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时间:2022-05-02 03:10:00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小学生大讲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生大讲堂”深入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教学相长的新模式,是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尝试,是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参与的一条新路径。

一、具体实施

(一)活动内容

“小学生大讲堂”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园地、交流平台、进步阶梯、心灵港湾,当学生有了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感悟或者一次旅行,一篇美文,一个发现,都可以通过大讲堂的形式与大家分享。

(二)运行程序

1.宣传报名阶段:每周四中午2:00――2:20,“小学生大讲堂”的组织者(大队干部)们在操场中央悬挂横幅,设立宣传点、报名点、咨询处,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报名。经过队干部们的初次面试,每期共有30名学生入选。

2.预选阶段:隔周一下午4:40――5:10,入选20名学生在大队干部的统一安排下进行“30进3”的初选。

3.正式演讲:周五中午2:00――2:20,入选的三位学生正式演讲,由学生评委现场打分、现场亮分,评出每次演讲的优胜者暨周冠军。

4.每月底,“小学生大讲堂”进行“周冠军”晋级“月冠军”比赛,除“演讲比赛”之外,还增添了“才艺展示”环节。其中,演讲占6分,才艺展4分,总分10分,根据分数确定第一名为“月冠军”。

(三)人员设定:

1.组织者:学校大队部大队干部

2.参与者:全校学生

3.评委:由学生担任,主要从大队干部和周冠军中产生

4.观众:由组织方和参与方共同参与设计印制“邀请卷”,并由演讲者利用课间送至学生观众手中,观众须“凭票入场”。

(四)评价与奖励

每月选出周冠军,再从周冠军中产生月冠军,季度冠军、年度冠军,并通过网站、宣传栏、广播站、国旗下讲话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号召更多学生认识了解本项活动并积极参与。

二、教育实效

(一)参与学生自信心得到提高,感到自己被重视

小学生大讲堂的开设让学生有了一个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通过自主报名、自主参与,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了,自我意识得到了强化,参与演讲的学生不仅使自己的演讲水平得到了提高,锻炼了自己的自信心,而且在整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自己在学校中被尊重、被重视,感受到学校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优秀的。同时,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演讲学生已有高年段逐渐向低年段拓展,目前,已经有2位一年级学生,3位二年级学生参与了演讲,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组织学生责任心得到提高,感到自己是主人

将学生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这是本活动的一大亮点。

活动的总负责人为学校大队部大队长。经协商,又将其余20余名大队干部分为三个组,报名组、预选组、演讲组,且每个组都有组长、副组长。组织有序、责任明确,这使每位大队干部在活动中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学生在活动中充分领会到“团队精神”的实质,培养了学生合作、团结的意识,以及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辅导教师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感到应和孩子共同提高

针对参与演讲的学生,教师发现,学生想要表达的心声,想要展现的思想,完全出乎教师的想象。如一位五年级的学生竟然针对同学们喜欢“打王牌”这一校园现象自编自演了一段单口相声“我的王牌梦”,引发了现场学生强烈的共鸣和掌声。教师在惊叹孩子们“已经长大”的同时发现自己对孩子们的了解其实少之又少。孩子们尽管年龄小、阅历少,但是他们情感丰富、思想敏锐,这些仿佛在理论书中呈现出来的情景,在“大讲堂”中被老师们见证。老师们被感动,她们从这一平台中发现自己面对的绝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一个个如此纯净的灵魂和生命,深切感知自己使命重大。

针对参与组织的学生,教师发现当你充分的信任孩子,做学生坚定的支持者、密切的合作者、悉心的服务者时,得到的满足感成就感绝对比做一个“权威者”要多得多,而且能从学生那里学到很多新鲜的东西。

最后,谈几件印象深刻的“精彩瞬间”:

1.当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手拿“邀请弧闭业礁ǖ祭鲜ρ问情况时,他的手几乎有点颤抖。当很多学生观众手拿“邀请弧保郑重其事的将“邀请弧苯坏焦ぷ魅嗽笔种薪入会场时,觉得自己是第一次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被邀请”,没有老师和家长的安排,没有课堂学习的压力,那种神圣感、光荣感溢于言表。

2.宣传组的学生第一次站在操场上做宣传时没人敢上,一个六年级的女孩子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大胆的拿起了扩音器。此后一次比一次宣传的好,面容亲和、满含微笑,并能根据现场情况随机应变,现场有很多学生向她伸出了大拇指。

3.得了“周冠军”的五年级五班学生孙一峰同学在演讲时,他们班几乎全班都到了现场为他打气,做他的“亲友团”。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承认,“周冠军”这一名称对我很有诱惑,起初我是冲着这个来的,但我的亲友团今天对我的鼓励,令我感动,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力量,这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

4.有一个四年级的女孩子找到辅导员老师,偷偷的说:“老师,能不能给我一个小学生大讲堂的名额”;有一位与辅导员老师相熟的家长找到老师后,也希望能给自己的孩子一次锻炼的机会。课间,能听到孩子们在议论“小学生大讲堂”,校园里,能时时发现大队干部们为筹备讲堂忙碌的身影。

良好的组织与实施使大讲堂活动收到了更多的好评和关注,很多家长在校园网上留言,表示出了对活动的肯定并且提出中肯的建议。“小学生大讲堂”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创新、提高、参与和公平竞争的舞台,为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学生在活动中变得更自信、更快乐。

【作者单位:兰州市七里河小学 甘肃】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五重实践法"有效提升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

摘 要:本文循着学校构建勤引领、教师转变善操作、学生主动敢争先的思路,以"学习重课堂、评价重多元、德育重循序、活动重角色、管理重岗位"五重实践法阐述了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有效提升的措施。

关键词:角色实践 评价管理 学生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部分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成片式地出现了短板现象。根据对邻近几所农村学校的数年比照研究发现,通过“五重实践法”教育能有效提升农村小学生的素质。

一、学习重课堂实践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要利用好这四十分钟,不是靠教师在课堂上“满堂讲”、“填鸭式”、“题海式”训练就能简单达成的。

1.转变教师观念,做好师资培训。

学生素质的提升关键还是要靠教师去提升。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出什么样的学生。要推行学生素质教育,首要就是要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而教师理念转变的一项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好师训工作。

某学校在师资培训中除了“走出去”――听名家名师讲座、“请进来”――与教研员及学科骨干等面对面外,还在校本培训中抓住重点,开展了以下活动:

①建立教师个人博客,定时定量上传教育教学资料,既作个人资源保存,又展示所思所想所做。

②建立教师校本研修圈子,通过博客圈友相互访问、留言、答复等交流,促进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与提升。

③制定“青年教师重点发展项目”,确定学期奋斗目标与措施。定期检查督促项目进度,期末作总结考评。

从教育的思想、教学的思维、教研的交流到教法的实践,多层次立体式的师训活动使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得到适时的转变,与时俱进,适当超前。

2.加强师训练兵,发挥示范效应。

在课堂教学媒体化、数字化的趋势下,对教师的电化教学技能要求水涨船高。

①学校注重教师课件制作并加强集中培训与分散练习,开展竞赛强化操作技能,达到人人能上手。竞赛优秀者通过分享成功经验,使参与者都掌握课件制作窍门及设计思维。

②新引进白板技术后,通过与名校交流学习、专家教师培训指导、青年教师人人过关的层层训练,达到出一批技术尖子、培养一群技术能手的目标。把技术尖子推向前台,通过展示、校际交流、竞赛等方法,给钻研型教师一个发挥才能、与高手切磋的舞台。

③随着教学规模的发展,新分配、转入的教师越来越多。不少新教师有着高学历,但对小学教育实际缺少理念、经验与检验。这就需要学校在开学前阶段对这些新教师重点做好摸底了解工作,通过教学设计、教学故事演讲、课堂试教、课程试讲等方式,迅速提升教学技能,融合学校教育教学理念。

3.改善课堂结构,确保练习时间。

课堂不再是“满堂讲”、“填鸭式”、“题海式”机械重复了,要求师生交流互动、精讲多练、当堂练习巩固。有的教师提出并践行课堂上练习时间占三分之一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贯彻了每堂课必留十分钟练习时间。这样做表面看起来教师少讲了,轻松了,实际上对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讲得怎么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堂练习时间的设定,既趁热打铁让学生巩固掌握了新知,又能发现、解决学生常见的练习问题,更能解放学生的课外时间,让学生不再成为作业奴隶、作业机器。

