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计算机教育论文

计算机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16 03:17:20

计算机教育论文

计算机教育论文: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论文

1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1.1中专学校缺乏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

很多中专学校过分的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缺乏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由于缺乏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导致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同时没有完善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设施,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课堂的开展。虽然一些中专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堂,但是由于缺乏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很多中专学校只是把计算机作为选修课或是考查课的形式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认真教学,学生也没有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没有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只是单纯地传授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不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学校虽然建有计算机机房,但是学生到计算机机房学习的时间不多,一些学校只把计算机机房当作对外宣传和用来应付上级检查,担心学生弄坏计算机设备而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

1.2教学方式落后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提高计算机学习的效率,但是在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影响,计算机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对中专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非常不利。在计算机课堂上,教师只是机械的传授上课前备好的教学内容,根本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听懂,很多学生听不懂也没有机会或是不敢向教师咨询,最终导致不懂的计算机知识越来越多,从而降低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师的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减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降低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自然不高。教师对学生计算机的考核方式还是传统的纸质考核,仅仅通过纸质考核,只能够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更不能够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实践操作的应用能力,这种落后的教学和考核方式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降低了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水平。

1.3使用教材不适合

只有适合的教材,才能够帮助中专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促使中专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但是很多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材不合适,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中专学校在计算机的教育工作中,没有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计算机教学,不管学生所学的专业是什么就利用相同的计算机教材教学,很多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无关,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重新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不利于提升学生在岗位上的竞争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很多中专学校还是使用过去老版本的计算机教材,学生无法学习到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知识,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非常不利。很多中专学校还是只传授学生一些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没有将计算机软件、网络信息技术等教材引入中专学校中,阻碍了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2提高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水平的相关策略

中专学校要加强对计算机教育对学生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提高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中专学校要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将计算机设置为学生的必修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平台。除了重视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实践操作的练习,为此中专学校要加大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设施的投资,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教师要给学生安排计算机操作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巩固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除此之外,学校要改变计算机考核机制,除了要保留传统的纸质考核形式外,还要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够提高中专学生计算机教育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2.2不断创新计算机教学方式

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计算机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在计算机教学过程可以采用多媒体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计算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来增加对硬件和软件概念的理解,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学习了word2003的基本文字处理软件之后,教师在实践操作课堂上给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来制作毕业论文的版面设计,设计要求不限,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来对毕业论文的版面进行设计,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的团结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2.3加强社会调研,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中专学校要及时地做好计算机应用的调研,根据调研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的应用,及时地对计算机教材和教学内容作调整,这样才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中专学校的教师要通过进入企业来了解不同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加强对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关注,根据社会调研及时更换中专学校计算机的相关教材,保证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工作岗位对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要求。中专学校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应该把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实践操作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不同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将教学内容和社会生产接轨对中专学生的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2.4加强对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中专学校计算机的教育水平,就要加强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学校对计算机教师要建立严格的任职考核制度,只有通过考核的专业计算机人才才能够到中专学校任职。中专学校要加大对计算机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让教师及时学习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并组织教师到与中专学校合作的企业考察学习,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知识在工作岗位上的应用,通过上述学习,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中专学校还要加强计算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利于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还能够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作者:陈郁清 单位:汕头市林百欣科学技术中等专业学校

计算机教育论文:学生计算机教育论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往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就是利用语言、动作、文字等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有的时候为了可以表达的更加直观,教师会利用一些模型、实物等进行演示,进而讲解有关知识内容。尽管这些教具不可或缺,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课件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相对而言,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性好、针对性强、效果明显、信息量大等优势。学生面对的不再只是黑板、粉笔,或者静态事物,而是较为生动形象的动态世界。比如,机械制图是一门较难的学科,对于学生而言,学起来难度非常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对复杂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予以理解、掌握,并且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二维图与三维图的转换,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实现预期的教育效益。

二、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首先,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技术知识。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在教育与专业知识快速落伍的形势下,教师一定要不断更新观念,了解新的思想,学习新的信息与教育技术,这样才可以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更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完善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其次,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在因特网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的形势下,教育与学习越来越数字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一些创新资源也会以最快的速度与方式上传到网络,进而展开传播。谁无法对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谁就有可能成为文盲。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角色,一定要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教学效益。最后,具有激活创造力的能力。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看出人类的创造潜力是无穷的。对于21世纪的教育而言,一定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通过具有创造力的头脑与手脚创造新的生活、新的世界、新的时代,这就是教育的本质追求。所以,教师一定要具有激活创造力的能力,全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力,进而提高教育效益。

三、强化上机操作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学科,在进行上机操作的时候,学生通过手、眼、脑等并用,形成强烈专注,使大脑皮层兴奋,进而将所学知识内化,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在学习计算机语言的时候,学生通过上机操作获取了较大的成就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达到良性循环,实现了预期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与时俱进,时刻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网络世界丰富多彩,非常让学生着迷,一些绚丽多姿的网页十分引人注意。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一个网页制作小组,一个Photoshop兴趣小组,教师先向学生讲解网页制作的系统知识,让学生了解网页制作、图片处理等知识。学生可以利用Photoshop进行图片处理,还可以结合Flash进行动感画面设计,之后进行作品评比,让学生了解自己制作作品的优劣,并且通过评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有关知识,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益。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学习了很多知识,扩展了知识面,真正实现了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目标。

(二)融入程序设计

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运用不同语言编程是非常必要的,不管是哪种语言,均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时,一个看似简单的程序,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经常曲折多多,包括了设想、编程、修改、调试等环节,在学会编程之后,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性,实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学生学习的技术日新月异,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及时、快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一定要重视计算机教育的全面展开,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而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提高计算机教育效益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者:杨烨 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卫生学校

