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03 04:55:00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德育教育论文

一、为班级制订职业目标,共同追求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的职业理想切合实际。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思想端正了,职业目标与为人处事才能跟进。要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让他们懂得,在我们的社会,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是为他人服务的。开展“我为人人”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意识,如班级卫生日、各种义工活动,到福利院、养老院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进行思想、德育教育。同时让学生懂得理想必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必须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只有这样,经过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德育课感兴趣,他们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培养学生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拉近师生关系,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和谐的课堂;有了和谐的课堂,才能顺利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三、转变教育思想

教师要转变过去那种学生道德教育只依赖思想政治课的片面认识。注重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德育因素,拓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做文明学生,树文明形象”活动,要求着重抓文明礼貌用语及仪容仪表,在全校范围内张贴文明用语口号。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积极引导宣传,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在校内可以举办书画比赛,爱国歌曲大赛,体育竞赛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道德教育,在各种活动中加强学生爱集体、爱国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坚强意志

老师应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加强锻炼学生意志的教育,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锻炼学生改变做事怕苦、怕累的思想,及时发现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用实际案例教育学生遇事时不急不躁,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德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学校、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其中包括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与老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自己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五、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光靠课堂上说教是没有明显效果的,只有通过实践,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才能使学生领会道德标准的意义,教师应对学生予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学生更多、更好地观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使学生把对道德的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我校多次组织专题报告,请交通部门的交警到学校做交通安全教育报告,并以实例教育学生安全的重要性,又请派出所的民警到校做法制教育的报告,讲述打架斗殴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全体学生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在实践中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和熏陶。

六、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利于减少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工作,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渠道,强化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作者:杨春艳 单位:河北省固安县固安镇中学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质量的建议

摘要:

如何提升初中德育工作的质量,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举措。所以德育的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做好每次的工作,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而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

提升;初中;德育;措施分析

现代教育慢慢呈现多样化和现代化,人教版教课书对学生的要求也做了相应的改变。为了实现现代化教育,培养现代社会的五有新人,德育必须做好优秀力量的作用。所以,为了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教师应该不断创新,制定相关措施,做好分析工作。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去学习和创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的《网络交往新空间》教师就应该先普及自身的网络文化知识,然后通过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了解新的知识,提高德育教育,让学生做一个文明的网友。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代接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把德育工作渗透在各科文化知识里面和现实生活中,从而提高德育质量。

2.转变教育观念

现在是素质教育的时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总是用以前老的教育观念。认为只有成绩好,学生才会有出息。不能一切为了升学率,就对学生进行魔鬼式的训练,不停的向学生输送理论知识,完全不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忽视学生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上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如人教版七年级的《思想品德》第三单元中的《我的朋友遍天下》,如果教师就只是传授一些理论知识,不结合实际,那么学生也是很难明白和理解的。对此,学生也会对初中政治知识失去信心,不知道从何下手,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学生感到厌学的态。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重要时期,过重的学习任务和乏味的学习生活无法让学生进行很好的德育学习,也很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认真贯彻和注重素质教育的教学,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提高德育质量。

3.提高实效性

在初中政治举办活动的方面,一些教师只是举办一些走排场,无作用;重结果,轻过程的活动。学生也并非真正愿意或者乐意来参加这些活动。特别又是像一些比赛类的项目,教师总是让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参加,而忽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这样就导致一些学生即使可以也不愿意参加活动。如:少先队员活动,很多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都有很强的管理和组织能力,但教师总是组织一些学生参加,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甚至感到反感和厌恶。还有就比如班集体的班会活动,也总是教师或者一些代表学生在上面领导宣传,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投入其中,而且有的时候学生也是为了应付活动而活动,并非体验到其中真正的道理。如果德育活动并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道理,那开展的德育活动也只是形式。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快乐学习。同时,开展的德育活动也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学校不能为了升学率就忽视这些德育内容和方法,阻碍学生全面的发展。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的质量,即就应该提高时效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习,快乐成长。

4.多样广泛性

教师德育的方法不能简单单一,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德育的效果和成绩。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做自尊自信的人》中,教师就应该先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然后因材施教,做到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比如,有的学生自尊心强,好面子,教师就应该找到适合他的教育方法,开展德育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德育教育。而不是进行“一锅端”,不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就用简单单一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那么,这样的德育效果也是非常差的。现代是网络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德育教育方式是通过网络或者一些其他的平台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指导,充分体现信息化时代。如初中人教版《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的《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网络上的视频让学生充分和直观的了解什么是不良诱惑,和该如何去抵制不良诱惑。还可以通过一些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做一些积极向上的课件或者文件,帮助学生学习德育知识。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用另外一层身份和学生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学习和生活,引导他们正确学习。德育方法的多样化和应用的广泛性不仅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很好的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成绩。

5.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社会发展的更替也越来越快,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也呈现出高标准和混合型人才。而德育就是发展其它新型人才的基石,我们只有把德育教育扩充在各个方面,同时在德育教育的措施上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改变教育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措施和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不断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升华,强化学生道德行为的规范,进而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有道德,有文化”的新型人才。

作者:唐莹莹 单位:喀什第二中学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初中德育教育与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对于初中德育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学生生活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现代教育中,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的重要。本文则是通过分析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来探析城市化背景下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

【关键词】德育教育;城市化;初中学生

初中学生无论是学习内容的深度和数量相比以前可以说有了质的提高,心理和生理也有较大的变化,但玩乐的意识仍然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在学习上的专注度也需要时刻的关注。因此对于比较枯燥和理论化的德育教育,一般初中学生是很难接受的。特别是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影响德育教育的外界元素也更多样,然而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德育教育对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影响尤为重要。