4.精选作业类型,注重课外挑战。

对于作业的布置与落实,学校提倡教师布置分层作业。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程度,出多个作业选题,由学生自己决定做哪几题。如学困生可选做第一题基础题,中等生可以选做第一、第二基础与巩固题或第二、第三巩固与发展题,优等生可选择做第三题发展题,甚至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每题全做。

另外,出题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书面练习向实践技能转变。如根据学生时间,多设计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多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能适时回头检视实践练习的坚持时间与次数,确保相关技能进步与提升。

二、评价重多元实践

素质教育意味着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局限于学科成绩评定,而应该是展现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效应等多方面立体的形象。

1.软化学业评价刚性,展现过程评价张力。

早先各学科开展的百分制评价,近年来已经逐渐被等级制代替。学生及家长拿到的素质报告单,展现的是优秀、良好等等第━━虽然这些等第也是根据百分制按分级转换而来,但等级制评价显然比百分制柔性多了。

对于部分成绩起伏较大,或者自我要求严格的学生,学校给予多次测试的机会。如一次测试不理想,学校从题库抽取同等难度的试卷,允许学生再次或多次测试,帮助学生拿到理想的成绩。再次测试是学生总结教训、巩固提高的过程,是学习过程的拉伸与深化。

部分学科还把期末评价改为了平时评价:教师在开学初提出学期达成目标,分阶段实施测试,每次测试成绩相加即为期末成绩;若对平时测试成绩不满意,期末可再次参加总测试。这样一来,学生纷纷化整为零,积极做好平时分阶段测试的准备。平时评价促进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2.丰富成长评价主体,呈现立体评价效应

学校教育对学生评价主体是教师,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实际上,除了课堂教学时间,课外师生相处的时间少得多,相比而言,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相处的时间则更多。因此,仅以教师为主体评价学生,往往因教师的主、客观性会造成一定的偏差。学校把一部分的评价权交给其他同学和学生家长,开展学生互评、家长助评、学生自评等形式,使课堂、课外、家庭学习情况全面地反映在评价中,展现学生学习的立体面貌。

3.积累日常评价要素,丰富结论评价内涵。

学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除了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掌握,更要关注其在日常活动、劳动、任务、休闲时的表现与反应。教师们把其在情绪、态度、能力、素养、心理等多个维度加以描述并记录,相互之间对记录内容开展交流、分享或共享,以实现对学生的结论评价更客观、更真实、更具体、更深入。

4.引导开展自我评价,导向自我评价目标。

学校开设学生集体与个人心理辅导课,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结合学科内容与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恰当地开展自我评价,根据自我成长规划,合理确定中长期与当前努力目标。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奋斗目标――努力学习――自我再认识再提高”这一良性循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德育重循序实践

1.养成实践分年段,由易到难螺旋进

行为养成训练按月份开展“文明礼貌、讲究卫生”、“ 热爱劳动、艰苦奋斗”、“自我教育、锻炼意志”、“爱党爱民、热爱集体”等主题训练内容,并根据每月的主题对一到六年级的队员提出了不同的训练要求与任务,将小学阶段要求贯彻、渗透的德育内容基本包含在每年两个学期的八个主题当中;把相关主题教育按任务轻重、要求高低分为六个部分,分年段实施。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德育“吃大锅饭”的现象DD低年级不消化或高年级吃不饱,又保证了养成教育的整体性DD六年下来把养成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完整地实践了一遍。例如:

2、国学教育常操练,学行结合见人品

在学生熟悉《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后,把它们与音乐、动作编排的国学韵律操结合起来。学生在运动中舒展肢体,在音乐中回味国学,实现健心强身融为一体的目标。

在国学教育中,引导学生不仅学习内容,更要感受“文化”。引导学生会读、会诵、会背之后,启发他们会思:《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我们应有的做法是什么?实际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接着鼓励学生践行:现在开始,当父母有招呼、有提醒、有要求、有命令时,你会怎么做?能坚持多久?在这一块内容的学习过一周、过一月、过一学期后,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反馈,来肯定、鼓励、表彰做到的同学,达到践行显品性的目的。

四、活动重角色实践

1.校园节日多样化,角色体验现才华

学校每年定期兴办艺术节、科技节、数学节、英语节、读书节、体育节等活动,学生通过角色转变、角色体验、角色适应、角色定位、角色展现,走近作家、采访专家、展示特长、交流技艺、展现才华。校园节日活动为学生开拓了眼界、促进了竞争、丰富了生活。在市艺术节活动中,师生的作品、技能比赛屡获佳奖;原创课本剧多次获市大奖,在镇级展演中好评如潮;市小八仙技能会师中,学校多位选手脱颖而出;多名学生在市、省各级声乐比赛中获金奖、铜奖。

2.特色活动定期化,十八般武艺上架

学校社团活动设置丰富多样,近三十项活动内容充分满足各级各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成长需求,帮助找到自己感兴趣、能适应的角色定位。活动定时定点开展,时间充裕,采用发挥教师特长和外聘优质师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面提高活动成效。另外,每年的课本剧展演、每学期的主题队会观摩,以及按年段分学期安排的消防大队、生态农庄、泰茂车业开展学军学农学工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各类各项技能,全方位提高综合素养。

五、管理重岗位实践

1.少先队竞岗上任,能者多劳实绩看

在学生管理上,学校通过少先队组织,开展中队长、大队干部竞聘制。根据岗位设置,提前向学生公布岗位及相应的职责,由学生主动应聘、班级限额推荐、教师举荐相结合;预备人员参加竞职演说,学生评委会投票确定备选人;备选人经过试岗后,由学生评委会投票讨论最后名单。

大队部因地置宜设立校园小卖部、爱心小银行、跳蚤市场等机构,按社会分工组织招聘相应的工作人员,落实服务、管理、监督、统计、采购等职能,定期开展评比,使少先队员们积极投入到岗位服务中来。

在各中队,根据卫生包干、结对帮扶、流动书箱、种植园地、学科管理等需求,确定一人一岗,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对各人的表现,通过定期评价、反馈,展现岗位实绩。

2.班长队长轮换当,今日当家服务忙

在班级里,班长、小队长等职位并不长期固定,而是由愿意为集体服务的同学轮流来参与管理;同时开展“今日我当家”活动,每学期按一定顺序让每个学生做一天当家人。轮换管理与当家人服务制度,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责任、义务,从而促进内省,自觉接受集体的管理制度。

学校始终坚持 “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五重实践法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成绩稳步上升,教育品牌逐渐形成。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浅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

【摘要】小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传统的学生评价观念和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我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生素质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在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当这些方法应用于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又显现出许多的弊端,不能满足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需要。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同时担任两个班的授课任务,这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体会到了传统评价观念和方法的弊端。于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教学评价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评价观念的弊端

传统的学生评价中,教师担任着主体角色,以教师至高无上的身份依托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的优劣。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轻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卷面分数当成唯一的衡量标准,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学生处在被评判的被动地位,忽视了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

1.评价一定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

尊重能够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老师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在小学学习中养成的学习习惯能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我认为学习内容掌握的多少可以不断完善,而一个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后是很难改变的,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所以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科学的评价,这可以分为学生学习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的评价。

(1)课前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包括能否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课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包括:是否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是否注意力集中;是否能准确回答老师的提问;能否与同学交流、讨论、合作;是否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等。以上内容可以采取老师评价、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的形式。

(3)课后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包括能否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能否进行自我检测,总结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关注学生的作业评价

在学生作业的批改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采用评语加等级的评价形式。教师要多准备一些评语,使学生阅读后能激起学习的动力,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学好的信心并更努力地学习。

4.采用赏识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当今正推崇赏识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赏识非常重要。赏识和赞美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成功。“赏识教育”的优秀内容就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但是每个学生对赞扬的“渴望”都是一样的。对于孩子,特别是小学生来讲,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欣赏的动作、一声赞扬的话语,远远比五彩的服饰和精美的食品来得更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一丁点儿的优点,我们都要加以表扬,但是表扬的尺度要把握好,更不能只凭自己的预先设计进行,赏识时要关注一些小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中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5.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

小学生表现欲极强,教师的表扬能让他产生心理的愉悦,同学的肯定更能让他看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这会让他越发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学生自评能让他自己反思,从而更进步,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在课堂学习和活动中,我会经常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从而选出表现最佳的学生,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逐渐强烈,好学、争上的氛围逐渐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也变得很愿意倾听他人的评价。