计算机教育论文:项目教学中职校计算机教育论文

一、项目教学法的涵义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主要是指以学生的探索性、自主性为基础,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及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研究某种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知识建构,为最终目的,把教学过程分解为多个项目,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围绕学生,由学生分工协作完成整个项目,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中心论”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片面注重传授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操作步骤,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这样学生只会操作,却不能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更不能很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的目的。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计算机教学中,它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通过技能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助合作的能力、交往沟通的能力、敢于创新的能力,项目教学法能够满足职校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等一系列学习理论基础知识。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仍对当今教学中的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项目学习法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探究、相互协作,甚至是将原有的知识和问题进行重组,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习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变更、经验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来获取知识。

2.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以经验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中心论。他主张教学应注重儿童的情绪与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还应注重儿童的活动性和主动性、必须贯彻落实“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而项目教学法其实就是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并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杜威的理论是一致的。

3.多元智能理论。

智力作为一组能力,主要包括语言智能、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等,它是由多种能力组合而成的综合体。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师应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背景、智能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制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得到智力上充分的发展。第四,发现学习理论。发现法主张学生通过自身的发现学习,并把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过程进行组合,达到发展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的提高。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获取知识。学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的方法,亲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到解决问题。项目教学法采用发现学习的方法,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相关的探究活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职校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设计的原则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想要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发挥优势,就必须在项目教学法中,坚持项目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项目教学法设计的原则主要表现如下:

1.中心性原则。

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过一些有关计算机的知识,但学习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对软硬件知识知之甚少,另外,大部分学生对枯燥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不感兴趣。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确定以学生为中心,并且贴近现实社会,可以说,整个项目的实施都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成为项目任务完成的主体,教师则是起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组装一台电脑,首先明确这个项目的中心是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各个部件的功能,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所有的准备工作和实践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来开展。

2.实践性原则。

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有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项目内容的实践性等特点。在项目教学法中,通过选择一些实践性强的项目任务,使学生自己探究、相互协作,并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生实践机很少的缺点。在实施组装电脑的项目教学法时,先让学生明确实施的基础知识准备,教师提供电脑的主板、电源、CPU、硬盘(带有操作系统)、内存条、显卡等硬件等硬件准备和工具,学生在互助中互相探讨和研究,共同组装电脑并试运行,这样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竞争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开放性原则。

项目的开发过程是开放的、多元的。它是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家长多方参与的过程,这样可提高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教学效率。另外,项目的开发不具有完美性和答案唯一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有充分的发挥余地。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Word字处理软件”时,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word文档的输入、编辑和排版、文字效果的制作,各种图形、对象的插入方法,以及图形、对象与文字的混合排版,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绿色家园”的电子板报作为优秀的内容,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研究如何将形成一份融文字、图片、色彩为一体的彩色电子板报。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word编辑的许多知识。

四、职校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开展的策略

实行项目教学法,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学习、协作能力。因此,职校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开展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作为一种学习空间、场所,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项目教学法有着灵活的时间和空间安排,把课程看作一个整体,用问题和主题组织学生学习。师生之间应形成学习共同体,进行充分有效的互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项目探究。

2.正确的师生角色定位。

教学中两个重要因素分别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只有两者紧密配合,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的指导者、协作者。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的行为,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控。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自主学习。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双向的、交互的师生关系。

3.建立适合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指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按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探究活动的结构。建立适合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组织形式即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分组教学按学生的能力、成绩分组并进行教学,它突出了小组在教学组织中的重要性。可以说,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

4.注意小组管理的合理性。

在项目教学法中,小组效能发挥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分组和管理。小组的管理策略主要有:

(1)设计可行项目,确立小组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来设计项目,在确定项目的同时还要考虑知识的整体性、顺序性、学生的情绪和兴趣。

(2)组中合理分工,建立个人责任。根据特长要对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进行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承担部分责任,使学生对小组的荣誉负责。

(3)监控学生行为,提供技能指导。在学生进行活动时,教师应多跟学生交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对学生进行监控指导,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纠正。

(4)评选优秀组长,形成积极互助关系。在学习小组中选出一个优秀能干的组长,这样可使小组处于有序状态,并提高活动的效率。

(5)确定标准,合理评价与奖励。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合适的评价,并及时对各组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控制好实验设计。

教师必须要明确实验设计中项目教学法设计,明确学生在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变化情况,明确所选内容、所用教材、课时安排以及两班的教学方法的控制。职校计算机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技能,项目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对职校计算机教学有很大帮助。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应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项目教学的组织形式与传统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同,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配置,从而实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各方面能力,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计算机教育论文:当代大学生计算机教育论文

一、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习掌握计算机科学知识

早在十多二十年前,在我国只有少数的专业领域的高科技人才才能够接触并使用电脑,如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到后来逐渐发展到了银行业及新闻等信息领先的行业。现如今,电脑已经进入各行各业,甚至千家万户。现在的电脑,不但是科学专家在使用它;全世界的大多数人们都在使用它,连许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群也在了解它、学习它和使用它,就不要说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了。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信息化浪潮已经在我国掀起多年。电脑日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使电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而使电脑的潜能充分发挥。在全球化的网络体系中,各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所以必须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在信息时代,掌握计算机科学知识对大学生十分重要。素质教育要求必须对大学生实施计算机教育。在现代社会里面,计算机科学知识是大学生认识现代科学必需的基础。掌握计算机技术是大学生进入现代社会的必备手段与技能。同时良好的信息素质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平台。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迎接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会”提出学校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learntobe);学知识(learntoknow);学习如何掌握知识(learnhowtoknow);学习如何与其他人相处(learntodealwiththeothers)。即四学: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学协作;三注重:知识、能力、人品。这些就是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对于大学生来说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指的是用信息获取、表示、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和应用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掌握相关的技能与应用能力。美国图书馆协会在1989年的报告中描述:“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是一个有能力觉察信息需求的时机并且有检索、评价以及高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人,是一个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晓如何学习的原因在于他们掌握了知识的组织机理,知道如何发现信息和利用信息,他们是有能力终身学习的人,是有能力为所有的任务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人。”社会生活对个人基本计算机素质的要求。首先是职业队计算机素质的要求。很多工作职业都要求个人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应用计算机的素质。如作为企业的人事经理,在企业中要使用HR(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必须对该软件有整体的把握,需要了解该软件在整个企业ERP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让大学生适应数字化生存与数字化发展,大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知识。信息素质教育不同于功利教育,不以含金量为标准,也不以升学率为依据。信息社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因此,掌握信息技术对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研究水平中作用至关重要。正因此大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科学知识。