一、德育教育以往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重视度不足。从以前到现在,大多数的初中学校都只是重视自身的文化课程教学,其中以初升高的考试科目为主。同时很多教师和校方都过于关注自身的升学率和毕业率,从而忽略了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而由于校方的忽视,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也轻视德育教育,从根本的思想意识层面就否定了德育教学的作用。因此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不存在去思考和复习的想法。对德育教育的轻视,可以说就是忽视了初中学生思想上的需求和教育,这违背了教育的基本理念。2.教育方式单一。随着国家教育产业和教育文化的快速发展,加上全球信息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国内的教育领域中,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始不断涌现,但对于初中德育教育而言,教育教学的方式仍然过于单一。多数学校和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仍是较严肃、呆板的读教材或背诵课文等形式,从而令德育教育流于表面。一方面学生无法学习和认识到德育教育的内涵,另一方面枯燥的教学方式也让学生不想去深入探究德育教育的内容。3.教师综合素质不足。德育教育是从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包括的领域有:中国文化、道德、政治、法律和心理等领域,可以说是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但部分教师自身的德育有所不足,包括:言行举止,那么对德育教育就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初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家人和教师的影响,也会一定程度上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言语,而进行德育教育的人自身的品德较低或存在较严重的问题,无法做到为人师表,就很容易导致德育教育只是一个空的口号,学生无法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二、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1.平等对待、突出实际。在初中的德育教育中,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职位虽然有高低之别,但品德不应有贵贱之分,但部分教师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因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产生差别对待的情况,这在德育教育的开始时就违背了德育的内涵。因此,在城市化背景下的初中德育教育,首先要保证的是对所有学生的是一视同仁,无论学生的成绩、家庭、性格存在多少差别,在惩处和表扬时,都应保持一致。同时为了保证德育教育的实际意义,避免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让所有学生都可以自由、积极的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想法。教师以现实中实际的故事、具体的人物事迹与教材的内容相结合,一方面增加了书本内容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也拉近了学生与德育教育的距离,令学生明白自己所接受的德育教育是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的应当尽量生活化,细致到学生生活中的日常行为和言语,而不是单纯的讲理想、讲理论,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学习积极性,令初中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德育知识,从而最高效的保证德育教育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2.动态的德育教育。以往的学生听,教师讲的德育教育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在城市化发展中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令学生积极自主的想要去学,一直是教育教学中的关注点。因此研究与分析学生的喜好,把学生的喜好融入到德育教育中,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把德育教育生活化后,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德育教育生活化就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可以突出人们思想、言语和行为品德的内容或话题,再把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学生可自己编排所需表演的形式和内容。学生可以改编以德育教育为优秀的真人真事,也可根据热点话题自己编写内容。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信息技术,把德育教育动态化和视觉化,一方面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增加了德育教育的趣味性,也可以令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德育教育,另一方面亦可帮助学生完成德育教育的表演。3.为人师表。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实施者,可以说自身的言谈举止和思想品德直接决定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如何。因此想要真正保证德育教育的实际价值与重要意义,首先要确保教师的个人素质。把德育考核作为建设教师队伍的重要一环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教育产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也在不断扩大,良莠不齐是各领域都存在的问题,因此重视德育,就单只是一句话而已,而是需要实际的行动以及措施。以德育为优秀,规范教师的言行,以教师的言行为德育教育的范本可以说是最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除了把德育考核应用到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还应定期的开展研讨会,让各教师交流关于德育教育的心得和经验,通过讨论来完善彼此的想法和教育措施。

三、结语

在城市化发展的现代社会,学生的生活和未来变得更加的多样,但思想品德却会一直伴随并影响学生的未来。让初中学生在城市化的社会发展中生理和心理共同健康的成长,德育教育则是不可轻视的重要一环。

作者:龙志高 单位:广东河源紫金县中山中学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探索

【摘要】所谓“育人德为先”,德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中的重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自身德育的提升并没有直观的感受和认识。这就要求初中政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对自身素质的培养。本文从结合政治术语、组织教学活动以及比较中西差异等三个方面入手,对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案进行探究和阐述。

【关键词】初中政治;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朝气蓬勃同样也性格冲动,德育教育的开展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了初中政治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为学生们的发展起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度过青春期,同时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升华学生的爱国意识。

一、结合政治术语,学习文明礼仪

政治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政治课程中有许多专业的政治术语,而学生们往往会因为对这些知识的陌生感而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促使学生们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汲取知识中蕴含的德育意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品德。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初中政治中《学会拒绝》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首先向学生们提问:有多少人经常打游戏?打游戏的同学认为游戏对你有没有吸引力?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随后学生们表示:自己经常打游戏,有的时候是因为无聊也有的时候是朋友相约。也有的同学表示:游戏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自己克制不住的想要参与其中。针对学生们的这种现象,我要求学生们考虑:打游戏到底好还是不好?大多数的女同学表示:打游戏会玩物丧志。而男同学则表示:打游戏不仅能促进友谊还能锻炼脑子。于是,我引导学生们要辩证的看待打游戏的问题:打游戏确实能够在疲劳时放松心情,但是过度打游戏确实有玩物丧志的嫌疑,因此要恰当的应对打游戏的问题学会拒绝游戏的诱惑是自己的能力,而拒绝朋友的邀约是一门艺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有的时候拒绝也是一种文明。由此可见,在初中政治的实际教学中采用结合政治术语的德育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促使学生们更扎实的学习政治知识并了解人际中的文明礼仪,从而帮助学生们有效的提高个人修养。

二、组织教学活动,启迪德育意识

实践是落实理论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样在政治德育课堂中组织教学活动对于学生们德育的培养非常有效。因此,在初中政治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的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们组织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实践的方式来启迪学生们的德育意识,从而高效的开展政治课堂中德育教育。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初中政治中《礼貌显魅力》这节课的内容时,我就采用了组织课堂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在活动中深刻的感受德育的力量。首先,我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小品,并在小品中体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了解到要求之后学生们积极的展开了讨论。随后学生们在班级里展示了自己的小品。有的小组设计的小品如下: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许多老人其乐融融的在阴凉处聊着天喝着茶,然后一辆豪车停在了老人们跟前,一个男人透过窗户闻到:“北大街怎么走?”老人们看了看他都没有回答,这个男人开着车骂骂咧咧的走了。一会儿过来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年轻人客气的向老人询问:“爷爷,请问北大街怎么走?”老人们热情的为其指路。这个小品直观的体现了礼貌的魅力,从而激活了学生们的德育意识。可见,以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形成良好的品德,同时组织活动还能够不仅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整体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益。

三、比较中西差异,升华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备的优良品质。因此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情怀是初中政治教师的优秀任务。但是当下的初中生因为受到许多外来文化的冲击从而出现了一些比较偏执的崇洋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们比较中西差异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认识到本土文化的精彩,从而有效的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怀。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初中政治中《灿烂的中华文化》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中国古建筑、古明、传统节日等的图片,然后要求学生们结合这些图片谈一谈自己对于祖国的认识。学生们通过对图片的观看认识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随后,我引领学生们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了了解,并且要求学生们用我国的传统节日与国外的节日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们认识到传统节日的寓意和习俗,从而引发了学生们对传统节日的探究心理,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中国文化,同时为自己国家的悠久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如此一来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得到了有效的升华。由此可见,通过引导学生们对比中西差异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这种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们爱国情怀的同时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扬,使得中国文化能够在新生力量中得以传承,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针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们牢固的掌握政治知识,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培养和教育,促使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文明礼仪并升华爱国情怀。

作者:宋加军 单位:阆中市河楼乡中心学校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工程,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而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大教学目标之一,从而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较高的德育要求。本文对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优秀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结合《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意见》,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推动学科统筹,将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德育目标之中,提升综合育人效果。学科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它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因此,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有机渗透德育,是摆在广大物理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改理念下的新物理课程标准,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新课改对初中物理学科德育要求的认识,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1明确初中物理学科德育目标,有方向性的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教学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如讲经典物理学时,结合介绍古代墨翟和宋代沈括在力学和光学力面的贡献,以及沈括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讲近代物理学时,介绍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显示了中国卫星发射技术的新成就,更显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巨大进步;“神七到神十一飞天”,实现了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梦想,实现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步入航天大国的行列,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老师可以进行今昔对比,让学生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感到骄傲与自豪,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使其产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1.2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实例,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归纳、总结出来的。

1.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其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而有重点地介绍中外科学家发现重要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则可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积30余年实验研究,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历十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会起到良好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2.1结合中国古代物理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平面镜”这节课提到“我国大约4000多年前夏王朝时代就有了铜镜”,抒发爱国情感,再引导学生感悟从“以铜为镜”到“以人为镜”的做人道理。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2.2结合当前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授《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章时,补充讲述我国新建设的水力、火力发电站,介绍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简述三峡工程等,另外也要提出我国能源形势十分严峻,例如,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而提出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能源和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是相当必要的,最后,讲述核能的开发、利用及前景。这样,通过与实际国情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等意识。