三、总结

在教学中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复合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等多方面,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各样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进步和建立自信。为了学生,我们教师应该以明天发展的目光来教育和评价今天的孩子,通过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科学、系统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浅谈校园微电影创作在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本文中的校园微电影是指:由学校师生创作的以校园生活和学习生活为题材,以校园文化为底蕴的一类微电影。下文出现的所有“校园微电影”一词均是指此定义。

综合素质是指人的思想、文化、身体及心理等方面素质,包含了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主要内容。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等。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磨砺欠缺,往往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和交往素质几方面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依赖性强、自我管理能力差、集体意识薄弱、明辨是非能力欠缺、意志薄弱、交往能力不够好等。

校园微电影创作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即剧本创作、分镜头改编、正式拍摄、后期制作。这看似简单的四个步骤,对小学生而言,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学生要学会明辨是非、甄别美丑,要学会协调与他人的关系,要学会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当学生成功地完成校园微电影创作之后,其综合素质必定有了质的飞跃。而这其中,校园微电影创作对学生的“磨砺”功不可没。笔者认为,校园微电影创作在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是可圈可点的。

培养创造力

微电影创作的首要步骤是剧本创作,它是微电影创作的基础。如何让主题和故事情节不落俗套,这就需要学生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学习、生活中提炼出有意义的故事情节。在确定好主题和故事情节之后,必须把它写成剧本,这种文本格式小学生未曾学过,只有通过网络自学,并改变自己惯常的写作思维和方法去编写,这是学生创造力得到培养的另一种表现。最后,还要把剧本转化为分镜头,对小学生来说,这一过程是最困难的,学生以前未曾考虑过怎样用镜头来表现剧本内容,未曾体会过镜头与文字的差异:有时一段复杂的文字只需要一个长镜头就可以表达,有时一句短短的话却需要几个分镜头来体现。一组学生一般只有一部DV摄像机,这更增加了构思分镜头的难度。学生要学会像导演一样去思考镜头的机位、演员的表演,以及影片的蒙太奇思维等。这一过程是最具“头脑风暴”的,学生的创造力也就在此中得到不断提高和升华。

传递正能量

一部微电影,要表达什么、弘扬什么,是创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小学生涉世未深,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对于事件的对错、现象的美丑辨别不清,所拍的内容大多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没有明确的观点,有时连自己拍摄的微电影要表达什么都不知道,这时候教师要耐心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对所要拍摄的内容进行研究:影片中的人物做法对吗?你对影片中的故事有什么看法?影片结尾对人物或事件的对与错是否有明显的观点表达?让学生在创作小组中交流探讨,或向家长请教,或在书籍和互联网中寻求答案。经过思考和探索,学生制作出来的微电影就会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作为创作团体中的一员,学生在创作中思考、探索,对影片内容深有感触,所受教育也最深,而其他学生在观看影片时,由于与创作者年龄相仿、心理特点和想法相近,加上影片内容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因而更容易引起共鸣,更容易接受影片所要表达的观点,从而实现正能量的传递。

磨炼意志力

一部微电影的制作,撇开其他步骤不说,单“正式拍摄”就已经花掉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小学生控制能力差,拍摄过程容易笑场,拍一个镜头可能要NG好几次;一个小组一般只有一台摄像机,对某些多机位拍摄一次就能拍完的镜头,实际操作中学生要停下好几次,利用仅有的一台摄像机从不同的机位来拍摄,演员也要重复演几次,这无疑增添了拍摄的难度,延长了制作时间;学生的拍摄时间一般定在周末,如果其中的某位学生不能如约前来拍摄,那下周同一时间整个团队未必能按时继续拍摄,原因可能是某位学生的家长要带小孩出去办什么事,也可能是另一个兴趣班时间有改动等。微电影创作其中的一个步骤就已经如此耗时,可以想象,完成全部创作对小学生而言是多么艰巨!确实有不少学生因为困难而中途放弃了,但也有更多的学生坚持下来并成功制作出一部部微电影,他们的意志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磨炼,得到了提高。

建立团队意识

校园微电影创作,是一个团队的运作:它需要组织者的统筹帷幄,也需要队员的分工协作;它需要队员有铁的纪律和精确的时间观念,也需要队员有强烈的团队意识,顾全大局,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而以上这些,恰恰是大多数小学生所欠缺的。校园微电影创作,让学生“不得不”去建立这种团队意识,否则将无法如期完成创作。笔者执教的班级有个以陈圳晓同学为首的团队,准备拍一个反映老人摔倒后该不该扶的微电影《扶不扶》,笔者本来对该团队抱有很大的期望。三周以后,查问进展,竟然连一个镜头都没拍出来,究其原因,说第一次是陈圳晓迟到,第二次陈圳晓临时换角色,一个队员因为自身的角色由男2号降为配角,想不通而闹矛盾;第三次是一个队员没来,原因是“陈圳晓第一次也迟到了”。哭笑不得后,笔者只能把队里的成员全部找来,告诉他们:团队就是一台精确运转的机器,每个队员都是机器的一个组成部件,虽然分工不同,但是同样重要,缺少其中任何一件,机器都不能正常运转……这个团队最终如期完成了创作,作品虽不太理想,但还算完整。笔者觉得,能够让学生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学会去建立起团队意识,也就足够了。

提高综合能力

在专业电影拍摄中,场地、饮食、时间、道具等都有专人安排。小学生拍摄微电影,则要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统筹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笔者把以上这些统称为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是逐步培养出来的,如拍摄过程队员内部有分歧,要学会去调解;节假日要进校园拍摄,要学会与门卫沟通;有些镜头需要“群众演员”,要学会去寻找等。通过处理这些问题,每个队员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团队组织者无疑是受益最深的,某些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表现得异常出色,李煜炜就是其中一个。在拍微电影《青涩爱恋》时,她的团队原定于在暑假期间开始拍摄,没想到女主角临时被家长带回老家去,李煜炜主动打电话与女主角的妈妈沟通,“晓以大义”,最终成功地把人“要”了回来。另一次是她的团队无法在上午完成预定的拍摄任务,下午又有队员要上兴趣班不能继续拍摄。李煜炜果断地决定利用中午时间完成拍摄,但是吃饭成了问题:回家吃吧,不够时间拍;在外面吃吧,又不够钱。她聪明地给笔者打来电话,让笔者代向学校门卫借钱,最后大家吃上了饭,顺利地完成了拍摄任务。她们的作品《青涩爱恋》最终代表学校参加了深圳市首届“雏鹏奖”校园影视大赛。

在辅导学生校园微电影创作中,笔者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拍出来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你的拍摄经历却是最美的。”只有经历过艰辛的拍摄过程,才能体会到个中的酸甜苦辣,才能让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校园微电影创作,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优化学校德育途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纵深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为了反映新时期教育发展对学生提出的需求,北京市建立和完善了具有首都特点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评价机制和推进策略,了解实践现状和问题,扩大成功经验的应用范围,推动了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构建符合首都特点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研制了北京市小学生、初中生、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作为全市推进的指导性文件;形成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体系,突出描述性评价语言运用;构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体系,特别重视发挥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的作用;呈现学生本人、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社会机构人员参与的多主体评价体系,学生本人是主要的行为记录者和评价者;探索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分别研发初中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小学生评价手册,供北京市所有中小学生使用。

市、区(县)、校级层面的主要推进举措

1.市级层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举措

基本形成了市、区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指挥协调,市、区县两级教育科研部门专业支撑,学校领导和教师全面组织实施和管理、全体学生和家长参与的组织管理机制;组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市培训,区县教委、信息管理人员、学校领导、教务人员、德育主任、教学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代表、任课教师代表等参加培训;分别研制了小学生、初中生、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手册,加强对实践的专业引领和支持;构建评先表彰激励机制,实施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选,挖掘区县、学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新举措,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采用调研指导、专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方式,积累经验、把握现状、发现问题,实现稳步推进。

2.区(县)级层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举措

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组织机构保障体系,部分区县教委要求学校提出制度管理和保障具体实施意见,如顺义区采用区、校、班三级管理体制共同推进;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控指导机制,部分区县教委将评价纳入到教育督导,每三年对全区此项工作进行督导,如通州区建立“理念认同与过程支撑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分层负责与信息沟通相结合”的监控机制、“重点指导与典型示范相结合”的基地校辐射引领机制、“搭建平台与整合组织相结合”经验共享机制等;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专题研究,以课题研究或者专题研究方式重点探索,以点带面,如房山区开展学业评价专题、评语词频分析等研究,公布系列研究专题由学校选择并纳入区“十二五”课题申报规划。

3.学校层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举措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领导,多数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干部、教学干部为副组长,各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监控调整。

