,从国画和水彩画两大课程注重对孩子色彩的教育,课堂上开展趣味性教学,鼓励孩子自行动手,不仅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而且注重孩子心理的色彩,给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王安宇 单位:霍林郭勒市沙尔呼热镇中心校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运用

一、前言

美术情境教学就是以情境教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投影或绘画再现,音乐渲染、游戏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情感、美感,生动形象的特定气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热情,并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游戏、表演、唱歌、听音乐、谈话、操作等活动,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从事创作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和兴趣,达到美术教与学的目标。

二、运用歌谣口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经历不多,成长背景及环境也各不同,对许多事物个体认识模糊,甚至这些个体形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也很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好说好动的特点,结合教材中的教学任务编写一段顺口溜、歌谣或口诀,让学生在边说边学边唱边模仿的情境中,对事物产生无限的空间想象。如桂教版第三册教材中《动物运动会》一课,我课前编好一首儿歌,一进课堂就朗诵给小朋友们听:“妈妈带我上公园,各种动物真好看:大灰象喷水玩,小猴子荡秋千,熊猫戴上黑眼镜,孔雀展开大花扇……”听着听看,小朋友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那些动物。教师话音未落,大家都抢着说开了:“我也去过动物园,有很多很多动物,我最喜欢猴子,它们非常顽皮。”“我最喜欢长颈鹿!”“我最喜欢青蛙!”这样,小朋友们自觉地随着记忆进入了想象世界。

三、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情趣。《民族娃娃》是桂教版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课,课前,我用录音机轻轻播放《五十六个民族》,随着音乐唱起来:“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学生们也跟着唱了起来,从而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的景象也浮现在大家脑海里。

四、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意境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已经走进小学教学的课堂,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虚拟的情境,把历史情景或者生活场景再现屏幕上,也可以利用影视、摄影、图片或者媒体网络把学生带到具体情境中去,既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声音、图象、动画及影像等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呈现自然界中的声、色、形,创设真实、丰富和立体化的自然环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的思想、情感产生巨大的感染和共鸣。如桂教版第八册教材《农家乐》一课,因大部分学生生活在城市里,没见过农民丰收的生活场景,更无法感受农民丰收喜悦的心情,于是我在课前收集有关农家丰收各种场景的录像及图片,在教学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农民丰收的生活场景和丰收的喜悦心情,只有通过让学生感受才能更进一步理解对本课的内容,使学生在作品创作中也有了底儿。

五、运用游戏创设情境,活跃教学氛围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游戏情有独钟,在美术教学中加入合适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但是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同一内容可创造出很多不同的教学效果,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或设计合适的游戏,使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桂教版第六册的教材《运动场上》,我在上课时就设置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环节,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根据我出示的运动项目名称来做出动作,让全班同学就根据他做的动作来猜是什么运动,几个来回下来,学生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这名同学做比划动作时我要求全班学生仔细观察他的肢体活动关节的变化,继而进入到教学中。

六、结束语

美术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教师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水平,创设合理的情境,采用灵活、操作性强、易于掌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积极投入到美术活动中,不断激发审美情绪,提高审美能力,最终实现对现代学生的综合性培养。

作者:谭春枝 单位:广西南宁市江北小学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创新性思维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但由于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的弊端,单纯的技法传授和技能培训已经无法满足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国画教学以多元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着学生的创造力。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国画教学的探索,对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浅析。