3结合学生实际,利用课外活动渗透德育

(1)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兴趣教育。(2)提倡学生参加科技活动。从中加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主题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进取,实现自我。(3)指导生活中的物理应用。物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在学完家庭电路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家庭电路设计、家庭电路简单故障排除等,还可以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共同研究,动手实践,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4)通过举办物理讲座、开展社会调查、组织竞赛、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小就具有社会责任感。在物理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相应的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体验,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总而言之,教育是育人,育人要育心,育心就是育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渗透,需要广大物理老师根据物理知识及物理教学的特点,以课内外活动为途径,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以教育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以渗透为主要形式,激发他们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并驱动他们的行为,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作者:宋永志 单位: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十二中学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德育教育是21世纪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物理学科的作用:不单单开发学生们的智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赋予学生们强烈的爱国情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学生们可以从物理学家身上学到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本文着重分析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物理;德育教育;教育意义

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德育教育。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并且开展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更能培养他们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们在未来迎接各种挑战的过程中,能客观的看待事物,不受主观情绪的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从物理学家身上发掘爱国思想

1.培养学生们民族自豪感五千年的古代文明,中国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对物理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物理教师在教学物理内容的时候,经常向学生们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以及一些别的伟大物理成就。譬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的时候,告诉学生们:早在北宋的行军打仗的时候,将士们在中途休息时,都枕着牛皮箭筒,防止敌人偷袭。以历史事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士是如何获取敌人是否到来的,使学生对于声音的传播介质进行思考。这种对于声音运用事例,在沈恬的《梦溪笔谈》中早有记载。通过这件事例使学生们了解到中国比西方早400多年就已经懂得将声音的特性运用到战争中。运用这样的事例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近年来虽然中国一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物理教师应当经常叮嘱学生们:国家的未来全靠他们,这个艰巨额任务需要他们来完成。给学生们增加压迫感,激励他们为了中国的崛起而不断努力前进。

二、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唯物主义思想

物理学本身就建立在唯物主义者思想上。对于现象、物质本身的解析是主观、客观观点的相结合。物理教师在教学相关定律、原理的时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剖析、解释其中的原理和规律,能帮助学生们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

1.发掘物理知识中的德育内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在每一个物理知识点上。所以要求物理教师们在日常备课中,认真挖掘素材,巧妙地跟德育内容相结合。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九年级第二十章))《电和磁》内容的时候,学生们对于水、电、火都有兴趣。这时候问一句:“电是磁产生来的呢?”接着把学生们带到物理实验室,让他们站在客观的一面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为了验证猜想,会把唯物主义思想跟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机结合。

2.合理运用神奇的物理实验物理学建立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可以验证学生们的大胆猜想,让学生们明白:他们的主观意识并不能决定物质的客观规律。所以就要要求物理教师巧妙运用实验,为学生们树立唯物辩证注意思想。例如。教学八年级下册十一章(九年级第十三章)《功和机械能》(《内能》)的时候,首先教师运用物理知识不用点火,利用活塞就能把棉花点燃。学生们刚开始肯定疑惑不解,以为“鬼神相助”好奇心相当重。这时候物理教师不要放过这个机会,亲自带领学生们讲解活塞因为把把里面的空气压缩,把动能转变成了内能。内能使得空气升温,棉花到达可燃点,就会自燃。这样做可以帮学生们树立唯物主义思想。

三、物理课外活动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德育教育渗透到物理活动当中,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质。

1.引导学生们多看一些科学杂志。学生们刚刚接触物理,肯定会被物理实验中的各种奇妙现象所吸引。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科学的进行引导、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2.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且应用物理知识。物理现象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可以鼓励学生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家里检修一下电风扇。安全的设计家庭电路、为家庭电路排除故障。鼓励他们多动手实践,用实践去检验真理,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3.多带领着学生们自己多做一些社会调查。譬如,在学完八年级上册《声现象》后,让学生们自己调查自己社区的噪音影响现象,调查声源、提出解决方法。从小树立学生们爱护环境的道德素质,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德育教育与物理结合的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与物理学的结合。不仅是对教育理念的新改革,也是全面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们在学到物理各种知识的同时,物理教师把一些正能量的隐性元素传递给学生。全面地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以及道德情操,为适应未来的全新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小用德育教育来给学生们“充充电”,让学生们将正能量合理的释放,用到国家建设当中去,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全面提升,更加是对物理教师的一次理念上的洗涤,让物理教师们清楚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激励自己积极投身到伟大的教育事业当中。德育教育与物理知识的结合是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特点不同,合理的运用德育教育,从实际出发。是每个学生都能有效的接受,真正的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相辅相成。希望物理教师们明白自己的重任,努力为国家输送适应性的全面人才。

作者:倪坤 单位: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创业农场学校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主题,素质教育,德育为先。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正是处于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刻,所以加强对于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初中生教师,在学生上课的时候应该逐渐渗入思想品德教育。笔者主要从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教学细节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德育;研究分析

初中正是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心理方面对于问题的思考还不是十分全面和具体。目前,我国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只是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对运动技术的提高,经常性地忽略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这种片面的体育课程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成长。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注意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严格的纪律性、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团结的意识,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学会做人,树立坚毅的品格,从而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1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其实具有很大的弹性,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一般体育课都是室外课,学生也没有固定的教材,所有教学内容都是老师自身安排的,期末的时候也没有相关的考试,可以说是一门特别轻松的学科。由于农村地区人们的思想落后,所以对于初中生的体育教学一般都不重视,体育教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够认真负责。事实上体育课程教学应该结合相应的体育教材,根据不同的内容,渗透相应的思想德育教学。比如最为常见的田径运动,学生一般都比较排斥田径运动是因为它比较枯燥和无聊,而且运动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所以如果教师想要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学生自身心理上对田径运动感兴趣才会在训练中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挑战自身极限。教师可以在恶劣的天气跟学生一起训练,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而且老师自身的热情一般比较容易感染到学生,训练的效果也比较好。每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田径运动锻炼中的坚强的品质也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劲头,不怕苦不怕难。其次就是健美操教学,健美操教学是一项集锻炼娱乐于一身的一项运动,训练过程中轻快愉悦的音乐律动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这种体育教学内容给学生传递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体育教学不能脱离德育而单独存在。

2在教学组织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白什么是教课的主要任务,有目的地教学,不断地提高我国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思想教育渗透的效果。体育课程的教学老师应该采用恰当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印象。例如:老师可以课堂中检查服装以及体育器材的使用情况,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可以通过体育课站队,要求学生向我国的解放军学习,从而培养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的约束力;通过利用学生对体育器材的发放,培养学生对于公共物品的爱护的习惯,培养学生对于物品的整理和保管,而且对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也十分有帮助。