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如班主任、任课教师学习领会评价的优秀思想,明确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人员、评价时间等系列问题;家长知道应该评价什么,提高家长思想认识,理解和支持评价工作;学生学习和理解评价内容及其要求,掌握评价方法和技巧。

开展富有特色的以校为本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如北京育才学校探索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索班级管理层面借助导师制、班主任牵头协调等推进策略。

将评价内容与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班级建设、校外教育等相结合,将评价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如大兴第二小学将感恩、合作、诚信、责任、包容、快乐作为评价内容并分年级实施。

开展丰富活动为评价搭建平台,把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计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环保活动、读书活动等大型活动,为评价积累了更多真实资料信息,提高了评价的实效性和真实性,如大兴第二小学通过举办科技节评选“科技小明星”,读书节评选“读书小状元”,体育节评选“最佳投篮手”“运动健将”等。

对评价中的难点和重点做系统研究,如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的“小学生作业评价”,研究形成了作业总量监控体系、评价方法和方式有了“微创新”,对作业内容进行改革,初步建立学校作业评价监控体系;北京市赵登禹学校的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研究,增加了教师学科诊断评语、期末总结及素质评价的自评和他评、不同阶段的学习成绩表等内容;通州三中探索了综合素质评价服务班级自主管理研究,细化“六大维度”并使电子平台成为班级管理的有效工具。

推进成效

第一,引导各级教育管理者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评价观,带动学校管理、教育模式、学生活动等一系列改革,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学生家长的教育合力明显增强。

第二,构建了具有首都特点的、较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电子平台、组织领导管理模式等),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可行提供根本保障。

第三,率先建立了“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形成了《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翔实、客观的定量和定性依据。

第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并不断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行为表现,不断地获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信息,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促进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第五,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发展。教师逐步转变评价意识,学会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们认识到“我们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简单的结论或与他人比较,而是通过评价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形成并完善自身的素养,使综合素质评价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并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总之,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要不断修订、完善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评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使其能够及时、恰当地反映北京市教育发展趋势;深化、提升理念和认识,让教师辩证地看待教育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不断加深理论认识和探讨实践推进模式,培养教师掌握评价方法和技能;总结和推广实践中的典型经验。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我见

传统的评价制度,就是“百分制”,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也可谓“一张考卷定乾坤”。学校为了适应这种评价制度,只开设必考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而不考试的科目,如音乐、美术,形同虚设。学生也一门心思学习语、数、外,整天就是读、写、背,一个个都被训练成了考试机器。这种评价制度下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学生潜能的发挥,掩盖了学生发展中的许多不足,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与“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势在必行,综合素质评价应运而生,代替了传统的评价制度。我们学校在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小学生成长记录袋,简称记录袋

学生在每个学期都会拿到自己的成长记录袋。记录袋中有以下主要内容:

1、成长写真,记录学生的身高、体重、视力等情况,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了解,重视身体健康。

2、学科课程过程评价,包括品德与生活、体育、艺术(音乐、美术)、英语、语文、数学、科学。

a记录袋上对学生的品德评价要求很细,从生活能力,如自己会穿衣、整理书包、搞好卫生,到学习能力,如自觉读书、独立完成作业,专心听讲,再到思想教育,如热爱祖国、孝敬父母、语言文明等等,几乎包括了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学生逐条核对剖析,寻找自己的不足,改正不足,不断提高自己。

b对于上级规定开设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都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语文、数学学科每学期进行四次评价,其它学科进行三次。教师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期末考查,进行学期总评。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语文、数学每学期评价两次,其它学科评价一次,教师从上课、听讲及提问、发言情况、带齐学具、预习复习、作业完成情况及作业质量、坐姿、课外阅读、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节奏等方面全面考查,给予综合评定。评价结果均记入成长记录袋。

c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而身体素质又分体育、卫生习惯和体育运动成绩两个方面,学校每天对学生的卫生检查,周周评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评定,坚持平等与发展性原则,在肯定学生外在行为的基础上,把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以概括、升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d劳动技能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与习惯及劳动技能的初步掌握情况,劳动课成绩,由劳动课教师随堂进行三次评定,期末得出成绩。

3、成功的足迹

在这一栏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激励手段对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发展,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动机得到形成、深化和发扬。

无论是对哪一科的评价,都不再依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是采取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形式。评价的结果也不再是分数了,而是A 、B、C这些等级符号。

记录袋评价,是全方位的、动态的、发展的评价,它反映了学生在某一学科、某一方面的努力进步与成就,突出了激励的作用。给每个学生建立记录袋,改变了原来纯书面评价为各方面综合评价,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

二、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简称评价手册

录每一名学生每一学期中各项素质的发展情况,主要内容有: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等。现在我只针对其中的科学文化素质,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以前每到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都会统一打印一份《家长通知书》,上面详细记录了在本次期末考试中每个学生各科考试的得分,以及在全班同学中的名次。这种评价方式。严重伤害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掩盖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特长,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手册中对考试科目的评价,则更注重能力,从各方面、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考查,这样做,就把学生的平时表现也列入了评价的范围之中,给了学生更多表现的机会。避免了一些学生平时表现不错,考试时因种种原因没考好而给予较差的评价。

另外,评价的结果也不再是冷冰冰的分数,而换成了优、良、及格等级评价,“等级制”代替“百分制”,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人文关怀,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就以我的感受为例吧!我们班共有学生36人,总体素质较高,我经常对同学们说:“在我眼中,咱们班没有差生,个个都是优秀的。” 话虽这样说,但考试时,就算考得再好,也总得有人得第一,有人得倒第一吧!一个优秀的孩子考了倒第一,心里是绝对不好过的。以前根据考分公布名次后,有的学生家长就找到我,说他的孩子这次排在后面了,能不能让孩子留级?我一再说,您的孩子很优秀,可能别的学校的第一名还不如他分高呢!可家长眼里只看到排在后面的名次,耳朵里根本就听不进我的话去。用上评价手册以后就不同了,不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再给学生填写等级时,我脑子里想到的全是学生的优点,几乎各个学生都得“优”。学生拿到评价手册后,人人喜笑颜开,浑身是劲,学习起来就更加努力了。

评价手册上教师评语全部用第二人称的语气来写。一个星期即将结束,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怎么样、有什么进步、有什么不足?我都会以一个朋友的口吻写下来,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降低身段,用亲切的语气,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指出学生在那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仍需努力。这样学生会感到教师与自己是亲近的,教师提出的批评也乐于接受。

综合素质评价摒弃了传统评价方式的缺点与不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能形成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评价结果,更好的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浅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评价制度与素质教育的不适应已逐渐显现出来。我国中小学评价学生的重心在于甄别与选拔,缺乏合理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我校的一些教师在教学上,也往往注重语数外三门学科,轻视其他学科的素质;教育管理方式则趋向于松散自由,学生各方面素质没有得到均衡发展。而这,皆缘于缺乏一种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个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在评价中享受快乐,享受成功。我教育学生《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不是为了单纯打成绩,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同时,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能增进他们间的了解,让家长对自己在家的一些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

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则。对此,我的理解是:“面向全体”是相对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讲的,指的是让每个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发展机会;“全面发展”是相对与学生来讲的,从学生的个人角度看,指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全方位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以求得自身不断发展,从学生的集体角度来看,指每个集体都得在各方面均有人才出现。开学初,学生拟订的目标,有利于让教师进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助于教师及时向学生提供本身发展迫切需要的“营养”。

二、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期末素质综合评定的指标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又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原则下制订出来的。它随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学生全程参与了评定,在评定过程民主化的同时,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主人翁精神奖的设立,更是为了引导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促使我们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转化。

三、德育为首,育人为本

对于人的养成来讲,“德”是首要的。我将德育指标渗透到各项目之中,使每个项目都有德的要求。基于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我校制定小学生行为习惯星级达标方案。本着构建和谐校园,关注学生发展的目的,遵循从小、从严、从细、从长的养成教育方法,着力学生三大习惯的培养,选择了十二个方面的习惯内容细化要求,努力培养会生活、会学习、会做人的“六星”智慧少年。

四、用“心”写好学生的作业评语。我校积极创新作业评语方式方法,要求教师写出等级和有针对性的鼓励性评语

一是对于不认真做作业的学生,采用督促式。如:“这是你做的吗?你的水平应该没有这么低吧!老师相信你把错的都能做对。”

二是对于作业出现错误的学生,采用惋惜式。如:“真可惜,如果不是错了这里,‘优’肯定属于你;多不容易,最难的地方你都做对了,由于马虎,才做错了这一步;今次太可惜,你的作业只出现了一点点失误。”

三是对于作业进步较快的学生,采用鼓励式。如:“你的作业进步真快呀,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超过更多的同学;你的作业进步真快,继续努力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成为班里最棒的同学,加油吧!”