一、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端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于内容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探索和发掘。长期以来,教育教学多围绕着临摹,注重技法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的与教育优秀背离,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兴趣没有被激发,创造力更无从培养,严重的与小学素质教育的优秀相背离。小学教育的优秀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掘,传统美术教育很难实现这样的目的。而僵化的教育模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兴趣培养十分重要,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将兴趣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国画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画是中国绘画的精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情、和心理气质。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中国画将诗、书、画、印为一体,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便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他们的创作之中。国画既传承了传统文化,传授学生传统的技法与此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不仅限于单纯的临摹,而是给予孩子自由作的空间,让他们将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表达出来,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充满童趣和无限的创意。学生从创作的过程中不光学习到了传统的中华文化和国画技法,更学会了如何创新并将新奇的想法转化为现实。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其自身学科的独特性,它更注重于实践和创作。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期,正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国画教学正可以弥补传统小学教育的不足,它既锻炼了学生的脑也锻炼了学生的手。学生通过对国画的学习,了解了国画的构图结构、笔墨韵味、颜色搭配,同时自由多样的创作内容又给与孩子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小学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全面均衡。国画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手脑协调和创造能力,正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

三、小学国画教学模式探究

国画教学与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形式存在着一些不同,因此急需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兴趣培养、教法探究、创造力激发三个方面对教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欣赏国画,培养兴趣

国画欣赏是国画教学中最终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国画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欣赏国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日常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忽视换面的层次和细节,易将画画得过小或过大。主要是他们缺少对画作的理解。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强引导,通过欣赏名画、观察实物使学生学会观察细节,并运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如赏析齐白石的《虾》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虾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虾的生活习性,并熟悉虾的结构。以此循序渐进的引入国画用墨处理的技法,让他们了解大师齐白石是如何善于操纵笔墨的,在下笔画虾时,他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当学生了解国画技巧之后,他们便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和实际相结合,为进一步的创造打下基础。同时大量的欣赏名师大家的国画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发自内心的喜欢传统文化。欣赏国画只是教学的第一步,目的在于培养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但这一过程尤为重要,它为后续的教学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欣赏国画名作的作用不可以忽视。

(二)丰富教法,积极引导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主要指儿童水墨,学生主要是临画或创作各种形象,再通过毛笔在宣纸上展现出来。它利用基本笔墨原理画各种形象,易于学生掌握操作。可以涉及动物、人物、植物、花卉、建筑等,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同时给学生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国画的笔墨千变万化,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笔墨变化中的文化和韵味,这边需要教书的示范和传授。墨色的交融,湿、浓、干、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陶冶了情操,培养了情趣,又掌握了基础的国画技巧,可谓一举两得。作为一个美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性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对问题的探索。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便要引导学生,对他们提问如:“刚刚的丝瓜好看吗?”孩子们的回答各异,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有的说填只蟋蟀就好看了等等。像这样的回答还有很多很多。这时,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已经被激发出来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了自己的理解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兴趣与热爱,这时教师再切入主题传授知识便简单自然的多了。

(三)示范教学,激发创造

教师的示范在国画教学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画技法复杂多样,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要想了解这些文化,示范和演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在宣纸上演示以墨撞水、泼墨、甩色、以水撞墨、以色冲墨、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可以极大的技法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习国画初学期,教师不需对绘画内容做过多干预,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只关注学生对基本技法的掌握即可。当学生对基本技法熟悉后,教师便可教学生画些简单的藤蔓植物,如:葡萄、黄瓜、丝瓜等。这些练习简单易学,可以为学生灵活操作,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丝瓜的联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丝瓜的藤蔓加以想象。丝瓜的藤蔓宛转弯曲,学生可能会把藤蔓想象成龙、蛇、虫,这些想法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孩子的想象力是不可以受到约束的,况且这些想象也可以使孩子对传统的国画技巧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只要适当的进行引导即可。正所谓“实践才会出真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以往教学往往忽略了实践的作用,盲目的指导学生去创作。一味的去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反倒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画作多是随心所欲的涂鸦,缺乏对颜色的掌握,画面布局的掌控以及对事物的描述,因此显得呆板而单调。而国画教学正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实践的不足。首先国画讲究对画面构图的掌握,注重画面的层次和景物的取舍。经过前期名作欣赏和教师的示范,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具备了构图能力。其次,国画讲求线条变化和笔墨的浓淡,学生从墨色的变化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勾勒线条描述事物。并且国画创作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从花鸟鱼虫到山水人物,给了学生更多的发挥和创作的空间。学生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了众多实用的技能和技法,又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了手脑的协调性,又学习和体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可谓一举两得。