3在教学细节中渗透德育教育

3.1教师的言行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自身本就是教育内容最直接的表现,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老师在课堂中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不一样的影响。比如: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做到一些事情,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自身应该做好带头作用,只有自己以身作则才能够更好地要求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首先教师自身就应该穿运动服装,如果教师自身穿着时装,要求学生穿运动装,就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要求学生注意文明素质,不讲脏话,不骂人,老师自身在课堂中自身不体罚学生,只要教师自身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才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体育素质教育。

3.2课堂常规中渗透德育教育

众所周知,体育课堂必须要遵守最基本的课堂规则,课堂常规也是学生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保障,更是教师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向学生多强调课堂纪律,比如:课堂考勤,请假,服装要求等,不论什么事情都应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标准,指导学生按照要求按部就班地、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课堂要求,并且在此过程中养成服从老师指挥的良好习惯。体育课堂中最为常见的一件事情就是:部分学生经常因为跑步辛苦通过请假的方式来逃避,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认真地核实学生的真实情况,课堂点名;另一方面还要经常教育学生应该不怕苦不怕累,将一些优秀的运动员事迹讲给学生们听,鼓励他们要学会坚持,对于经常请假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争取自己主动地加入体育训练中。

3.3教师的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动起来,体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不同的表现进行逐个点评,表现好的进行表扬,表现差的进行批评,从而督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例如:有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和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总是在自己学会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老师应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表扬,而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初中生有很多对自己的质疑比较多,经常会产生自卑心理,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思想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体育运动正是培养学生坚毅性格的最佳土壤。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些违纪现象,教师应该积极地指出并批评教育。对学生在室外体育课程中乱丢垃圾的现象,老师应该重点批评,教育学生应该保持卫生。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应该批评为辅,教育为主,要尊重学生,以理服人。体育运动是需要学生身体的各个部分协调完成规范性动作的一项运动,所以说很多时候都需要学生克服自身的身体困难,经常锻炼。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应该通过评价对比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克服自身难题,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提高教学效果。

4结语

中学生在初中阶段正是青春叛逆期,也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刻,不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不是十分成熟稳重,考虑问题还不够全面,所以在生活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帮助。体育教学正是以“育人”为主要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教育学生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作为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责无旁贷,应该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教学环节中,是体育德育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促进农村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邓小强 单位:庆城县高楼初中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探析

摘要:传统的初中德育教育对培养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价值观念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如何从以学生为主体的角度对初中的德育教育进行改革,提高教育的质量并深化教育的思想高度和深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笔者将以当前初中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对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探析

传统教育的弊端导致学校对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这是为什么近年来以前青少年为主体的犯罪案件增多的原因。真正重视起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到位,学生的价值观念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有道德、有理想的社会公民。

1重视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缺陷在于思想品德教育并未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因为对学生中考成绩的影响不够大,在学校被看做一门副科。所以大部分学校对初中德育教育的投入远不如学校的主科。课时安排少,目标不明确,任课教师专业水平有限,这些都是传统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充分的解决,将会进一步影响甚至制约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提高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尤为必要。学生的成绩固然重要,思想品德也很重要。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学习如何做人。眼下教育部门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初中学校要善于把握相关的文件精神制定合理有效的德育教育规划,把德育教育工作者的资质、水平,学生群体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观念概况、预期达到的德育教育目标、德育教育的课时安排和重点培养的德育思想观念等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确保学校整体的道德教育工作有所遵循,有所依据,从整体上把握德育教育的脉搏和节奏,避免德育教育落差太大。

2对提高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合理建议

2.1提高教师素质:教师们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要只停在嘴上,还要落实到手脚言行上。老师们要从自身做起,注意在言谈举止中体现出道德观念,体现出师德师风,以身作则的为学生们做出示范,让学生们从教师的实际工作、生活之中的表现获得熏陶感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教师是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学校的相关通知需要经过教师传达给学生,学生的想法也需要通过教师反应给学校。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学生的很多行为习惯大多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通向未来的“引领者”。因此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要发挥道德榜样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先锋。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要以身作则,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既需要教师的认真努力,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要对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完整的规划,并提出明确目标,必要时对教师提出硬性要求。要为我们的教师提供充分的学习条件。比如,定期组织教师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德育教育工作管理经验,或者邀请相关专家到校开展相关工作。

2.2以学生为出发点:要想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得到真正的提高,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者必须了解学生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初中生年纪大多在13到15岁之间,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尚未形成完善的价值观,对是非对错也没有建立成熟的的判断标准。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所以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纵倔强,对父母对老师存在严重的反抗心理。如果对这些孩子采取硬性的教学措施,教学质量不仅不会得到提高,反而会下降。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教师要多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学生信任教师,才会把心里的问题说给教师听,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才会得到解决,他们才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班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当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人都有自尊心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心里其实渴望教师以及父母的肯定。青少年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受到肯定和表扬,会更有热情和信心。因此对学生做的好的行为,教师要适当进行表扬,对学生做的不好的地方也要及时的指出并提出改进建议。此外,不同的学生性格、处事方式、爱好不同。因此,教师应当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有针对性的采取恰如其分的教学方式才会对学生的品德做出正确且合适的指导,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2.3完善监督机制:合理有效的道德教育必须要重视教育效果的评价与审核机制建设。特别是关注道德教育实效性而做出的探索和改革措施,其实际效果和学生的课堂反映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难以确定。初中道德教育负责部门和人员要制定合理有效的道德教育效果观察与评价机制,对德育教育新思路、新模式、新理念、新方法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对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汇总,为德育教育方法的改良改进提供客观可靠的指导。健全完善的德育教育效果观察与评价机制对于保障实效性教育尝试和探索的效果有重要意义,一定要引起教师队伍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需要来自各方的努力。这既需要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认真负责,学校提供学习条件也需要来自各方的监督。首先教育部门应当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定期到学校视察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近况。其次,学校定期在校网上公示德育教育工作的成果,以方便接受来自各方的监督和建议。再者,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的开展。家长应当与经常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出现的问题,家长也应该及时反应给教师。

3结束语

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合理的教学规划、优秀的教师队伍道德素质、改进型的道德教育方法和合理有效的德育教育效果评估机制,来共同来促成。初中学校要紧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师资力量,进行科学严谨的分配、整合,积极落实各项教学规划,确保德育教育成果发展到新的水平.