此项举措实行后,学生的作业整齐了,字迹清楚了,正确率高了,密切了师生间的感情。

五、发挥学生个人特长

学校每学期都要围绕德、智、体、美、劳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设计许多表现自己展示才能的舞台。每开展一项活动,都设立一定数目的“精英奖章”,如体育节活动,我们就设“体育章”“艺术章”;学习竞赛活动就设“学习章”,劳动比赛就设“劳动章”。活动结束后评比、总结、奖励。学期终结时,“六星”智慧少年活动和“精英奖章”活动评出的特长生,结合校内外综合表现,评出“三好学生”及“单项积极分子”。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一个较大工程,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摸索、反思和改进,愿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泵。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浅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摘 要】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不仅仅只应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关心学生能否在各种考试中的名次,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和个人的素质的发展。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综合化需求日益增加,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也必须有所调整。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

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对评价体制进行调整。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不仅仅只应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关心学生能否在各种考试中的名次,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和个人的素质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调整,有利于让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因材施教;有助于教师及时向学生提供自身发展所需的“营养”。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综合化需求日益增加,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也必须有所调整。

一、评价内容的人性化

由于不同年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要求,即使是相同年龄段的每个学生在相同领域发展水平依然存在着差距,因此,评价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统一要求,达到基础教育所要求达到的目标,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年龄段的差异和同年龄段内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不同的学生多元化的发展留有一定空间。这就要求必须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解,按照低、中、高拟订出不同年龄段的评价内容,具体实施中还要特别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兼顾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起点,如:“按时完成作业,学会自我检查”这一指标,表现好的同学目标允许是“坚持仔细检查、争取一周作业全对”,表现稍微差一点的同学的目标允许是“学会自我检查、争取连续三次全对”。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允许其以不同的发展速度,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的现实条件,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逐步提高。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内容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于是,班主任不该拥有唯一的评判权,学生本人、同伴、家长、班主任、学科教师等都应该成为整个评价中的多元主体,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班主任评价的状况,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应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的主体可以拥有各自的评价权。如生活方式中的“早睡早起、作息有规律”就应由家长为评价主体,而“乐于交流”中的“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则由同伴为评价主体。

三、评价方式的趣味化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应采取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增强评价的效果。可以选择 “苹果熟了”、“欢乐的小脚丫”、“雏鹰争章”等有趣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发展小目标写在上面,时刻提醒自己为着目标努力前进,并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让一个个成熟的红苹果、一个个欢乐的小脚丫、一枚枚奖章成为同学们成长的见证。此外,学生可以邀请家长、教师等参与活动;在评价的标准上,多把尺子进行衡量,尽量展现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

四、评价标准的具体化

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内容涵盖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涉及到一些具体领域,如“道德品质”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物、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诸方面。显然,这只是给我们划定了一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基本范围,然而要通过评价将这些丰富的发展内容转换为学生的个体素质,还必须构建具体的评价目标体系。

基于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目标体系可以从品德习惯、学习能力、合作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五个要素来建构,这五个要素又可根据其涉及领域分为若干要素,每个要素应再列举出若干关键表现,突出阶段性和基础性,如“诚实守信”,可将其具体描述为:认真完成作业,不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不说谎话,有错就改;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评价与日常行为表现联系起来。

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一个较复杂工程,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反思和改进,愿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凝练小学生综合素质

数学课堂就是数学+活动。我经常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一、利用问题情境,提高推理能力

【案例1】当今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盲从教师,盲从课本结论现象较为普遍,学生重模仿,轻探索,学习缺少独立的思考、判断和推理。我在小学一年级《统计》的教学中努力改变了这一点。

师:下面是四年级摘松果比赛的统计表。(电脑展示比较统计表)

班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数量 30个 39个 35个

生:小朋友认真观察,看谁能根据这个表格提出数学问题?

生1:哪个班级摘的松果最多?

生2:一班比二班少摘多少个松果?……

画外音:小朋友,这次摘松果比赛,我们四班得第二名,你能猜出我们摘多少个吗?

全班沉默。教师引导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再汇报。

生1:二班摘39个是第一名,三班摘35个是第三名,四班是第二名,应该是38个。

生2:还可以是37个、36个。

生3:我觉得,四班如果摘35个,也是第二名。

生4:反对!四班摘35个就和三班一样多,怎么会是第二名呢?

师:四班摘35个松果,是不是第二名呢?小组讨论后再发表意见。

学生小组讨论民主、热烈,各抒己见。

生:如果四班摘35个松果,就和三班并列第二名。……

【评析】教学《统计》时,我创造性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了“摘松果比赛”的问题情景,并把它设计成一个统计表的形式,一些条件用画外音来表达,整个教学环节呈现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根据表格的内容来提数学问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富有挑战性的。特别是“四班摘的松果是多少个”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思维上的冲突。38、37、36个都是第二名,学生一下子就接受了,但35个是不是第二名,学生在这里遇到了困难,产生了分歧,有了争执。教师把握机会,组织学生讨论,这个讨论是必要的,也是适时和有价值的。这里融入了小朋友的猜测与推理,使他们的推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

二、巧设游戏活动,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案例2】小学四年级《确定位置》一课,当学生认识了数对、了解了数对的特点和周围位置间数对的联系,并能够利用数对准确确定自己和同学的位置后,我大胆的设计了一次较大型的游戏――找座位。让学生根据自己拿到的数对找到新座位。

师: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人或事物的位置,下面我们来做个数学游戏。

师:请大家打开学具袋,里面有一张卡片,卡片上是用数对表示的,你的新座位号。请同学们根据它先想一想,再看一看你的新座位在哪儿?

(学生观察手中数对后四下张望)

师:下面老师放音乐,大家脚步轻轻,踏着节拍,看谁能又快又准地找到自己的新座位,开始!

(大概几秒钟后两个学生焦急地找到我)

生:老师,我的数对信息不全,根本无法找到自己的座位。

(其余学生坐好后)

师:请大家看这两个座位号(,1)、(4,),存在什么问题,能确定他们的位置吗?

生1:第一个数对有行无列,我知道她在第一行,看第几列的第一行空着,那就是她的座位。

生2:第二个数对有列无行,看第四列的第几行空着就是他的座位。

师:那你们能帮忙看一看把他们的数对补充完整吗?

【评析】这个游戏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运用知识的空间,并在游戏中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经过学生们地分析,数对不完整,有的缺行,有的缺列,只有在大家都坐好后,根据空位才能确定这两个同学的位置。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游戏既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又强化了新知识技能地应用。

三、合理安排探索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案例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前简单的问答式教学,关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选择了值得探索的实例,在充分的操作中发现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师:请你选择我们准备好的学具,用拼摆或割补的方法,以四人为一小组探究三角形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好,开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参与到小组中进行指导。

全班交流。

师:你们是利用什么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来推导的呢?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说说,希望他们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要注意听,听听他们的结果与你们的有什么不同,如果你有疑问可以向他们提出。

依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到的情况而定发言顺序。

生1:拼摆法: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我这儿也有两个直角三角形,怎么拼不成你说的图形?(教师拿两个不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操作。)

生1:我们用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师:你怎么知道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生1: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就可以知道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生演示)

生1:我们还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边演示边说)

生2:拼摆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边演示边说,教师和其他学生随时提问。

生3:拼摆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4:割补发:沿三角形中位线剪开,将上面的小三角形旋转180度,也可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演示旋转过程)

【评析】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操作、展示的机会,使他们不仅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还同时提高了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营造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语言环境