二、计算机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计算机对当代大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很多都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有关。

(一)为西方不良信息的“入侵”提供了途径,干扰了大学生的判断

长期以来,大学心中总存在着这样的想法,那就是西方的思想自由、开放、民主,西方所公布的信息更加真实。正是因为这样,当西方国家利用他们对信息资料的垄断优势,通过网络传播谣言、制造混乱,充分利用图、文、声、像等各种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来宣扬他们的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同时对一些事实真相进行扭曲,从而干扰大学生的判断,让大学生不能够对国家、政府、党产生信任感。

(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造成冲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信息,其中有很多的信息都会对大学生已经成型的价值观、道德观造成冲击。计算机网络在为我们带来了大量有用的信息的同时,还混杂着很多与社会伦理道德相悖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大学生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三)上网成瘾,耽误学习时间

在大学中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有很多学生不是沉迷于上网聊天,就是沉迷于上网看小说或者玩游戏,再或者就是沉迷于网络电视等。他们常常可以坐在电脑前除了解决必要的生理问题一天都不动地方。他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网上度过,对自己不再有任何控制,表现逃避现实的心理迹象,越来越愿意呆在网上,和同学、老师等的关系出现问题。这样不仅仅是耽误了他们的学习时间,还会让他们逐渐的变得独来独往、脱离组织,与他人交流出现困难。

(四)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任何电子产品都会产生辐射,而大学生长期面对电脑,他们所接受的辐射将会更多。过量的辐射必然会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生理负担,成为各种相关疾病发生的诱因。同时,使用计算机会对大学生的视力产生影响。如今在大学校园中很少看到一个没有戴眼镜的,然后长期的使用计算机会让他们的视力更差。

三、如何帮助当代大学生辩证的运用计算机

面对如此多的负面影响,同时现在社会也不能够脱离计算机,因此,要让大学生学会辩证的使用计算机。

(一)运用唯物辩证法与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思想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秀组成部分。掌握唯物辩证法可以让大学生去辩证的看待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中所涌现出的各种信息。掌握邓小平理论,可以帮助学生逐渐的确立起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让大学生们能够从心理上增强对计算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抗性。

(二)学校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各个高校应该积极的帮助大学生学会辩证的使用计算机。为此,高校应该下大力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的工作,让学校能够拥有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解放,道德水准高,心理素质好,同时具有献身事业精神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同时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培训,让他们能够对计算机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以便于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大学生自己必须注重人格与能力的养成

计算机对大学生带来各种负面的影响,从本质来说都是大学生自己在自制力、思考力、辨别力、选择力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因此大学应该加强自制力、思考力、辨别力、选择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养成。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大学生才能形成比较理智的思维判断能力。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学会思考,以健康人格抵计算机带来的不良影响,弃劣择优。

计算机教育论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论文

1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现状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计算机技术基础教育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是把计算机教育列入基础教育之中,使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都可以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计算机技术基础教育主要是以培养计算机技术人才为目的,第三个层次主要是培养专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他们可以熟练地运用地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娴熟地用计算机完成需要完成的工作。经过几十年的摸索,高职院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实质性的发展,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也得到了显著加强,积极地响应了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政策。

2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们不能就这样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应该清醒的意识到中国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比如说:中国的计算机的正规教育起步较晚,人们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相关的专业性人才,所以说,现在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还存在一些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2.1办学理念需要得到进一步更新

虽然不少学校的师资力量已经得到了加强,注入了新的能量,但是仍然存在许多老师古板,不能跟上新的时代潮流,不了解新的计算机技术,不能把计算机的技术完全地传达给自己的学生的现象。老师讲课的方式也是过于的简单和单一化,不能充分地带动学生们的激情。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会使整个课堂显得有些压抑以及无聊,计算机的教学本来就是一个乏味的学科,如果不能将知识以娱乐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话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生涯略显枯燥,所以,老的办学的观念必须得到更新才对,不能墨守陈规。

2.2教育机构的硬软件设施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由于对计算机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这样就造成了计算机教育的设备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由此一来,计算机教育的效果就不能得到长足的良性的发展,又由于计算机的更新速度较快,如果不能马上完善自己的设备还会造成先进硬件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现象,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只有进一步的改善计算机教育的配套设施,提高计算机教学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才能使毕业的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3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质量对策

未来计算机教育发展将会向创新和动手实践的方向发展,以理论创新为基础使计算机教育迅速产业化,中国计算机教育的起步比较晚,水平还比较低,留给中国发展的机会以及空间是很大的。

3.1对计算机的教学进行不断地创新

在中国的计算机教育教学中老师只能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授课的内容都是最基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不能把有技术含量的知识教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使各门知识相分隔,增加教学难度;其次就是加重了计算机教育的负担,因此,只有调整传统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使其与计算机的教学牢牢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计算机的教学得到充足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当前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只停留在书本的理论知识从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由此一来就导致学生们计算机操作的能力不好,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眼高手低”。所以必须对计算机教学的观念进行更新才是给未来学生们的保障。

3.2加快教师知识更新速度以及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

教师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只有对教师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更新才能使学生学会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加大对老师的资金投入是留住人才的行之有效地方法,也是对老师的一种鼓励,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之间才会有竞争,才会使整个的教育教学显得松弛有度。

3.3对教学中的软硬件进行更新

不断地对教学中的软硬件进行更新才能使计算机的教学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才不会使学生们学到的知识一无是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与这个社会接轨,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如果说一直沿用旧的软硬件进行教学的话就会使学到的知识与社会的要求脱轨,所以说,及时地对教学中的软硬件进行更新是造就人才的前提,这样培养的人才才为整个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

4结语

计算机教学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培养计算机人才的根据地,它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国的迅速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为社会造就了一大批实用性的人才,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作者:刘松涛 单位: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计算机教育论文:中职计算机教育论文