作者:蒋华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初中德育教育的问题及策略

一、德育的概念与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虽讲究品德教育,但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只是灌输空洞的、不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内容。

二、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对策

(一)加强师德教育,发挥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首先必须具备强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时刻牢记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牢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同学校形象紧紧相连,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其次必须具备创造力,抛弃保守、守旧思想,在信息瞬间万变的社会中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捕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以指导德育;再次,必须具备一颗平常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摆脱物质诱惑,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对那些引起人们混乱的事情能保持一种平静、泰然自若的态度。教师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会引导学生助人为乐;教师的责任心会激发学生的使命感;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会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

(二)重视入学教育、注重在各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学校环境、教师、同学、课程、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而抓住这个适应过程搞好学生的入学教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政治课教学一定要结合当前形势,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利用这种角色转换,施以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角色定位,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除了专门的政治课外,德育还应针对不同学科特点施以教学,任课教师一方面要重视以教材为基础的知识传授,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确立他们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坚持“内因依据论”原理,将社会需要、历史责任、人类理想、社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和外因作用转化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情感,从而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社会、认识人生,从理论的角度帮助学生明白道理,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三)抓好常规、抓好细节。中学德育工作的重点在常规教育,效果则体现在细节上。常规教育应以中学生守则为基本要求,根据学校实际和特点再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做法,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如果没有细化、没有可操作性,只停留在口头上,则是没有效果的。细化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行为符合基本的行为规范,并使它落到实处,取得实际效果。自从逐步贯彻新课程标准以来,中学教材的课程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贴近学生、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对学生美好品德的培养。因此,可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学生一日常规、课堂常规、自习常规,将要求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利用学校的广播、橱窗、黑板报、活动课等宣传工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注重实践,体验过程。学校德育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形成良好的校风。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要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仅靠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应先讲具体的小道理,再讲大道理,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事实告诉我们,为个人考虑的小道理要讲,但为班级、为学校着想的大道理更要讲,如果跳不出个人或小集团的圈子,就容易迷失方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说教,要做到就事论事,要求学生不能只知道说对方什么什么不好,而是要他们先想想自己哪儿做得不对,然后换位思考,想想应该怎么做,在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从班级的角度出发,想想这样做在班级会造成什么影响,对班级的荣誉会有什么危害。这样,学生更容易认识事件的危害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紧抓心理健康教育,提倡个性发展教育。目前,一方面,学生基本上为独生子女,与人平等沟通交流的机会少,孤独、自闭、忧郁等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平等性、信息多面性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他们长时间沉溺网络、不思进取。因此,学校应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及时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促进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容易情绪化,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学会自觉调节情绪、培养坚强意志、锻造良好性格等,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以科学的育人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本文作者:吴小建工作单位:福建省南靖县第一中学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探究新形势下初中德育教育工作问题

摘要:中学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必须重视并切实组织好各项活动。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中,实施中学德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形势学校德育工作

一、必须把持之以恒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出现,社会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德修养。这就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的德育工作。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和部分人心目中的德育定位落后于社会变革中的学生的教育要求。长期以来,部分人的心目中,德育工作被视为“虚功”,可有可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致使德育工作投入多而产出少。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当代中学生在社会、家庭环境中耳闻目睹的是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而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前途教育,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受到的是愉悦的道德情操的熏陶。因此,当学生一旦接触社会或走向社会时,他们就会深深地感到学校和老师灌输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学校苦心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在社会现实面前显得那么单薄和脆弱,这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二、要求和道德行为重合成为现实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首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但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搞一些活动,进而用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取代学校德育工作,那么,学校德育就有可能被淡化。德育教育是中学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用科学的原理分析,道德知觉就是人们对道德的整体认识。这种知觉的结果表现为道德意识的形成。它不仅包括一定的道德知识、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同时还包括对于道德精神的理解以及道德感情和道德习惯。道德知觉是引导行为道德化的心理机制的基础,具有内在驱动力和行为指向的双重功能,道德知觉的形成是遵循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道德反映过程。道德倚同,即随着道德知觉的深化而产生内心确信。道德倚同表明了道德目标和价值,已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从而使道德的知觉变成人们内在驱动力,并从道德的目标和价值实现中而获得满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提高中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目标价值的认同感,增强中学生实践道德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强化中学生道德同化过程。要使中学生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道德规范,并将其纳入自身价值的组成部分,作为指导、协调、评价行为的客观依据,从而使中学生思想行为与道德要求和道德行为重合成为现实。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活动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没有各项活动,学校德育就只剩下了空洞的说教,根本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爱因斯坦这样认为。所以,必须重视并切实组织好各项活动。开展各项活动,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可行的计划和步骤,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完成的,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最好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活动。活动后,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赋予新义、避免流于形式、长期坚持下去。成功的学校德育,必须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校德育工作要相机寓教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融会贯通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学科教学离开了德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学科教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脱离了各科教学这一土壤,德育工作就丧失了根基,成了空中建楼阁。优秀的教师,总是把教书和育人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政治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推动中学德育教育向纵深发展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师自身道德的建设。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以加强师德建设为前提,必须长抓不懈。一方面,教师队伍在不断的送旧迎新,新同志有待加强师德建设,另一方面,中老年同志有不少也在师德方面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不能同历史发展相适应的地方。这两方面,我地近两年来是有深刻的教训作佐证的,而且,随着目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师德建设的内涵和标准也在不断升华。

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把道德教育融于中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落实在中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去,从而增强道德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具体说,一是道德教育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每个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德育观,把传授知识作为德育的载体,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道德因素,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二是德育教育要与人格教育相结合。人格是人的性格、气度、能力等特征的总和。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特点,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三是德育教育要与道德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各种道德实践活动的教育引导作用,不断改进德育教育工作方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德育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德育教育更加生动活泼。要把德育教育软任务硬指标化,建立健全一整套德育教育和道德实践的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中学德育教育向纵深发展。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新形势背景下提升初中德育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分析

摘要:初中德育教育是塑造学生优质品格、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初中应该在新形势背景下注重德育有效性建设,使德育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形势背景;初中德育教育;策略

一、前言

德育工作在学生成才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一辈子的发展都离不开德育工作,无论是学习还是以后进入社会,学生的成人成才都需要德育实际效果的指导。但当前初中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没有将德育工作放在与其他工作同等的位置上,因此,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应该建立在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基础上进行。

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学校缺乏总体规划

目前一些中学的德育工作开展得不是很好,就目前来看最大的问题是学校缺乏总体的规划,没有总体规划的工作是很难取得一定实效性的。目前一些中学将学校工作的重点仍然停留在并且是单纯地停留在学科教学上,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分数的高低仍然是主导,这种规划是不正确的。学校应该是以育人为根本的单位,应该将育人的高度提高甚至站得更远一些。如果单纯只看重一方面而忽视了另外一方面的话,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就不会凸显,对学生的成才也不是好事。没有全面总体规划的教育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出教育育人的效果。因此,中学在德育工作这块要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定位,对德育工作要有一个总体且可行的细致规划。

2. 学科课程仍占主导

学科课程占主导,这是在许多学校都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学校的领导、教师,还是学生的家长以及学生自己都认为在中考时能够考一个比较高的分数比什么都重要。至于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尤其是与人沟通和交流方面的能力,大家都不怎么关心,认为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伴随着学生一天天的长大,学生自己的这些能力会逐步成长起来。但现实却不是这个样子,现在有一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高分低能的情况,这只能从一个侧面反应学校德育工作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而在学校里面学科课程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是制约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改变这种以学科课程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实施全面注重的教育模式,争取让学生成为学习成绩和德育都能发展的人,以为学生步入社会做充分准备。

3. 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师

中学由于办学经费紧张,学校里除了有大量的学科教师外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师。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主要是靠班主任完成,班主任也不是专门做德育工作的教师而是学科课程的教师来兼任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而一些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重心还是学科教学,抓学生的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工作。因此,在中学应该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学生人数的多少配备专业的德育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初中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 在重要纪念日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要打破德育工作只能即时进行的限制,解决德育工作计划性不强、效果不够明显的问题,建议班主任将班级活动设计成德育教育主题,以一次深刻的集体性德育教育代替对每个学生的谈心,并且通过德育教育预防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例如,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保日,在这一天不是周末,学生在校的情况下,固定这一天举办班会,并将“环保”作为班会的主题,请学生各抒己见,针对这个主题设计各种班会节目,可以是针对环保问题的演讲,也可以是各种环保题材的相声、小品表演。这样的班会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活泼、娱乐性的气氛中对环保行为有更深刻的体会,也能够对学生不文明的行为进行隐形的约束,通过环保班会活动,可能会大大减少学生在公共设施或市政建筑的墙面上乱涂乱画的行为。