摘 要: 营造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语言教学环境,构建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为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科学合理地创设良好的文化情境,增加师生间对等交流学习的机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增强探索新知识的勇气,以素质教育为优秀,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实践 综合素质 语言环境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宽松学习环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正确理解教师知识传授的接收效果和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的相互促进关系。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强化小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记忆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有关教育专家指出,构建现代师生关系的优秀要求是学生与老师平等。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们丰富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最佳阶段,是唤起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语言方面创造力的启发和培养,指的是为小学生创设能够即时被鼓励,有效促进孩子们的形象思维的发展,构建良好人文环境与和谐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挖掘学生富于创造性的语言表达智慧,打破传统教育教学影响模式下的教师完全给予。学生只有认真听课、被动接受,才能进一步有效提高语言学习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最关键的问题是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激发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兴趣,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文化修养充分发挥教材中文学语言的魅力,从心灵深处感化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孩子们掌握语言的实际情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教得实,学得更实。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建构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具有人文情境化的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孩子们就能够很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小学生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氛围的构建方面。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促进自主学习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立足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固定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变被动的认真听讲为师生教学互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的一个弊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启发和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小学生面前像说书人那样无休止地讲解,同时要求学生安静地认真听讲,只是知识性传授方式,只局限于机械记忆和正确识记知识点,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几乎都有固定模式。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反映,小学生几乎在语言运用方面都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语文教学效益长期难以提升。主要是因为不注重变换方式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和引导,每次语文课程教学实践,只是教了一些孩子们应该学的东西,孩子们在这一教学活动中究竟得到了什么启发,教师自己心里是未知数。虽然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搞一些知识互动等创新方法,但教师根本不思考所选的内容是否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尽管语言活动离不开改编和仿编,以故事辅助教学无疑使学生的语言思维得到一定发展,但收效不是太理想。通过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索,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小学生语文能力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抛弃概念化的理念,不能机械地灌注知识要点,应该创设相应的文化情境,让小学生在积极互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接受知识。过去一些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只停留在对学生审美情趣的表象感知,没有从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出发,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因,促使他们感受、领悟生活中语言的美感力量,而是教师把自己认为较好的“字、词、句”,凭主观意识强行地“注入”学生的头脑。往往是老师觉得其中某一句很优美,就命令孩子们学习。其次是教师对教材的优秀内容理解不透彻,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只注意到教材表层所叙述的事件、描述的词句,很少考虑教材自身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刻价值,只知道必须是这样而不能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很难挖掘出教材传递给孩子们的“如何观察事物”、“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由于对小学语文教材的钻研不透彻,把握不好优秀内容的主线,自然无法理想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较好地开发智力,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实施教师科学评价

学生语文课的成绩相对于其他学科见效慢,是长效性和连续性的教学成果的体现,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效能相对于其他学科不明显,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良好的心理准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通过创新发展的教学行为体现,包括语言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语言、有效学法的指导和教学效果检测反馈等,这一切都需要营造充满人文情趣的课堂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现代师生关系的优秀要求是学生与老师平等,尤其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才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实效,让语文教学成为孩子们今后成长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正确评价应该更加关注实际效果,评价标准应该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目标,主要考虑教师能否有效引导学生开拓创新思维,看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更加关注小学生的语言自主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强化,看每一个班级的整体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探索创造性的语言教学实践活动,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而不断努力。大量事实证明,教师对小学生所作的评语,尤其是在课堂上当众作的评价语言会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教师一定要慎重对待。教师必须在观念上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不要以为面对的是小学生,就随便批评,不注意话语的准确性,不讲求评价的科学性,必然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发展的关键是要在传统教育教学经验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创新与探索,创新需要探索精神,更需要文化氛围和良好环境的支持。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改革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小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让他们由被动教变为主动学,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探索,提高教学实效,为加强素质教育、培养有用人才奠定文化基础。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摘 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就是德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育人过程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德育工作的诸要素在学生的各个阶段实现有机结合,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功能表现在可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也可以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诊断功能表现在它可以鉴别学生思想、行为的优劣,让学生不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关键词:德育;素质评价;原则

在经济日益发展和科技快速进步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形势的需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育人过程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我在落实德育序列化教育,构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目的及意义

1.1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并为全面了解和检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更好地组织开展德育序列化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

1.2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导向动能和珍断功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功能表现在可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也可以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诊断功能表现在它可以鉴别学生思想、行为的优劣,让学生不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1.3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进一步检验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教育学生提供科学的依据。

2、综合素质评价制定的依据

2.1理论依据

人的个体心理主要有两个方面,即“需要”和“激励”,“需要”是马斯洛的学说,共有五个方面,“激励”有两种:一是行为激励,二是认和激励,我的依据是美国赫茨格的狭义激励论。激励分三个方面: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感情激励。感情激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创造一种气氛,使人情感及内心世界变化,这个综合素质评价就是遵循这三个方面制定的。

2.2内容依据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依据中学生德育课程标准、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及相关内容进行制定的。

3、遵循原则

3.1以人为本的原则。

3.2科学性的原则。

3.3导向性原则。

3.4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原则。

3.5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

3.6语言激励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4、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五个方面: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学习习惯、个性心理和遵纪守法,五个方面共24项,内容分年级体现了科学性、层次性和连续性,评价手册除了学生自评互评以外,还有家长助评。体现了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思想。

5、实践与探索

在教学资料上,我看到了襄樊市樊城区教委选了三所代表性的学校进行试验,一所是松鹤小学、一所是牛首镇竹条一中、一所是樊城区最好的中学三十五中。从试验到现在将近两年的时间,而这次试验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松鹤小学,两周一次小班会,班会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主持,学生首先自评,然后学生互评,现量化,每次班会老师订出一个主题。竹条一中每次评价后评选出进步最快的学生然后把对学生的评价反馈给家长,三十五中评价出星级学生(分五种一、学习进步最快,二、品德进步最好,三、是最有创意,四、劳动最积极分子,五、综合素质最优。)实施评价方案后,他们不仅认真的做自我批评而且认真的帮助别人。这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6、一些感受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政策,是全面反映中小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提升运动与健康品位,审美与表现能力!

7、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与实施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面向不同的有差异的学生,开发人的多种潜能,要坚持综合的、全面的、经常的评价。

7.1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内容

我认为把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确定为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并与学科学习目标分离,最后确定“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研究性学习能力和运动与健康”6个维度,“文明礼貌、自尊自信、团队精神、审美情趣、良好体质”等18个要素。

7.1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学生和教师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除研究性学习能力外,每项均进行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

8、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综合素质评价能否扎实有效开展,关键在于对其价值的认识,我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毕业与开学,而在于它能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应追求“高附加值”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8.1综合素质评价能深化办学理念,形成稳定和谐的评价文化

8.2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使评价的价值进一步得以延伸。

8.3综合素质评价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格与学力基础

9、综合素质评价的深化思考

综合素质评价伴随新课程改革而产生,它也必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完善而完善,经历几年的综合素质评价,看到了评价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向作用,显现了评价改革对课程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助推力,也引发了我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进一步思考。

9.1寻找综合素质评价价值的平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育”“许”统一

9.2探索综合素质评价触角的延伸,构建综合素质评价的系统工程

9.3走出综合素质评价的两难境地,促进评价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目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学生的毕业和升学中要么“硬挂钩”,要么“软挂钩”,“硬挂钩”导致评价仍然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的工具,为高一级学校选拔服务,不如不改;“软挂钩”导致走过场,起不到评价与考试导向素质教育的作用。如何走出这种两难境地,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机制和结果运用的执行体系。一是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考核观念;二是要建立教师和学生参加综合素质评价的培训机制,实现公平、公正;三是要加强社会舆论导向和宣传工作,促进家庭和社会评价观念的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营造良好氛围;四是要建立责任追究与处罚制度,完善学生申诉制度,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质量监测的融合

【摘 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质量监测在其提出背景、优秀目标、优秀内容等诸多方面存在相同之处,且实践表明,找准二者的结合点便可促成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质量监测的有效融合。我们期望借此能够切实发挥二者的引领与导向作用,从而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推进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优化学校整体工作、促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纵观近年来我国各地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情况便不难发现,除个别地区走在前列外,大多数探索者依然对如何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感到困惑与茫然。

为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作用,不少地区都尝试着将评价结果与学生的毕业或升学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如果评价结果不影响学生的毕业或升学,就很难引起学校、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足够重视,使综合素质评价沦为“花架子”。但另一方面,在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保证,相关制度也远不够健全的情况下,盲目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学生的毕业或升学“挂钩”,又很容易受到人们的质疑,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当然,我们不能一直纠结于要不要“挂钩”、是“软挂钩”还是“硬挂钩”等问题,而应该从其他角度来探索新的推进策略。

200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北京成立。随后,各省、市、区也纷纷成立了相关的评测机构。2010年,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测中心成立。随着具体工作的逐年开展,我们惊喜地发现,教育质量监测与综合素质评价存在诸多异曲同工之处,二者的有效融合无疑有助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与推进。