1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中职计算机教育的专业设置不合理

计算机中职教育机构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出优秀的、社会所需要的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这样的办学理念是十分先进的。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设置的课程有以下四个模块:多媒体应用,计算机软件编程,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管理应用。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专业技能型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是中职教育学校的办学目标,中职计算机教育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和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多的中职计算机院校毕业生毕业之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比如计算机输入、文秘、计算机销售等,只有相当小的一部分学生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多媒体制作、系统维护、硬件维修等专业型的技术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职计算机教育设置的课程不合理,专业的理论性的知识在教学中占的比重较大,如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编程等,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被学校忽视了,比如网络应用管理知识等。

1.2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

职业计算机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费的投入,改善了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设施,提高了办学水平。但是即便如此,现在的计算机教育水平仍然和计算机的发展要求相互矛盾,不能满足计算机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在很多职业计算机教育学校中,只具备相当数量的电脑,不具备优秀的专业技术型教师,这些教师的教学经验严重不足,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同时还存在不重视实践操作的问题,导致相当一部分进入公司的毕业生仍然需要培训一段较长的时期,才可以和企业相互整合,为企业创造利益。

1.3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培养模式落后

中职教育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但是在在实际的教学课程安排中,中职院校过多的关注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但是,在实践工作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和经验,对岗位工作不适应。因此,需要重新对中职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定义。

2在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改革

2.1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最终导向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和社会需求相符合,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要想提高中职院校的就业率,在课程设置时要以就业为导向。首先,要对计算机的专业方向进行细分,分为网络工程技术、办公文秘、多媒体技术、软件开发、硬件维修、平面设计、网页制作、数据库应用、三维动画。然后,学校再对当前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方向进行细分,以确定合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明确知识结构和技能框架,争取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型人才。确定学校的培养重点。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在初级软件应用、网络应用、网络建设、网络服务等专业的计算机人才数量相对缺乏,供不应求。所以,学校要加大网络管理维护人才和初级软件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职计算机教育专业设置要以市场需要为指导方向,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和培养方向,培养出高质量的计算机技能型人才。学校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

目前,在中职教育中存在理论知识强而实践能力低的现象。教师应该对其教学内容重新安排,删减部分理论知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近些年来,由于高校逐年扩招,中职院校学生生源比较薄弱,数学和英语的水平不高,而在软件编程语言方面需要坚实的数学和英语基础。所以,对于和编程语言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中职学校应该有需求的学生开设一些英语和数学方面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对于一些和实用软件相关的专业,教师要注重一些实用软件的教学,比如Photoshop软件、Flash软件、AutoCAD软件、其他视频声音处理软件软件等,加大学生在实用软件方面的培养。对于实践操作强的专业来说,学生的培养可以采用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学生主要积累专业理论知识,为专业技能课打下理论基础;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中,学生主要着重专业的操作技能,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在实践课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加强专业的动手能力,熟悉实践操作,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对于和网络管理和建设专业相关的学生来说,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双重培养。在理论知识方面,学校要设置一些和网络法律法规相关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在实践操作方面,学校要对计算机的硬件设施进行完善,提供自由上机操作的平台,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2.2加大投入,提高教学条件

要想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学校必须提高教学条件,主要是在两方面,一是,加大经费投入,二是,加大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经费的投入可以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比如计算机进行及时的更新,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同时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也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建设。根据国家部门的统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快速,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是,中职院校的教师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招聘,学生和教师的比例达到26:1,教师的数量短缺,同时中职教师的师资质量也令人担忧。大多数的中职教师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薄弱,影响学生的能力培养,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只占教师总人数的14%。中职院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机构,这就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具备包括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良好的教育水平、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所以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培养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教师要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正视它,通过自己学习、查阅资料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第二,学校可以定期让教师到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增加实践经验,提升专业能力。在企业学习的同时,教师可以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加强课堂教学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接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容易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第三,学校可以和企业积极沟通,聘用一些企业的优秀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填补师资力量薄弱的不足。这是解决中职教育中师资实践经验不足的最好的方法。

2.3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虽然在中职院校中可以进行实践操作,但是毕竟和企业的岗位要求有所脱节,所以要加强学生到企业的实践经验。计算机行业是一个技术更新换代十分快的行业,学生如果只在学校学习,这样会造成和社会的脱节。所以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加强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定期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学生通过企业的实习,可以了解项目开发、实施的全过程,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巩固他们的专业知识。

3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中职教育要把握目前的发展机遇,对教育进行改革,重新设置课程,改善教学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作者:蒋夏芳 单位: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计算机教育论文:实验教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1.计算机实验教学现状当中存在的不足

1.1当前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学校普遍对实验课普遍不够重视,持可有可无的态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还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计算机实验教学逐渐失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估的过程时普遍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评估成绩的方式非常的单一、片面,不能起到考核学生能力的作用。由于学校并不曾对实验教学制订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造成大部分学校投入的不少的物力财力来购买的实验设备难以发挥出应有功能。

1.2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教学环境方面的问题

因不同计算机实验课程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及软件设备不同,计算机作为科技工具,更新速度快,所以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许多学校因为经费有限、设备陈旧,难以满足学生需要,于是产生应付教学实验的现象。除此之外,因设备安装时其安装人员考虑不周,也会影响日后实验教学过程中该设备的使用效果。

2.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课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上述实际情况和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对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提出如下建议。

2.1合理安排实验教学

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一方面,实验课一般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老师指导学生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学好计算机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课程设置中实验课的课时远远不足,导致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效果不好,学校应加大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开放力度,让学生有足够的课余实践场所。

2.2增加实验教学课时量,革新考核方法

目前计算机课程安排,课堂教学和上机实习的比例一般是2:1。鉴于计算机教育的特殊性,有必要增加学生上机实验的课时数。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得以消化,而且可以给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学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要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使学生的实际水平真正体现在计算机的实际使用上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3重视实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对实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实验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还应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并且还要对边缘学科有所了解,熟知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因此,为适应这种情况,对实验工作人员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自我提高为主,校内外培训为辅的方法,提高实验工作人员的素质。