2. 带领学生进入社会进行德育实践

除了举行德育主题班会活动,班主任要想使德育工作的效果不流于表面,就应该重视德育教育的实用性,既然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那么,德育教育就应该从提高思想品德的行为入手。例如,固定每月的某个周末,组织全班同学到学校附近的社区养老院看望老人,帮助老人读书、为老人表演节目等,并鼓励学生将到养老院看望老人的经历和自己的感受写成周记。相信通过德育实践,学生会为自己的尊老、敬老行为感到骄傲,也能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有更加深刻的体验。

3. 改变现有的不合理观念

不合理观念的改变是中学德育工作能否真正落到实处的优先前提。中学由于其地理环境的影响,其所受到的教育影响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讲都有很大的影响,相比较起城市中学德育而言有着一定的滞后性,这是中学德育客观上存在的问题。客观上的问题需要时间去解决,而解Q这一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学校首先改变原有的不合理观念,树立正确的合理观念,学校的重视和总体的一个规划。将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育人的角度凸显出来。

4. 配备专业德育教师

专业教师的存在能够使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加专业化,因此中学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德育教师。专业德育教师到校以后应该和班主任一起开展学校德育工作,专业德育教师其定位在于对学校进行宏观把脉,对学校的德育方针和政策与领导一起进行协商和拟定。在微观方面,德育教师应该深入到相应的班集体,指导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以使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能够真正从每一个小的细节体现出来。

四、结束语

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在初中教学活动中,要避免在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就应该将德育教育与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地培养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初中生队伍,这对于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中学 527300)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优选德育教育方法 搞好初中德育工作

摘要:一直以来,初中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均为促进未成年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初中生本就缺乏较多的人生阅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因而他人的引导帮助对其三观形成非常重要,而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更应自觉担负起主要的德育就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在学生独立个性与健全三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当前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简要论述,重点探讨了德育教育的方法,旨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问题;对策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和日渐深入的义务教育,促使人们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作为教育事业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特别是对初中生而言,对德育教育予以重视,优选德育教育方法,既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其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具有积极作用[1]。因而,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将现代德育教育的发展现状结合起来,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变,不断优化和创新德育教育的教W方法,以切实提高的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达到综合发展学生的素质的目的。

一、当前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诸如内容空洞无物、措施操作性不强、方法单一呆板、缺乏全面细致的德育评价等问题均普遍存在于初中生的养成教育中,以致于让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

(一)德育内容比较空泛

现阶段一些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没有将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大多数德育内容都显得过于空泛,所引用的典型、例子,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均存在着时间久远或离学生很远的问题,进而使学生无法真正感受,也很难得到学生的信服。部分教师直接将服务人类、服务人员等大道理灌输给学生,而未从浅显易懂的实例与道理出发,让学生常常感到不知所云,进而也让德育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枯燥乏味、苦涩难懂的印象,使德育效果大受影响。还有些教师为书本教材所限,没有有效整合生活资源与网络资源,以致于德育教育内容缺乏新意,过于陈旧,学生的兴趣难以被调动起来。

(二)德育方法不够科学

未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是初中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均是以一刀切、齐步走为主,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引起重视,在要求学生上也过高、过多,如此教育方法,不仅毫无针对性可言,也显得模糊不清和过于笼统,因而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诸多教师通常都未对情感教育的积极功能引起重视,而只是注重以理服人,以使德育工作成效受到一定影响。一些教师没有采用灵活的德育方法,灌输式口头教育仍然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未对多种教育手段予以充分利用,致使在面对学生思潮多元化的情况下往往显得不知所措。

(三)德育评价比较粗放

在进行德育评价时,部分教师未研究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在疏导与评价学生的心理需求方面有所欠缺,对于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不错成长是正面评价的根本目的上缺乏充分认识。另一些教师则不讲究批评艺术,在遇到学生言行举止不当或违反了校纪班规的情况时,一般都是采取冷嘲热讽或大声斥责的方式,如此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违背最初的教育目的。

二、优选的具体方法

(一)加强情感上的交流,注重情感教育

就初中德育教育而言,同学生的情感的交流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一方面,利用情感教育可使德育效果更为理想[2]。需知,德育教育不能只采取一味说教的方式,灌输式地教育只会让学生更加抗拒。鉴于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同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多与他们交流沟通,进而对学生思想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及时了解,给予其正确的指导。比如,教师在德育教育课上,可鼓励学生到讲台上将自己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大胆的讲出来;也可以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问题交给老师,如此一来教师便可根据学生的问题,对自己德育教育的方法进行及时地调整,实现方法的优选。

(二)调动工作积极性,造就优秀德育队伍

需知,只有明确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调动起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方可将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出来[3]。

第一,应充分调动起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而这就需要健全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和工作条例,对班主任工作量化管理予以细化,让考核评估表彰奖励制度更为细致全面。同时把班级量化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每周对班级进行量化检查,检查的范围包括学习、纪律与卫生等,以此来检查班主任是否做好日常工作,按照量化结果实施奖惩。学期末再结合每周的量化结果进行优秀班主任的评选,优秀班主任在年度考核、观摩考察以及外出学习等方面将获得先机,使表彰先进、激励全员的作用得到真正体现。其次需在引导上加以注意,对要求进行统一。每周均应开展班会课,而在班会课正式开始之前应先由政教处召开班主任例会,其目的在于总结上周工作、交流班级管理经验,就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展开探讨,让所有参会教师共同进步。最后要坚持抓好班主任培训工作,促进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高。学校可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邀请专家到校开展相关讲座,就班主任工作进行针对性培训。培训的内容既有如何处理学生早恋现象,也有怎样杜绝部分学生迷恋上网等,以让班主任在处理此类班级上更加合理得当。在有条件时,还可为班主任提供到其它先进学校或发达地区进修学习的机会,学习借鉴它们好的经验做法,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第二,要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若学校德育工作只依靠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是无法获得理想效果的,因此,应对全校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予以强化,要求各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与学校、班主任相配合,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应结合学科实际,并注意方式的灵活多样,将自己的德育职责充分体现出来[4]。

第三,要将各类管理人员育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校应对包括图书管理员、收发室人员以及饭堂工作人员、门卫人员等在内的各类人员的管理与奖惩过程予以重视,而为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还可充分发挥激励性原则的作用,让所有人员的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进而在育人方面达成共识,顺利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三)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作为一种直观性文化,物质文化将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直接表现了出来,直观性非常强,诸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环境卫生以及教学设施等均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5]。学校德育管理水平往往从物质文化的建设与管理中直接反映出来。为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出发,对校园空间予以充分利用,进行植树、栽花和种草,并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把学校打造成为“园林式单位。”诸如校园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饰以及教学设施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仅仅是校园文化的其中一个方面,还应利用对校园环境的点缀,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科室的布置、名言警句、名人画像的悬挂等将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体现出来[6]。