作者:赵淑艳 单位:浙江路小学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小议对壮族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思索

摘要美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针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完成美术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美术教育;现状;对策;兴趣

美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智、体诸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也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在青少年美术教育功能凸现的今天,美术被视为培养青少年文化素养、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件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

一、我县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武鸣县是壮族的发源地,壮民族文化滋养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近些年来,经过两基达标建设,武鸣的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也还有一些让人堪忧的地方。据调查了解,目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配备的专业美术教师(此处所指专业教师是指由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毕业,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美术教育知识的教师)比例较小。担任美术教师的,有不少是一些能写会画的教师,而这些教师中有90%还兼任其他课程;在调查中,我还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个别学校里,美术、自然、历史等课程的任课教师竟然是即将退休或是病痛缠身的教师或是学校行政人员,这一点与美术教师专业化、专职化的要求格格不入,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在教学模式方面,美术课的教学模式大同小异,几乎都是以下三种:一是机械式的要求学生“画”出教科书上某一页的花草或鸟虫等;二是即兴式的要求学生画出教师指定的某个物体、物品,有时甚至是一把椅子、一张桌子,美术教学被片面的理解为“写生”等技能,以至于对学生作品评价的标准是:像与不像;三是教师一笔一画临摹示范,学生依样画瓢,没有多少创造力,学生创作缺乏个性和创意。

由于缺乏专业教师,而且长期采用机械僵化的教学方式,小学生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被掩蔽和扼杀,学生对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没有一个初步的、基本的了解,僵化了个性,致使美术实践能力低下。

二、原因分析

一是受传统思想观念、地理位置的影响,一些高校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工作,甚至放弃分配。

二是学校为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是美术教师“多功能”使用,或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

四是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设施落后,导致一些农村小学工作的美术教师“得过且过”,无为而“教”。

三、搞好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些对策

一个国民素质的高低能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学生的素质也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搞好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真正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切实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九”和“两基”达标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和户外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我在学校里就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的美术绘画比赛、作品展览和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观摩,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活跃学校的气氛,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二是要真正提高美术教师的地位。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鼓励美术教师从“课内”走向“课外”,多带学生出去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要使美术教师摆脱边缘人的状态,对美术教师为学校文化环境布置、辅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组织各种庆典活动等,都应该视为教师的工作量,真真正正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

三是要改变传统以来小学教育只注重语文、数学的陋习,树立全面发展,综合提高的素质教育观念,屏弃“副科”必须为语文、数学的教学需要让路的思想。同时开拓创新,加大专业美术人才的引进。毕竟没有人才,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陈旧僵化的问题,无法直接改变现状。

四是要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教学常规的检查项目,制定教学工作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并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五是经常开展有关美术的教育教学活动,对美术教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培训与交流,采用内部交流学习与外出观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积累经验与素材,让美术教师了解美术发展新动态,改变消息闭塞、呆滞,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总之,21世纪的教育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教育,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将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重视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真正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剖析如何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文章就如何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其专业特征一是职业导向明显,二是带有很大的综合性。[1]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一方面要合理把握美术专业内涵和美术课程结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顾到学科类课程和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一、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艺术教育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2)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3)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围绕这三个方面从以下几点来思考,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培养。

(一)良好的人文素养

无论是美术专业知识还是美术专业技能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是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人文素养是指个体掌握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审美等学科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充满深情关怀的意识,人文素养就其优秀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人文科学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已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2]

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素养,人文知识是指史学、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类学科的知识。

(二)较强的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教育的现状,还是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过程分析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多是科学主义的理性分析法,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培养。