3.结语

计算机实验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当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取得长足的进步,但现实教学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计算机实验教学还有很大的向上发展空间。所以作为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起完善计算机实验教学的重任,为培养综合素质的计算机人才贡献力量。

作者:寇一益 单位: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教育论文: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论文

一、当前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1.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教育硬件落后

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更新频繁,性能越来越好,导致计算机应用相当广泛,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首先,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落后,很多计算机的配置已经退出时代;其次,计算机设备(例如,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动手实践,直接影响了教育效果;最后,计算机操作软件的配备不到位,学生掌握的往往是濒临淘汰的软件,无法适应将来的工作,给就业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2.教材落后

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使得计算机教材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但是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材却难以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能很好地反应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中职院校的教育与其他教育机构不同,其教学内容是以掌握技能和能胜任技术型工作为主,这就要求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紧跟时代的脚步,同时教材能配合教师的需要,教材内容要以学生能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为主线,贴近工作环境,让教材与企业技术的发展相一致。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当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统编教材,几年修订一次,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已经濒临淘汰,更别提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3.教师的教育模式以及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然而学校闭塞的环境让计算机教师在知识的更新速度上远远跟不上企业的员工,这就造成学生有疑问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另外,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实践教育中,由于教学课时的紧凑,教学内容的密集,学生常常只能看着教师进行演示操作、听着教师的讲解,这就使得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往往出现很多的问题,对于操作要领也不能完全掌握。

二、提升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几点建议

1.改革教学方式,合理设置课程,改变传统教育思想

(1)努力改革教学方式。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以理论基础知识为重,对计算机的实践操作并不重视———即“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收效甚微。基于此原因,教师应主动改革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发挥其主动性,以实际问题为例,仔细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即导向型教学方式。此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2)合理设置教学课程。中职学生应该以计算机的应用为重,适应社会需求,注重实用,所以,在其课程设置上,应适当减少基础理论课程的比重,增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如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实践操作课程。(3)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的计算机教育以老师为中心,如今,教学改革正逐步由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转变。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课程的组织者转变成教学过程的指导者。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优化中职计算机教师结构,提升教师的综合实力

中职计算机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丰富的计算机操作经验。(1)适应社会需求,计算机教师应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各种技能培训,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在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及实操水平。(2)激励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3)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定期去企事业单位实习,从而学习其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着重对中职计算机学生实践能力和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

中职计算机课程有很强的社会性,因此,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知识的实际操作应用有较高的要求。学校需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才能紧跟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三、总结

总之,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其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更应结合企业需求,具有针对性的、有组织性的任务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增强中职学生的创造能力、技能,提高中职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为学生能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俊红 孙培彦 单位: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教育论文:高职理论知识计算机教育论文

一、如何让文科学生学好计算机软件理论知识课

1.1营造创新气氛。

文科计算机软件理论知识课对于文科学生来说是有点枯燥的,因此,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是非常必要的。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可以让文科学生从枯燥的科目中找到兴趣点。信息技术在人们生产工作中被广泛应用,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具体的阐述一下计算机的重要性,以便让学生足够的重视这门科目。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利用音像、文献资料、掺杂学生喜欢的文学等向学生讲授计算机的软件理论知识。

1.2使用创新方法。

使用创新方法,增加文科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理论课的兴趣。传统的计算机软件理论课上,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知识的了解均来自教师或课本。而学生在理解这些内容时,往往是随便应付的,并且很多时候并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理论知识缺乏自己独立的理解,也缺乏软件的意识,进而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生也对这门课程无感。为了让文科学生加强对计算机的认识,在计算机软件理论知识课上,教师一定要适当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3创新实训。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消化掉理论知识课程,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软件教学时,应当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便让学生懂得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计算机软件主要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者。其中办公软件有WPS、Word等,信息管理软件则主要有AutoCAD等软件。不过在生活中,教育和娱乐类的软件比较受学生喜欢,也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不管怎么说,教师在实践课上,要充分为学生讲述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操作过程,并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操作和训练,给学生布置一些软件学习和创新应用的作业等等,以便能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的知识。

1.4开展计算机软件比赛。

为了让学生有点竞争感,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更加重视,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开展一系列计算机软件类比赛。教师不一定要拉动全院的人参加,在班上举行即可。比赛的内容可以是图像编辑大赛、影视海报制作大赛、明信片设计大赛、影像剪辑大赛等等。让学生在适当的压力下,将自己所学的计算机软件理论知识发挥出来,并从中得到更多的经验。

二、结论

在科技的高速发展之下,计算机技术成了生活与工作的必要技术,因此,它自然而然的也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对于感性的文科学生来说,只有在教育过程中营造创新气氛、使用创新方法、编排创新实训、开展计算机软件比赛才能更好地让文科学生将知识领悟通透。

作者:刘华锋 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教育论文:建构主义计算机教育论文

一、计算机专业教育理论发展

从上世纪50年代末人类开始进入计算机教育时代至今,计算机教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这是计算机教育初期的理论基础。早期的CAI是从“程序教学”演变而来,它的创始人斯金纳就是一个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因此,计算机教育时代初期的理论基础就深深地打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烙印。多年来,基于小步骤的、框面的分支式的程序设计一直是CAI课件设计的主要模式,并沿用至今。第二个阶段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这是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阶段。认知主义重视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不再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对外界的信息刺激被动作出的适应性反应,而是把学习看成学习者按照自己的兴趣、意志和需要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结构对外部信息刺激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第三阶段是90年代初至今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能一味地靠教师灌输而使学生被动得到,而是要让学生在一定学习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建构意义”指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和其他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的方式而获得,即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通过协作活动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中的四大要素。它要求学生由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信息被动接受者变为加工信息的主体,以及教师由知识的传授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最新发展。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老师只是在其中做一些起到帮助作用的工作,主要有: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提供学习所需的信息资料;促使其“交流”、“合作”并得到信息反馈,从而在其原有知识体系基础上构建起新的知识结构等。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传统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灌输者,却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至关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如果能根据授课内容设定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能尽力搜集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生动资料(比如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甚至实物等),同时,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那么我们的课堂必然是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必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甚至超过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2.要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针对每次教学进程中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比如:提问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小组竞赛法等,让老师教授、学生自学、共同讨论、主动探索等方式结合起来,使教学方法多样灵活,以便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习、建构知识的主动性。3.要使学生可以在各种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把知识加以运用,可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比如,我们在讲解编程知识时,除书本固定例子外,可以让学生解决一些其它学科(比如数学)的问题或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很大的“用武之地”;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使之对所学知识理解更透彻、认识更全面、应用更灵活、记忆更深刻。