(四)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个孩子的成长,除了学校与老师的教育,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作用同样不可或缺,因此,要尽可能发挥出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作用,而学生要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也必须依靠多方的共同努力。对学校来说,在办学理念上应坚持“先成人、后成才”,并积极配合家庭、社会的教育,共同努力,保证教育效果的理想[7]。每个学期可针对家庭的教育问题邀请专家到校以讲座的形式为家长提供科学指导;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会,对学校工作情况与对学生的要求进行汇报,以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家、校之间就学生在家、在校的情况进行交流,帮助其在教育孩子时更具针对性。与此同时,还应同移动公司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交流沟通,发挥“校讯通”的优势作用,实现家长同教师的交流。每学期,班主任的家访次数应不低于3次,以和家长一道将学生的思想工作落实、做好,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正确指导之下,健康成长[8]。利用社区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知晓如何融入社会,并树立起服务社会的意识,以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结语:

总而言之,优选初中德育教育方法,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意义重大。鉴于此,若要优选德育教育方法,搞好初中德育工作,就必须从传统灌输式宣讲教育中突破出来,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让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全面提供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初探

748111 甘肃省陇西县西铝学校 甘肃定西

【摘 要】结合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德育因素,捕捉契机,加强德育渗透,将教育与教学有机融合,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掌握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和方法,使德育与智育有机融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教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物理课程目标的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相互渗透,实现和谐统一。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树立德育观念,注意捕捉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融入物理教学中。

一、转变观念,形成智育和德育并重的思想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W中也是切实可行的。传统教育观认为,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技能和方法,德育与物理课程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上,物理学悠久的发展历史、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本身、物理学本身所具有的唯物辩证的思想和物理探究过程中应具备的各种科学精神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丰富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总结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经验,利用物理学所特有的丰富德育资源和特有的德育功能,将德育融入物理教学中,摒弃重科学素质轻道德素养的不良倾向,在提高学生智育因素的同时也使学生德育素养得到同步的发展,真正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物理教学中突出德育功能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将德育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存在于物理教科书的知识材料之中,这些德育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按其形式可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显性德育内容较少,教师容易把握,隐性德育内容是指教科书中的一些材料和知识点,表面上不能对学生直接起到德育作用,但通过深入分析、挖掘或通过介绍背景材即能体现其强大的德育功能。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现德育的目标控制,教学中紧扣教材实际,做到德育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整体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主要有以下切入点。

1.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论思想的教育

自然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即“物”和“理”。“物”即物质,是物理学研究对象。物质存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结为实体物质和场两种形态。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懂得判断物质客观存在的根据,明确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就为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打下了基础。“理”是指物质运动和变化的规律,物理学中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说明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的。因此只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注意将哲学思想运用于物理教学之中,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掌握都有积极作用。

2.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教育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经历和学识的限制,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有时还会怀疑其客观性,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权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认真实验,让学生努力做好一切实验,使学生积累物理现象并有正确的思考,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品质。

3.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高尚的思想品质的养成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中心内容。教学中可结合教材,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达国家之一,在物理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辉煌成就。例如,我国古代著作《墨经》《考工记》《天工开物》《论衡》《梦溪笔谈》《齐民要术》《太平广记》中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都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更是不胜枚举,如指南针、地动仪、回音壁、石拱桥等。第二,使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技人员奋发图强的事迹,增强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解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我国在理论物理方面提出的物质结构的层子模型理论,超导的研究与实践,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都处于国际前列。钢铁和电力事业的发展、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结合教材内容,可以进行今昔对比,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

4.让学生在探究中追求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自己认真作好演示实验,严格按规则操作,尊重事实,如实记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实验和制作,亲自做实验,验证释疑。最后教师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许许多多的物理素材,对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教育都能起到极好的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一个概念,一道习题、一个探究活动,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只要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和目标控制,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就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城市化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策略

【摘 要】在现代化的教育工作中,初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当前的城市化速度较快,其直接对初中德育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上得到更好的成绩,必须将初中德育教育做出改变,要充分结合城市化背景来完成。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初中;德育教育;策略

与既往教育不同的是,现阶段的初中德育教育实施,一定要充分结合各种背景、理念来完成,如果单纯实施理论上的教学,不仅无法得到理想的成果,还容易造成很大的阻碍,甚至是出现严重的缺失现象。城市化背景是不可转变的情况,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德育教育的可靠性、可行性方案,绝对不能单纯依靠主观想法来实施。

一、城市化对初中德育教育的影响

(一)城市化的价值观使得初中德育教育非正常化

对于初中德育教育而言,其本质上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在个人的成长上得到较多的帮助,减少固有的不足,从而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塑造。但是在城市化的背景当中,很多地方都对经济过分的关注,在初中德育教育的关注度并不高,以至于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初中德育教育走向了错误的道路。首先,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程中,各个区域学校都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学理念上也得到了较大的革新,甚至是派遣学生、教师在城市参观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初中学生、教师,都特别的倾向于城市生活、教育等等,他们的这种心理上过分向往,导致自身的学习、工作等,都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更好体验,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对国家的未来进步而言,并不是特别好的举措。其次,城市化背景当中,初中德育教育的某些手段、方法,表现的非常极端,甚至完全是通过强制性的教育手段来完成,表面上能够对初中学生做出良好的规范、引导,可实际上造成的内心想法冲突是非常严重的,根本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改善。

(二)农村教育脱离自然环境,更为商业化

以目前的初中德育教育来看,农村教育脱离了自然环境,在商业化的表现上较为显著。相对而言,这种现象的出现,代表着初中德育教育进入到了缓冲的阶段。一般而言,城市化背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强大背景,其是国家支持发展的路线,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创造出较高的价值。但是,城市化过程中,初中德育教育也会因此遭受到较大的波及,特别是在农村教育当中,必须要理性的面对商业化现象。例如,很多农村学校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更多的人才,从而完成自身的全面、持续建设。可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村学校的学生,在成为人才,或者是在城市中拥有体面工作后,很少会回到农村去支持建设,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村人口外流不断严重,农村区域的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在教育层面上过分的对城市内容进行依赖,自身的先天优势无法更好的发挥出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出现了较大的隐患。

二、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奠基石”。而初中是一个孩子学习生涯中的“中转站”,它对孩子的德育有着至关性的作用。就我国现状来看,我国初中学生年龄大概为13―16周岁,它正是还是成熟与懵懂相互碰撞的时期。因而,在这个时期,为孩子日后的学习会有着基础性的影响。在这个时期,学校应该全方位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使其在小学所学的知识有所近一步了解和灵活运用,除此之外,初中德育的好坏也影响着孩子高中的德育。根据我国的调查,部分孩子离开教育的“轨道”正是由初中毕业后开始。