艺术教育具有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养创造性人格的价值,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其创造性人格,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创新教育的优秀内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观,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教育观,它是人本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和健全的人格教育观。它不仅要求教育者倡导民主的教学作风,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不轻易否定受教育者的思维结果,而且还要注重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有利于师生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素质、取得创新成果的文化环境,以及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为关键,注意激发、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三)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创新教育的结果是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创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3]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为基础,以科学技术的知识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支柱,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形态。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与人文素养和自身能力诸方面和谐发展,才能确保其主体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

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优秀的教育,旨在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广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会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

(四)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育改革速度加快以及新型的教学方式,要求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支点是教育,一个支点是现代技术,它是先进教育思想与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并且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由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给人强烈的活动感、立体感等特点,所以能极大地引起受教育者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无味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能力结构

根据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审美教育能力;(2)组织教学能力;(3)专业活动能力;(4)美术科研能力;(5)获取信息能力。根据以上五个方面,教师培养他们的能力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审美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席勒说:“若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4]面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预备军,要想他们将来成为审美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的基本任务是:1.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2.全面的审美鉴赏能力;3.初步的审美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在相应知识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知识的传授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上。

(二)组织教学能力和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养,而且还要把儿童心理和生理与儿童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如何科学地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综合提高儿童素质上下功夫。

专业活动能力是组织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包含两个方面:1.了解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研究小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具备给儿童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方法的活动能力;2.具备美术专业创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美术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环节中,融入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教育知识和广泛的各科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基本表现技能,并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三)美术科研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发展的要求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将来推动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由此,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必须培养具有时代开拓精神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小学美术师资。

对学生的美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两点:1.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科研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将来深化教学各方面的改革;2.对美术学科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艺术创造和艺术思维的提高。

对学生能力结构的培养,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总之,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应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思维、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和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以及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和科研活动能力为任务,使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能更快更好地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浅析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摘要]本文从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制约、认识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等现状出发,阐述了这些因素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不利影响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活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设美术教育课程是以课堂教学为手段,向学生提供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创造力。它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课程之一。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生活中的部分教育也有了深入的了解,美术教育重新被重视起来。然而,现阶段河西走廊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经济滞后严重制约着河西地区美术教育的发展

河西地区地处西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教育方面的投资也在逐年加大,但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还是很有限。

在农村,由于经济投入及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艺术教育业面临硬件设施设备缺乏等方面的问题,而美术教育也被教育管理者所忽视。

根据笔者调查,河西地区中小学生有75%生活在农村,而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状况又不为人们所关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被重视的程度更低。河西地区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都因没有配置专业的画室和有关美术教学的用具及材料,致使学生对美术这门课程缺乏基本了解。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全面认识。另外,由于城乡文化差距的悬殊和农民对素质教育的不理解以及浅薄的意识,也导致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

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学校美术教育的投入较少,家庭经济的限制和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都深深影响和制约着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对美术教育认知存在的不足

就河西地区美术教育而言,城市家庭经济相对宽裕,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可、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使得城市的学生基本上可以受到正规的美术教育;而且校外的美术辅导班也具有完备的设施条件,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美术的认识。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呈现出相反的特点。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学校及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注重语、数、外的的学习,而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少数学生因学习不好被老师推荐学习美术,以寻找升学的捷径。这种思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对艺术追求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使其他学科的教师对美术课程存在偏见。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美术课程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色彩和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

三、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在河西地区,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以及各方面的条件制约,导致河西地区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很难吸引接受正规美术教育的教师充实师资力量。专业美术教师人数相对较少,大多数专业美术教师都集中于城市和离城市较近的地区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农村地区就少之甚少了。

另一方面,随着美术专业教师的增多,分配到各个中小学的专业老师也多了起来。按理说,应该在软件上有所提高,而美术专业毕业的教师又不受学校重视,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而被学校安排到低年级从事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等教学工作。这种错位的教学情况使专业教师的技能得不到发挥和合理应用,严重浪费了师资。美术教师绝大多数不是专业教师,他们都主要从事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整天忙于备课、批改作业,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被称为“副课”的美术课程。在课堂上,学生也只限于临摹课本作品,在教学中又以平淡的口述专业技能技巧为主,能刺激学生感官的实物较少,了解不到基本的美术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大大影响了美术教学质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当地经济条件、师资力量以及认识不足等方面的限制,学校大多缺少基本的美术教学设施设备,学生在审美能力与表现能力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现况下,怎样取长补短,发挥地域性优势,推动河西走廊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显得极为迫切。