(二)要重视“情境”和“沟通协作”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生动、丰富的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促使其意义建构。“沟通协作”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同周围环境(包括其它学习者、老师和设备等)的信息交互,这种交互作用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起关键的作用,通过“沟通协作”,学习者群体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共享,从而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要重视学习环境(而不是教学环境)的设计

学习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利用各种工具和资源(如文字资料、书籍、音像、课件、网上信息等)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从而达到学习目标的场所。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意味着更多的主动和自由,而不是控制和支配。显然,学习环境的设计包括以上三个方面(即如何以“学”为中心,如何设置“情境”,采取何种“沟通协作方式”)的设计。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凝聚智慧重点完成的工作,也是教师作为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的促进帮助者的具体体现。所以,对“学习环境”的精心设计对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

三、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的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对计算机教育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认识,以期抛砖引玉,和同行共同研究探讨.

作者:杨战旗 黎永碧 单位: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计算机教育论文:职校计算机教育论文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因而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在职校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如组装电脑、编排校报墙报设计校园网站、参加计算机竞赛等等活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巩固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其次教师要将游戏活动融入教学中,如在学习指法练习的时候,难免比较乏味,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下载指法练习的软件,通过练习游戏提高学习兴趣等等。

二、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职校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应该注重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让丰富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计算机实践,让实践活动来巩固理论知识。当前的职校计算机课程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很多教师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知识空泛,实践知识难用,这就需要教师加以重视。教师应该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中加以融合,时间也要灵活调配。例如,在学习Word表格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入理论教学,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演示,这样一来,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计算机的创新精神对于职校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还体现了计算机应用知识是否广泛和实用。在素质教育的职校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将每一个概念、问题精心安排,将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其中,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例如,在学习Flash动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将制作好的比较精美的动画展示给学生看,然后教给学生基本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自选一个课题来完成某一幅动画,完成的过程可以是自主的,也可以是合作的,学生还可以举手向教师提问且得到教师的帮助,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了。总之,在职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计算机教育论文:信息时代中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一、当前在中学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情况

学校对计算机的不重视也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不上心,对计算机真正该学的地方没有切实的学好,教师在讲授计算机课程方面也是不太重视,从而导致计算机教育在中学处于一种低落的状态。对于这种计算机教育的不景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对计算机的起点假设存在误导现象对计算机的教育不明确目标,对于一些学生已经知道的基础知识不要重复的说教,到了中学,一些学生都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一般知识还是很清楚的,因此从头开始教学还是比较浪费时间,这样学生也会不认真的听;另外,教师对计算机这门课程不会讲解,将这门课程讲解的没有兴趣,导致学生不爱听课,这对学生也是不好的表现。

2.计算机的教材内容与时代存在差距学校没有对当今时代的特色进行详细的分析,对计算机的课程的讲解还是用以前那种模式,计算机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对教程的使用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学生的学习落后。

3.计算机教材知识点编排有误差在现有的计算机教材中,对知识点的编排基本上是按照知识出现的年代编排,先DOS后WINDOWS。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对学习更有利。DOS的时代已经慢慢退去,对WINDOWS的学习应该放在重点。

4.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目标不明确学校在设计算机课程的时候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只是随大流,教育部让开设就开,而对其真正的意义没有明确,这样就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误区,让学生和老师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教育和学习。

二、中学计算机教育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一)关注学生对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计算机教育发展到今天就应该有它的地位,不仅明确学生这些技术不单纯是为了一个考试,而是为了将来的生活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不被社会淘汰。这就需要学生自身不断的努力,不仅从意识上,还要从行动上都要将计算机学习放在心上。例如巧设悬念,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引起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导入新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还要注重实践,比如用WORD进行作文、版报、校刊的编排或者输入及编辑一篇文章;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的制作……这些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成就感,从而更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让学生形成一种技能。

(二)加强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进

学校计算机课程内容的设置主要有:

(1)中学阶段计算机课程内容不应涉及太多的概念与原理。

(2)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层教学。

(3)根据学生的兴趣不同设置课程内容。

(4)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并培养学生跟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

(三)加强学校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建设

近年,多媒体教学网络迅速在中小学推广。与传统教学网络相比,多媒体教学网络能够将各种文字、图像、影像、声音以及动画等资料实时传播给学生,同时提供多种有效工具,帮助教师更直观地管理和指导学生使用工作站进行学习,而且在实践中,多媒体网络的应用已大大超过了计算机教学的范畴,而成为教师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工具。开展计算机教育,设备和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四)加强计算机教师和电教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计算机教育的专业教师对计算机教育很重要。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电化教育形势,加强教师和电教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各学校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培训和提高电教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达到适应工作的要求。目前,我国的中学计算机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我国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计算机教育作为全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还需不断发展。

作者:乔慧娟 单位:河北省正定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计算机教育论文:多元智能计算机教育论文

1目标的契合

1.1音乐智能

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与计算机学科的结合是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重要事件,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音乐的形式上,声音采集,加工及存储都是从模拟进入了数字。数字化也带来了音乐艺术内容的变化,一方面高雅经典得以延续、保存及大众化分享,另一方面流行音乐,草根音乐更是在以计算机为优秀的互联网为媒介实现了传播、普及和大众化。在计算技术的支持下,midi音乐使得谱写一个曲子变得轻松,作曲者既可以是创作者,也可以是各类乐器的指挥者。音乐让网页变得有意境,在多媒体的课堂上,数字音乐的恰当运用会给教师的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计算机参与下的音乐智能很难量化,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净化着人们的心灵。