一、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质量监测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它们都是为了克服“唯成绩论”而提出的。20世纪末期,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趋势愈演愈烈,应试教育带给广大中小学生的不良影响日渐凸显。在这一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概念应运而生,综合素质评价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由于缺乏全面、科学的教育监测与评估,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又长期存在着单纯以中高考成绩来衡量地方“教育政绩”的倾向,那些原本只能承担选拔性功能的高利害考试被异化为当地教育质量的“晴雨表”,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期望借此能够正确、宏观地把握全国中小学生的教育质量状况。

其次,它们都是以“诊断指导促发展”为优秀目标的。在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就是要客观地诊断出中小学生在学术能力及非学术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况,了解其优势与不足,并通过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其优秀价值取向在于引导、促发展。而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也是以获取数据信息,对教育教学现状作出诊断,进而提供改进策略和决策依据为目的的。

另外,它们都以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优秀内容。尽管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略有差异,但近年来,人们大多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依据,来展开各自的研究与实践。通知规定,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科学习,即考查学生是否达到各学科课程标准所列出的学习目标;二是基础性发展,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大维度。而据报道,“中国近几年积极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监测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水平和学习素养、艺术素养等六个方面,这不同于常规的学业成绩考试,监测的是学生全面素质状况。”二者的内容一致性可见一斑。略有不同的是,除学生综合素质这一优秀内容外,教育质量监测还涉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当然,教育质量监测与综合素质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二者现阶段的操作方式上。据了解,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大多以档案袋或评分表为工具,通过学生、同伴、家长、教师打分或写评语来得到评价结果;而教育质量监测大多以试题、问卷或量表为工具,通过施测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来获得监测结果。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质量监测的融合,找准二者的结合点很是关键。

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质量监测融合的实践探索

尽管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质量监测具有融合的可行性,但在现有的评测技术条件下,能实现二者有效融合的切入点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今年的尝试并不求全责备,而是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优秀要素中,选取了一些可以通过试题或量表来测量的维度进行监测。例如,作为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创新能力”,主要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活动三方面内容。心理学研究已表明:在创新能力的各组成部分中,创新思维是优秀;而与创新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发散思维。基于这种“由宏观到具体”的思路,我们选择了创新能力中的几个“点”,借鉴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及发散性思维测验的部分内容,来设计本次监测中有关综合素质的某些问题。虽然最终得到的数据无法全面反映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无疑可以传递出这样一种信号:综合素质评价即便不与学生的毕业或升学“挂钩”,它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愈发受到重视;教育质量监测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考试,它所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见,加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质量监测的融合,不仅有利于二者引领与导向作用的切实发挥,同时也有利于两项工作的深度推进。因为评价离不开客观的监测数据做支撑,监测也需要科学的评价框架做指引。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构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摘 要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仅能够从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体质、社会适应能力、劳动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教育性进行判断还能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教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各种潜能的辨认、开发和激励,关注每一个学生“闪光点”,评价内容应力求多元化,评价方式趋于多维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体质、社会适应能力、劳动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教育性进行判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机整体,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反映,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1.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潜能为途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系统工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既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能发掘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既评价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需求,又有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勇气和自信。综合素质评价在客观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运用的同时,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此,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准确、多元的评价能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全方位的提升,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教师业务提升的需要

传统评价惟分数论,使教师的培养思路总以考试为指挥棒,忽视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以新课程背景下的人才观、质量观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等现代教育理念作为评价的理论基础,多角度的审视学生,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评价观念,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强调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和生存能力,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运用评价的诊断功能,通过反馈信息,不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体系既重视人才的知识专业化水平,更注重人才的创造能力水平;既重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重视人才的多元化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时代挑战,综合国力,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招生学校要求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考录取的参考,加强了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培养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国家选拔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3.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学校立足整体,彻底转变办学思路:对学生整体培养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终结性评价转为多元化的评价;从“唯分数论”变为量化积累,从量化积累过渡到质的评价。对学生多元、质的评价,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校际间的竞争,激发学校开发符合本校特点的校本教材,优化办学资源,使校际间形成良性竞争环境。

二、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这就需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构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遵循尊重学生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这一点特别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拿一个简单的比喻句来讲,学生会经常给你新奇的比喻,我们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2.赏识教育与幽默批评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赏识教育”的优秀内容就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给与表扬。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但是每个学生对赞扬的“渴望”都是一样的。渴望赏识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课程标准》里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评价要饱含教师的赏识与期待。我们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要有信心,要充满期待,得体幽默的批评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良药,使学生感受老师的关心、信任与支持,从而迸发出改正缺点、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批评时巧用幽默,不仅能避免师生矛盾,还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在愉悦的情境中得到感悟。

3.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充分把握激励性原则,将量化积累与质的评价相结合。比如作业评价,对作业的批改不仅关注结论的合理程度,更关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思维亮点”、灵活性、创造性,发现一处即大加赞扬,放大亮点,“扬其长才能避其短”,以积极的评价语言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作业走向社会。

总之,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工程,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和改进。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浅谈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主体。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生评价决定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情感,决定着教师对待学生的举止言行,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考察方式等。可以说,有怎么样的学生评价,就会塑造出怎么样的学生。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下面结合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对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几点看法:

一、开阔评价视野,实现全人评价

传统教育着眼于筛选人,素质教育着眼于发展人,要求把评价的视野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感状态等领域,做到知、情、意、行综合评价,实现全人评价。考核时实行新的等级制的评定制度,取消“百分制”,把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了较宽松的环境,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感兴趣的知识,去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等级评定中,我采用等级加评语加符号的评价方式,符号形象生动,评语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学生能更好地找出自己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解放学生,赋予学生评价的权利,实现全员评价

评价内容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于是,班主任不应该拥有唯一的评判权,学生本人、同伴、家长、班主任、学科教师等都应该成为整个评价中的多元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班主任评判的状况,特别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让学生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的主体可以拥有各自的评价权。如生活方式中的“早睡早起、作息有规律”就应由家长为评价主体,而“乐于交流”中的“能和同学友好相处、能和小伙伴说心里话”则由同伴为评价。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综合评价对学生来说较全面、客观,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发展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校的“我来做明星”评比活动和《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发展手册》,我在班级内首先开展学生的自评活动,每人建立一个自我评价笔记本,每天晚上记录自己一天的得失,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和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一个变化、一次展示、一次表扬或批评等。学生的自评包括了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互评。在互评中,我发现学生在评价对方时,多是挑毛病、找缺点,是被评价的学生很没“面子”.面对这种情况,我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教育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渐渐地,同学之间的评价变了。在互评中学生学会寻找自己的不足和欣赏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学生在这些鲜活的评价中,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教师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给以适当的引导,通过分析,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做出恰当的评价,评出班内的星级人物,登上学校评比活动的光荣榜。这样作出的评价避免了教师评价的片面性、一言堂,且学生自己由被动的评价对象变成了评价的主体,体现了评价过程中的主动性,学生易于接受,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然后把评价的结果通过《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发展手册》反馈给各位家长,由家长再行评定,教师及时了解家长的反馈意见进行下一轮的评定。同时教师随时把评价的结果上报学校 ,对一些优秀学生、优秀事迹进行表彰。这种评价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反省意识,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同时,这种连锁式立体式的评价机制,全面、全程地关注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小学生在初级的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好的习惯的养成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众多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中,口头评价应该是教师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最有效的评价方式。教师的口头评价应避免过“滥”,过“露”,过“淡”过“假”。教师的口头评价,应该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以有声的语言、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感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励被评价者。

2、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应该注重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给了学生评价的时间,学生的评价苍白无力,这是学生不会评价的结果。让学生学会评价,教师的课堂评价要有示范性。在评价中,应该提醒学生尽量寻找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处,以利于自己的不断提高。同时,学生通过角色互换,互相交流,既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又要勇于说出对某个同学、某件事的不同意见和看法,从而提高鉴别、评判是非的能力。

3、整个评价过程应该重视学生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只有关注过程,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为了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简单、易行,阶段性评价可主要以直观的物化成果呈现,终结性评价则除了呈现等级评定、综合性评语,还应注意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应附有综合素质报告单、标志性成果记录卡和学科教师赠言,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轨迹,清晰把握学生在某个阶段的成长状况,直观看出学生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家长准确掌握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信息,更清晰地引导学生反思,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4、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不同特点。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评价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应重在鼓励其敢读、敢说,对基础好的学生,应鼓励其挑战、创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重要的是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到他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最充分的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的事情上,达到他们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的成绩.” 这段话的优秀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在不同项目上表现或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而当这某一方面取得成功时,必须得到充分肯定,只有这样,才能继续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一项又一项的努力争创,直到取得成功。