四、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首先,经费问题是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学校应该适当地加大对美术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设施设备建设。

其次,联系农村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提高美术教育的地位。农村是自然风景无限好的天地,拥有许多城市无法比拟的美术教育自然资源,其中丰富的自然景观、田园风情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但是,由于多年来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落后观念的影响,发展一直都非常缓慢。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教育管理者的教育意识。从本地的实际条件出发,利用有利条件开展一些特色的美术课程。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采风的方式去写生。这样的活动不但可使学生切身领悟到大自然的美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发现素材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农村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可和文化意识的追求。

另外,农村中小学有着更加便利的条件去接触民间文化、乡土风情等资源。因此,学校可以设置相应的美术兴趣小组来发掘个别学生独特的才能,并通过这些发掘、搜集和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和祖辈的历史,并通过这个平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弥补其他设备、设施方面的不足之处。还可以针对美术教材、设备设施不足的情况,结合当地资源,就地取材。比如有些美术教材上的手工制作课,就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把课本上不好准备的那些材料换成校园里可以找到的树叶、果子、泥土等材料来进行创作。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了他们对材料的综合利用及创造力,而且还提高了他们对美术教育不同程度的认识。

联系农村教育实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从而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是提高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最后,合理利用美术教师资源,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美术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实施,而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方式是否得当。目前,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的专职美术教师原本就少,而且大多数都不是专业教师,缺少美术教学经验,也使美术教学出不了成绩。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尽快提高河西地区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首先,可以为农村美术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教师也应该努力学习加强自身各方面的文化素养,这样就会具有更宽广的知识背景和更强的审美感知能力。其次,对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受能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此为基础改进教学方法。另外,还可以根据农村的教学条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具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学校也应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深造,增强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以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更新教学理念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合作以及美术教师的积极参与。

总之,经济发展的滞后、对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以及美术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等因素都阻碍了河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开展,河西地区的经济也有了稳步发展,相应地政府也应加大在教育方面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方面的投入。只有解决了资金问题,转变观念,才能促进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大发展,彻底改变其落后现状。

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新时期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摘要:人文性是时代的呼唤,社会呼唤健全人格的教育。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将更重视人的发展。现代美术课程是人文性质的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教育应体现对学生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并将教育教学活动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中挖掘人文内涵,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摆脱物质利益束缚,并具有文明感和历史感。本文将结合自己对美术新课程的理解,谈谈对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所体现的人文性的认识。

关键词:美术新课程标准 人文性 人文教育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优秀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性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包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等最高价值的不懈追求。因此,人文性质应该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使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能力不断提高,情操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心理结构完善的人、审美的人,成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协调前进的人,即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的人”。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改变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教育理念,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吸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其在美术文化学习过程中的人文素养。

人文教育有三个层次:①人文学科教育――进行学科内的人文知识学习。②人文学科的方法教育――讲解人文方法③人文精神教育――培养人文态度,陶冶人文素养。在美术教育中更好的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做起,并且使之体现在美术课的四个学习领域里。下面就谈一谈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实施人文教育的一点儿肤浅认识。

一、体现在“欣赏・评述”中,与审美活动紧密相连。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学生在各种美术活动中培养起了艺术鉴赏力、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这正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所需要的人文情感。