1.2人际智能

感知和区别他人心情、意图、动机和感情的能力,亦即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人际关系是人类群体出现就存在的最古老和基本的关系。在当代依然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成功的生活或者生命状态离不开良好的人际交流。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人际交流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形态。网络社会的崛起使我们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系趋于迅捷、多元和复杂。基于计算机的技术使形形色色的参与者和群体进行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从人们所熟悉的Blog、QQ、E-mail、Facebook等虚拟社区至如今发展如火如荼的微博,人际关系以这些工具为纽带,交织在一起。在学校,教师利用网络利用计算机教育和影响着学生、公共机构人员利用网络管理和疏导着这个社会、演员利用网络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政治家利用网络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人际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社会功能得以完整发展的必要和必须。

1.3自我认知智能

能够正确的意识和评价自身并进行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自我认知和自我迷失是人们进入计算机世界时一个平衡的两极。这个平衡就是计算机工具性及目的性的选择。当你以进入计算机世界为目的时,你会发现:计算机世界的多姿与浩瀚让你既看到了事物的纷呈,也让你感到了驾驭时的无所适从。初学者往往会囿于超级链接所织成的巨网里节点式跳跃,最终在时间的流逝中迷失了自己。超级链接的跳跃迷失只是技术表面的现象,内容的多元性、形象性、非线性及复杂性,这些符合我们认知偏好并因此而为互联网产生高信息量的优越特性反而造成了学习者面对海量信息时的迷惑,一旦无法很好地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估进而做到自律和自制,很容易让学习者陷入信息海洋而非畅游其中。计算机的教育不仅仅是要把人类带入计算机创造的世界中,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及计算机创设的环境来进行创新性学习和对学习的结果进行有效地管理。基于互联网上的许多应用都是人类在利用计算机及计算机创设的环境进行自我认知的,如网络日志、微博及思维导图等。在很大程度上,它们的诞生为人类积极反思自己、理性认知自我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信息化条件下的知识管理和自我管理必将成为教育,尤其是计算机教育现在及未来的关注热点。

1.4自然观察智能

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实质上是指人们认识世界、适应世界的能力。只不过这里强调认识和适应的对象是在自然环境里的,这种能力的培养对计算机学科到底有无影响,其实早已得以印证。在认识世界上,一方面,计算机被作为工具帮助人们收集和分析自然界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人们又利用计算机作用于自然。计算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要求人们能够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其共同的特征或属性加以抽象形成对象,同时,数据库技术中的数据模型的构建也有着相似的过程。在计算机模拟、仿真、人工智能及自适应系统,都是在不断地延伸人的身体功能。自然观察智能的培养,是人类使用计算机适应和改造自然的重要基础。在此意义上,该智能的培养反映的是计算机应用的高阶能力和水平。

2多元智能与计算机学科的课程融合

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结合计算机学科的课程,构建符合多元智能全面性特点的计算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可能途径。每种智能的获得都可能通过不同的计算机课程实施得以实现,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的为其创造心理表征不同方式的情境,多元切入计算机教育教学,为所有的学生都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实现“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这一教育目的。在根据对计算机各类课程的课程目的和课程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多元理论为主线构建的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架构(建筑模型)部分所分析,计算机课程的教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各项智能相契合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多元智能的涵义和意义在计算机语境下得以解释和拓展,这里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在计算机语境下多元智能是什么?二是面对计算机语境下的多元智能我们可以做什么?面对这两个全新的问题,可以尝试结合本文第一部分内容给“计算机语境下多元智能”做出描述性定义,对于第二个问题,则定位于教育问题,诉求于通过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来加以解决。论文在此先尝试性地阐述一些可能不成熟的看法,权当一引子,留待讨论。值得注意的是加德纳指出,一组能力、一项智能可以通过多门课程实施得以发展,同时,一门课程也往往可以同时拓展多项智能。对课程的建设问题,加德纳提出“少就是多”的课程设置原理,对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计算机学科来说,遵循上述原则尤为必需,表中的支撑课程综合起来容量很大,不可能让学习者悉数修完。一方面,让每一门支撑课程都成为学习者的必须,会造成知识过载、重复及浅尝辄止;另一方面,每个学生的智能都不同,智能的组合也是存在差异,统一的课程必将淡化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意识,使其迷失了智能发展多元路径的选择机会。这与我们所追求的“为了每个孩子的成长”的教育理想是不相符合的。在加德纳看来:“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可以发展自己的强项,在另一个领域却不能”。可能的路径就是:发掘每门计算机课程的多元智能实现力的潜力,一个专业有多种智能发展的方案。在实施起来,也许会增加更多的投入,但从长远来看,这未尝不是计算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思路。

3总结

目前,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还没有经历过心理学有力的实验论证,即便是在教育界的应用也正在修正中向前缓慢发展着,但其“火种”点燃了全球,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教育的“革命”,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智能观、学生观、课程观及教学观等很多方面。计算机教育可以说是教育行业里最具时代性、变革更新最快的领域,在21世纪里展现了勃勃生机,用多元智能理论去思考计算机教育的目标、价值和课程,也许可以帮助我们从多个视角看待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开发,对于我们回答好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如何使计算机面向不同的应用,如何系统规划与各专业结合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如何让课程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等问题有很好的启发。

作者:樊小杰 王建虎

计算机教育论文:高职计算机教育论文

1高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

1.1自我学习能力

在高职教育过程当中,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理论知识满足要求为标准,使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以便于能够更加熟练的操作整个专业生产环节,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合理解决。但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一直都在不断的更新,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掌握现有的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能够自己学习新的方法、技术以及模式,同时这也是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能否真正的做好本职工作和获得职业成功的关键基础。因此,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意识,并通过自我更新能力,掌握新的技术。