在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评价制度的改革确实起到了激励、促进学生全面、生动、主动的发展的作用,使每个孩子人人有特长,人人充满自信。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完全应该把素质综合评价的改革不断深入地坚持下去,使评价改革制度不断完善。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美术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有了显著的进步。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彰显了其独特的魅力。

简单地说,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结构分为学习能力、情感独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四个方面。每个方面按照知识、能力、人格发展分三个方面,体现着小学教育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方面的基础作用和21世纪的时代要求。美术教育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形成美术的整体认知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在美术学习中,学生接受的是美术的文化教育。作为美术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美术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1 美术教学促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民族的兴旺关键在创造力,创造力是时代进步的象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美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决 定了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我们的美术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喜好,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炼观察、感悟、描绘和表现的最佳素材,注意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理解创造 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及个性的发展。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环境,而美术课真是可以满足这一条件的最佳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他们不要管得过多,要放手让他们大胆探究,为他们提供一个活动的自由空间,这有助于他们主动探索和表现。同时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去尝试表达,对一些不合理的创造想象不宜批评指责,而应该循循善诱,耐心纠正,否则不但会妨碍他们创造力的发育和发展,还将妨碍其学习的自信心。

2 美术教学促进学生个性、情感的激发

对于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 并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如“你画的风景真是太有趣 了”,“你的画色彩很鲜艳”,教师应给予每个学生被承认的快乐,使学生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和热情,让学生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我们要认真考虑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和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更好地促进他们创造力的发挥 。

3 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未谙世事、 天真淳朴,教学中有意识的审美导向,可以使他们从小就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术教师要科学地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用多种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引导他们多听、 多想、多看、多做,促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逐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 美术教学促进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在美术课中,学生有机会分组进行绘画或分组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如分组完成一幅海报的绘制,这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开展一些小型的绘画作品比赛,提高了学生竞争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小组合作与竞争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等。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以上几个方面也能够渗透进去,达到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的目的。

5 美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美术教育有助于学生将文化课程的学习与生活更好的融合。美术是来源于生活的文化与艺术,学生在进行了数学、语文、自然等等繁忙的课程学习之后,纵情于美术课程中体验生活,这不仅是一种高效的调节方式,更是对生活本身全面彻底的体验、感知。

现如今,社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而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用一双慧眼观察生活,举一双巧手描绘生活,携一颗良知回归生活。使他们拥有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用美的法则去表现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不仅仅要创造艺术美,更要塑造学生的心灵美。总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中所发挥的积极引导作用进一步被彰显出来,尤其是其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综合全面地体现在了教育本质、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整体能力的落脚点上。在诸多的实践活动中都体现了美术教育的显性和隐性的独特价值。总之,美术教学在教育改革中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浅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摘 要】现在有个别校教师被学生、家长袭击,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发人深思。我们强调以生为本,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致力于突出“保护”过渡,认为对学生还不成年只能保护,不能惩戒。这实际是对教育的误解。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赏识教育、挫折教育、成功。

【关键词】评价 赏识 惩戒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对学生实行了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及时有效地消除了影响学生建康成长的消极因素,了解了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实现健康成长。

一 赏识是综合评价的基石

超导现象的发现者昂内斯的父母为了培养他的兴趣,特意腾出阁楼作为他专用的“天文台”和“实验室”。一次,昂内斯做实验时不小心使实验室着火,烧着了半座楼房,但他的父母并没有责怪他,反而鼓励和支持他继续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这样,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这就是赏识的力量。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它告诉我们的是在向别人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时候,这种批评往往是刺耳的。是难以接受的。毕竟从心理上来说,谁都希望自己的想法,做法得到其他人的肯定。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往往都是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孩子和我们大人一样,他们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而且重要的是孩子正处于心理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是不稳定的,是不成熟的,他们不能够良好的调整自己的情绪,他们不能很好的规避自己所遇到的是是非非,教师和家长的有些做法,是他们现在这个年龄多半还不能理解的。

有的时候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让我想到了农民种庄稼,这两个事情的道理其实是很相通的。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而我们老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其实是在一心一意的替孩子的成长着想。我们爱自己的这些孩子,就向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可以经常数落这些孩子的不足,可是听到其他人说起来的时候,我的内心是不愿意接受的。但是我有没有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也可以说,我们不理解“爱”我们不能好好的去感受这个字的。

可以说,赏识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每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以长处带动短处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相对而言的是抱怨教育,他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开始重新给自己定位,我开始用看待朋友,同事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孩子们。我告诫自己一条定律,只要是自己想要开口批评学生,一定要等上五秒钟,这五秒钟的时间我要让自己静心来好好想一想,我这个话应不应该说,应该怎样去说。我说过后,如果我是孩子,会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老师的批评呢?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后,我逐步把自己在赏识教育上的理解融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我深深的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二 惩戒是综合评价的辅助

我们提倡赏识教育,但也要考虑赏识所带来的弊端,这种评价对于孩子容易产生极大地优越感,从而使孩子在接受挫折和抗压力,抗挫折方面具有较弱的适应能力。虽然大家在惩戒教育是否应该更细化等方面存在分歧,但大家的共识是惩戒教育是必需的,这是人生的一大课题,人的生活不会一帆风顺的,必要的惩戒,会增强孩子的生存毅力,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接受惩罚,感知责任等方面有较大的益处。但是,须以爱孩子为基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只有当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有了特别好的沟通之后,惩戒教育的问题才不会成为问题。

很多人都会认为惩戒教育这是“差生”的“专利”,但在实际上,“好学生”的惩戒问题也引起大家关注。越是好学生,有点宠坏的感觉,不能说不能碰,这些学生个性都非常突出,自尊心非常强,有点被宠坏了的感觉。有什么问题,私下说一句可能没事,但大庭广众之下说一句就不行了,对于他们的“惩戒”更得讲究方法。制定长效机制,对事不对人,一视同仁。惩戒的出发点是为了爱,为了孩子的发展,方式、方法一定要针对不同学生而定,一定要注意惩戒的度,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一定不要讽刺、挖苦学生,惩戒要有选择性,拿关系好的、熟悉的学生“开刀”。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关爱,爱是前提,评价公平,这样,即使稍有出入学生也会理解老是的苦心。

三 两者统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途径。

孩子教育问题,人们已列为日常家庭头等大事,关爱与企盼孩子成才,也越来越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纷纷推行“赏识”教育手段,这是解决单一“应试”和“体罚”教育的有效良方。然而,生活中总有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发生。绝大多数人在实施这一教育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如孩子被过度溺爱,在被盲目的“赏识”后,出现过于自信、狂妄自大,容不得批评,抗挫折力减弱等弊端。这就需要适用一些“惩戒”手段来完成,切不可将“赏识”和“惩戒”本属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分割开来使用而失去应有的效果。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写道:“想使儿童成为聪明、善良、磊落的人,用鞭挞以及别种奴隶性的体罚去管教他们是不合适的。反之,用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的避免。”因为教育的对象是孩子,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应当小心谨慎。德国文豪歌德也说,“不曾将面包和着泪水一起咽下的人,就不会体味到人生的感受。”所以说,恰到好处的赏识、惩戒教育方式,是做合格家长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对“赏、识、惩、戒”作了如下分析:“赏”是赏赐、欣赏、鼓励之意;“识”是认识、见识、识别、了解之意;“惩”是处罚、警戒;“戒”是提防、警惕,去掉、除掉,佛教用语。据此,可推断赏识教育,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充分认识孩子,对他们的合理或正确行为给予赞赏和支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其身心健康地发展。惩戒则是通过处罚来警戒,即对孩子的思想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它不是简单的限制和呵斥,更不是过度的体罚或加重心理负担,而是对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必要规范和纪律要求,以及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自然惩罚和劝诫。孩子接触最多的是家长,家长的言行教育,尤其对孩子的思想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意义重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老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其实这与没有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很大关系。该赏识的时候不去赏识或赏识不到位,该批评的时候批评缺失或者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做做思想工作甚至体罚学生。挫折教育与打骂无缘,打骂只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扭曲其人格,培养叛逆者与奴才。学生犯了错误,要批评教育,但批评应讲究方式方法,道理说到他们的心坎上。即使要惩戒,也可以采取聪明的办法,寓尊重、期待、激励、教诲于“惩戒”之中。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思想与情感是非常复杂的,这要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很强的灵活性与机动性。赏识也好,批评也罢,甚或惩戒学生,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师长教育孩子会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而教育孩子中的许多无奈、许多出格行为都有悖于这个前提,哪怕你说你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那也是一厢情愿,说不定有时候还会留下终身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