三、初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孤立性

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施产生了孤立的情况。一般而言,初中德育教育的落实,必须要采用综合化的手段来完成,但是有些地方仅仅是采用了非常传统的方法来完成,这就导致日常的德育目标难以实现,最终造成的不良影响非常突出。首先,初中德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完全是凭借自身的经验来完成的,或者是对城市德育的教学经验完全照抄,在此种状况下,各个地方的教学趋向得不到良好的把控,而初中生本身又需要不断的发展,在教育矛盾的情况下,特别容易造成初中德育教育的恶行循环,甚至是出现强烈的矛盾,引起教育界和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其次,在孤立性的表现当中,城市化背景下的很多工作,都是从城市角度出发的,对农村的关注度不高,以至于初中德育教育的表面化现象非常严重,无法按照最科学的手段来实施,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效率低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在成长的速度上是非常快的,无论是身体成长还是心理成长,都在以惊人的速度进步。但是对于初中德育教育而言,其在效率方面却没有得到良好的提升,以至于很多德育内容、目标,都未得到良好的成绩。分析认为,初中德育教育的效率低问题,主要是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初中德育教育在落实的过程中,单纯依靠书本上的内容来完成,伴随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他们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开始降低,师生之间的德育观点,没有办法达到统一,甚至在求同存异的目标上也无法积极的实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初中德育教育的负面影响非常突出。第二,在实施初中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此并不是特别的重视,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方面也特别的不及时,即便是初中生出现了问题,依然无法在很短时间内做出明确分析,也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在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意外状况,给国家教育敲响了警钟。

四、城市化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拓宽各个学校的沟通与交流渠道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城市化背景下的初中德育教育,既要对自身的优势充分了解,又必须在自身的不足上深入分析,应该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中,不断的拓宽各个学校的沟通渠道、交流渠道,促使大家在讨论初中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一边倒的现象。现如今的城市化背景非常突出,很多学校都对城市著名院校过分的效仿,以至于初中德育教育走向了错误的道路。首先,各个学校在沟通的过程中,必须将初中德育教育的目标有效设定,各个学校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确定德育的目标和具体手段。但是,在某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是要深入的沟通的,特别是校园暴力问题,各个院校应该理清自身的矛盾,从而加强内部的梳理和外部的防护保障,避免造成校园暴力继续恶化的现象。其次,在学校的交流渠道当中,必须要与教育部门,相关的机构深入的联系。例如,部分初中院校的德育教育没有良好开展,出现了女生早孕情况,这对于教育发展是非常恶劣的事件,必须坚决杜绝。要求学校将学生的信息与相关的医疗机构等共同联系起来,在政府的作用下,促使学校对学生有个透彻的了解,将多方面的问题有效防备。

(二)政府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城市化背景当中,初中德育教育想要在将来得到一个良好的成绩,必须在教育经费上不断的投入,这就需要政府层面不断的努力。从既往的情况来看,政府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十分不充足,甚至是出现了贪污腐败的现象。在城市化的大浪潮中,针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工作,必须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来开展。第一,教育经费需要与投入的学校相互符合,不能再按照既往的两极化方向做出投入。第二,在教育经费的使用上,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重点的地方进行投入。例如,部分初中院校的基础设施不足,应该作为重点帮扶的对象,然后将经费做出合理的花销,持续的改善基础设施不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向上级申请。第三,政府对于教育经费必须不断的分析,观察哪些地方需要继续投入,哪些地方需要缩减,这些都是要在日后工作中有效把控的。

总结

本文对城市化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展开讨论,现阶段的工作开展中,整体上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未出现严重的缺失和不足。日后,应该在初中德育教育方面开展深入的拓展,在教育体系上积极的健全,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尽量的对城市化背景积极的利用,而不是完全的顺应。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新探

【摘 要】所谓“育人德为先”,德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中的重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自身德育的提升并没有直观的感受和认识。这就要求初中政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对自身素质的培养。本文从结合政治术语、组织教学活动以及比较中西差异等三个方面入手,对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案进行探究和阐述。

【关键词】初中政治;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朝气蓬勃同样也性格冲动,德育教育的开展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了初中政治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为学生们的发展起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度过青春期,同时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升华学生的爱国意识。

一、结合政治术语,学习文明礼仪

政治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政治课程中有许多专业的政治术语,而学生们往往会因为对这些知识的陌生感而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促使学生们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汲取知识中蕴含的德育意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品德。

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初中政治中《学会拒绝》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首先向学生们提问:有多少人经常打游戏?打游戏的同学认为游戏对你有没有吸引力?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随后学生们表示:自己经常打游戏,有的时候是因为无聊也有的时候是朋友相约。也有的同学表示:游戏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自己克制不住的想要参与其中。针对学生们的这种现象,我要求学生们考虑:打游戏到底好还是不好?大多数的女同学表示:打游戏会玩物丧志。而男同学则表示:打游戏不仅能促进友谊还能锻炼脑子。于是,我引导学生们要辩证的看待打游戏的问题:打游戏确实能够在疲劳时放松心情,但是过度打游戏确实有玩物丧志的嫌疑,因此要恰当的应对打游戏的问题学会拒绝游戏的诱惑是自己的能力,而拒绝朋友的邀约是一门艺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有的时候拒绝也是一种文明。

由此可见,在初中政治的实际教学中采用结合政治术语的德育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促使学生们更扎实的学习政治知识并了解人际中的文明礼仪,从而帮助学生们有效的提高个人修养。

二、M织教学活动,启迪德育意识

实践是落实理论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样在政治德育课堂中组织教学活动对于学生们德育的培养非常有效。因此,在初中政治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的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们组织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实践的方式来启迪学生们的德育意识,从而高效的开展政治课堂中德育教育。

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初中政治中《礼貌显魅力》这节课的内容时,我就采用了组织课堂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在活动中深刻的感受德育的力量。首先,我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小品,并在小品中体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了解到要求之后学生们积极的展开了讨论。随后学生们在班级里展示了自己的小品。有的小组设计的小品如下: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许多老人其乐融融的在阴凉处聊着天喝着茶,然后一辆豪车停在了老人们跟前,一个男人透过窗户闻到:“北大街怎么走?”老人们看了看他都没有回答,这个男人开着车骂骂咧咧的走了。一会儿过来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年轻人客气的向老人询问:“爷爷,请问北大街怎么走?”老人们热情的为其指路。这个小品直观的体现了礼貌的魅力,从而激活了学生们的德育意识。

可见,以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形成良好的品德,同时组织活动还能够不仅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整体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益。

三、比较中西差异,升华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备的优良品质。因此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情怀是初中政治教师的优秀任务。但是当下的初中生因为受到许多外来文化的冲击从而出现了一些比较偏执的崇洋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们比较中西差异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认识到本土文化的精彩,从而有效的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怀。

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初中政治中《灿烂的中华文化》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中国古建筑、古明、传统节日等的图片,然后要求学生们结合这些图片谈一谈自己对于祖国的认识。学生们通过对图片的观看认识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随后,我引领学生们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了了解,并且要求学生们用我国的传统节日与国外的节日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们认识到传统节日的寓意和习俗,从而引发了学生们对传统节日的探究心理,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中国文化,同时为自己国家的悠久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如此一来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得到了有效的升华。

由此可见,通过引导学生们对比中西差异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这种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们爱国情怀的同时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扬,使得中国文化能够在新生力量中得以传承,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针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们牢固的掌握政治知识,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培养和教育,促使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文明礼仪并升华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