案例一:在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时,我让同学们讨论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名字才能使这一形象更具艺术感染力。经过思考,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接着,我让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这幅画并给予提示总结: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道道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有又扒进过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碗。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形象。看到同学们被这幅画所震撼,我顺势引导,让同学们说出自己对这幅画的评价。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同学说出这幅画描绘的内容,有的同学说出这幅画的结构、用色,甚至有的同学挖掘出这幅画的深层内涵。我简单总结概括出同学们的观点,并加以补充,让他们从生命的角度、从人文的角度去看这幅画。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说:“老农的形象已超过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面对同学们慷慨激昂的陈词,我深深感觉到学生的人文情感,始终贯穿于整个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这一情感的体验过程中,同学们深切的体会到为什么这幅画要取名为《父亲》才更有艺术感染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观,更有助于在美术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形成学生的人文意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体现在“造型表现”中,具有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美术活动需要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需要直觉、顿悟和灵感来进行艺术创作,这正是人文学习所需要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案例二:在《校园伙伴》的教学活动中,首先我让同学们欣赏全班同学肖像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性格以及动态,把握人物的内在心理,达到关注人、关爱人的目的。通过对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这种关爱师生、关爱生活的情感贯穿于同学的思维与造型表现中。关爱人的教育即人文教育,将同学、朋友作为描绘的对象,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情,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在这些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人”的理解,展现了学生心灵深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正是体现在美术教育中人文学习最好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三、体现在“设计・应用”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社会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并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提高人文素养。

案例三:在《策划一次出游活动》的教学活动中,一上课,我把这节课的重点向学生提了出来,让学生来出谋划策。

我说:“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内容是有关旅游的综合性美术活动,”我一说旅游,学生都激动地鼓起了掌。“但是,”我接下去说,“我们集体讨论一下,旅游活动的可行性。”

我提示:“怎样使活动既可行,又有意义,同学们能否把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与其他活动联系,进行美术综合探索活动”我们把原先课题《策划一次出游活动》,改为《策划一次××活动》,什么活动,由小组讨论决定。

五分钟后,我说:“我们来交流讨论结果。”

一组学生代表发言:“我们组把美术与社会实践结合,策划一次社会调查活动。调查广平富硒枣的生产、销售、枣农的经济收入等情况,围绕这一活动的系列美术设计:1、策划书、活动路线图的设计;2、调查团的旗帜、标志设计;3、能体现我们这个团的性质的文化衫的设计;4、调查报告用绘图配文字加以表达。地点就在广平富硒枣基地。我想我们的这个综合活动一定会很有意义。”另一组代表发言:“我组设计的是:策划一次保护东风渠活动,把美术和环保结合,地点是东风渠。我们设计了相关活动,我想说说与第一组不一样的活动,如:1、清洁袋的设计,清洁袋是用来装从河里捞起来的垃圾,在材料上、设计风格上要考虑环保;2、标志、活动口号、队旗的设计、公益广告招贴画的设计;3、“金点子绘画”,使东风渠更清、更干净的好措施、好方法、好点子用绘画的形式加以表达,就是“金点子绘画。”

听着他们详尽的策划方案,看着那些探索的眼神、好奇的表情,站在讲台上的我好像和他们一起经历了这次出游活动,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的融合。通过对大自然的触摸,能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我以此为切入口,教育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呼吁大家从我做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四、体现在“综合・探索”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今的美术教育不再是教学生画画,而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学科,使中学生内在思想、情感得到充分的表现,进而发展其个性,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和成功感。因此美术学科同其他的人文学科一样,对人性的完善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案例四:在《变废为宝》的教学过程中,我播放了一段废纸满天飞、环境受污染的录像,学生马上对此情景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废纸是一种污染,随地乱扔纸屑,环境变差了,为了我们的环境,应强力制止!学生内在的人文情感一触即发。通过将一张张废纸运用新颖、独特的手法变成一件件漂亮的艺术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露,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创造乐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内心的思想、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个性得到了自由地展现,并使其心灵深处注入了强烈的人文意识,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人格得到了多方面的完善与发展。

综上所述,美术在塑造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学生自身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日益重视提高人文精神和文化素质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府机构开始将美术视为最重要的人文学科之一。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美术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创设人文视野下的开放、多元的综合艺术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形式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