1.2职业道德

在学生们正式进入工作当中时,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也至关重要的。学生们在进入职场后要懂得保守公司机密、诚实守信等基本职业道德,不能够为获取企业利益而牺牲客户的所有权益,因此职业道德在学生的高职教育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1.3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高职教育的基础,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社会中应用型人才,所以学生们在平时一定要掌握好基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要手高眼低,要学会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因为所有的新的改变都是离不开基础。

2计算机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直以来,学校都是进行应试教育,过度重视了终结性评价,忽略了形成性评价,学生和老师都是为考试,但是这种评价模式只是简单的考察了学生储备知识能力,并不是对知识的一种运用能力。现在的计算机教育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2.1偏离考试的目的

考试本来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一种考察方式,目的就是在于根据标准,判断学生学习效果,并检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的一种方式,也是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方法。但是,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考试的中心变成了对学生成绩的一种关注,完全忽略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是否努力,也忽略了对教育的一种动态评价。

2.2考试的内容太拘谨

在现在的考试中,内容只是单一的局限在教材上,或者是课堂的笔记当中,单一的注重基础知识,只是考核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过于拘谨,完全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知识的的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考察,这种形式的考试,不仅没有积极的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反而使学生开始消极应对考试,以及考试过后就开始对知识产生遗忘的状况。

2.3考试方式和过程不科学

在进行考试时,学校虽然已经开始采取实践性考核,但是只是片面的进行实践性考核也是不够的,这样只会使学生临时抱佛脚,忽略平日里的学习,没有深刻的理解到知识的本质,偏离了教学的宗旨,有些学生甚至在考试通过之后,依然不会进行实际操作,但是不能够全面的对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在这种实践性考试过程中,不便于管理,监考老师也不能够全面的观察到学生操作存在的问题,学生也不能全面的通过考试来发现目前学习的问题。

3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的教育本就不同于普通的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所以我们可以改变传统教育评价体系,创造自己的考试模式。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评价体系中,我们要改变以往传统观念,正确认识考试的基本目的,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考试理念。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要在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采取新的考核形式,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表现和努力程度记录下来,并且综合到学生终结性考核当中,使学生能够重视整个学习过程,真正的掌握相关知识,让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更加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教学成果进行相关的评价。在进行课程考试时,我们可以将计算机考试分成三种考试形式来进行,第一为理论基础考试,第二为计算机实践考试,第三为应用型考试。也就是说先进行传统的理论基础知识考试,然后进行实际的操作性考核,最后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到自己所学的本专业当中去,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不同来进行总评成绩的比例。老师们可以在考试结束后,统计、归纳考试结果,科学的分析其中的教学问题,也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有效的学习,提高自身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老师的教学质量,也改善了命题的质量和考试的设计。

4结语

通过对现在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总结,提出具有高职院校的特色的计算机评价体系,改变以往的只注重终结性考核,忽略形成性考核的模式,再次重审了高职院校教育的宗旨,创造社会应用型人才,建立一个可以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学习与老师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并且运用现代的计算机类知识,科学解决自己本专业的问题,为社会教育出一批具有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作者:张少艾 张云飞 单位:白城职业技术学院 白城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计算机教育论文:分层教学法下计算机教育论文

1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急需引进分层次教学法

(1)高职学生的基础状况需要分层次教学。高职学生计算机的差异性较大,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计算机基础也各不相同,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方法也各不相同,针对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计算机学习的准确定位,找到合适的学习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兼顾学生的基础,就会让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感觉到老师所提供的教学内容较少,不能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而计算机城市基础较差的学生感觉老师所设计的目标难以实现,教学内容不易消化,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学习效率也无法提升,更无法保证学习效果。

(2)技能型人才需要采取分层次教学法。高职院校是我国社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才培养应该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也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高等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型人才,分层次教学能够针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培养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人才。高等院校培养职业型人才定位各不相同,也就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组织形式,采取分层次教学法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很好的指导和教育,有利于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综合能力。教师通过分层次教学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让基础较弱的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向软件开发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努力,成为更高层次的专业技能人才。

2高职计算机教学实施分层次教学的策略分析

2.1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

高职计算机教学实施分层次教学法,首先应该针对学生的基础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计算机水平,立足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层次,给学生制定适合他们学习和发展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了解自己的基础,确保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基础相符合,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及时的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同时,结合学生的发展进步情况,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找到合适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不断进步进。为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教师结合学生的基础和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他们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变化,对学生进行动态的管理,每一个学生一开始的基础各不相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的基础逐步提升,学习方法不断改进,很多层次较弱的学生有可能成为基础层次较好的学生,此时就应该给他们制定新的学习目标。这样,通过动态的教学目标管理,及时的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2.2针对学生基础,实施分层次教学活动

在实施分层次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基础等级,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发展阶段,采取有区别的教学实践活动。以中等层次学生为衡量标准,对优等生有一个更高的要求,给他们设置更多的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引导他们想更高层次目标努力,让他们在做好各种软件应用的基础上,学会开发设计更多的程序,或者编写较为复杂的应用程序。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一方面引导他们学好基础理论,掌握基本操作能力;另一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不断地获得自信和力量,给他们以方法和指导,让他们逐步找到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做好基本应用操作,在反复的实践当中训练他们的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他们更好的将来从事与计算机应用奠定较好的基础。而对于技术层次较好的学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探究性活动,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富有创新性的任务,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培养计算机高端人才。

2.3坚持动态跟踪管理,教学评价注重基础层次

计算机教学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教学管理过程中,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操作技能,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分层次管理,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变化。对于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适当调整学习目标,引导向更好目标迈进,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及时看到进步和成绩,不断增强自信和勇气。对于成绩进步较慢的学生,适当降低对他们的学习目标,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合理分层,并能够及时调整。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也应立足学生的基础,实施分层次评价,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防止学生产生骄傲情绪,引导他们不断创新突破。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和特长,不断增强学习自信,防止灰心丧气,让他们及时发展自己的进步和收获。

总之,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采取有效的方法,选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不断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切实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基础和发展变化,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从而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主动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作者:马洺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