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休闲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时间:2022-04-23 08:40:28

休闲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海口发展休闲农业论文

1海口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1.1海口休闲农业需求现状

除本地居民外,海口还有众多的外地游客,旅游收入快速增长,构成了与国内其他城市休闲农业不太相同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在海口旅游期间,除观光之外,还希望度假休闲。因此,对海口的餐饮休闲、体育休闲及其他的文化休闲有很大的需求。特别是多次来海口的游客,已经转向深度的休闲需求。还有很多候鸟式外地游客,在海口停留期间,对于居住环境、休闲餐饮、文化休闲等有很大需求

1.2海口休闲农业供给现状

1.2.1休闲农业点不断增多,布局合理根据2013年海口统计年鉴的数据,截止2012年,海口有休闲农业园区52家,投入运营的有23家。其中属于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的有18家,接待体验者约10万人。在休闲农业景点直接从业的人员有3000余人,从事与休闲农业相关的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约6000人。海口的24个镇几乎都有乡村休闲点的分布,此外海口还先后推出了2批旅游名村。目前,在海口的西部,有羊山公园、南海休闲农庄、海南现代农业展示示范园、石山文化生态园、海口绿枫庄、火山泉休闲农庄等休闲农业点,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城郊休闲农业产业带;在东部有东寨港红树林、演丰镇主题公园、三江凤生香草园、星辉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等,以滨海原生态与特色风味为主;在海口的中部和南部,休闲农业点主要有田心村、红旗本立村,三门坡镇龙鳞村、加乐湖休闲农业产业园、龙联村休闲农业产业园等,中南部以红色体验与生态农业为主。

1.2.2休闲产品类型多样,吸引力强海口拥有独特的热带农业资源,因而形成了多样的休闲产品类型。海口的休闲农业产品类型有生态观光型、采摘垂钓型、休闲度假型、科技示范型等。首先是生态观光型,以东寨港红树林最为典型,人们在享受绿色的同时也接受生态教育。其次是采摘垂钓型,以海口绿枫庄场、乡村钓鱼台等为代表,体验性强,吸引了一定的都市客源。第三是休闲度假型,这一类型主要依托田园、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度假农庄,如三门坡龙连休闲农业园、甲子东坡农庄等。第四是科技示范型,如海南现代农业展示示范园,兼具科普教育和欣赏体验功能。

1.2.3休闲农业节庆活动从无到有,日渐丰富早在2007年,海口秀英区就举办了首届荔枝文化节。2010年海口举办了第一届荔枝交易会暨荔枝文化节,到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四届,成为海口市一张新的名片。荔枝文化节的举办,宣传了海口的永兴、三门坡等荔枝产地,为这些地方的休闲农业进行了很好的广告宣传。除荔枝外,海口还有众多的热带水果,如龙眼、莲雾、火龙果、杨桃、红毛丹等等,其上市时间略有差别,也会有不同规模和程度的采摘和庆祝活动。以荔枝节为首的农业节庆活动,影响力大,互动性强,提升了当地休闲农业的知名度,扩大了休闲农业的客源市场,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休闲农业管理现状

尽管海口市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其起步晚,政府相关管理还不很到位。在休闲农业开发中出现了“诸如随意处置生活垃圾、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更有随意压低农民用工和农产品价格,侵犯农民利益等经营管理问题;各景点之间独自规划发展,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等”。尽管在2010年海口已成立了海南省首个休闲农业协会,但至今海口休闲农业的行业管理还没有真正进行。对单个的休闲农业企业而言,其经营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海口的休闲农业大多散、弱、小,其经营管理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往往只注重对资源的利用,注重经济利益,缺乏长远的发展目光,管理行为短视而不专业。

2海口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客源时间较为集中

客源时间较为集中这一问题几乎是中国休闲农业共性的问题。由于休闲农业的客源主体是城市居民,因此整体上看,休闲农业的客源时间多集中在节假日和双休日,平时很多休闲农业点几乎无人。尽管很多的休闲农业场所在工作日也进行了一些价格促销,但收效不大。这种客源时间较为集中的现象带来的问题,是休闲农业设施设备在节假日和周末超负荷行,但在淡季却是资源大量闲置。

2.2休闲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

海口休闲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在前期的休闲农业开发方面缺乏规划,在休闲农业经营中缺乏参与性和互动性的项目。海口的休闲农业经营仍然比较单一粗放,游客去不同的休闲农业点,从事的活动大多雷同,多为住宿、打牌、钓鱼等,传统的旅游六要素当中的娱乐和购物所占比例更是很低。同时,有很多的休闲农业点客人往往当天往返,过夜游客不多。众多周知,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产业”。作为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游憩服务业三级产业相结合的农业企业,目前海口的休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还远远不够。

2.3从业人员素质与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不匹配

纵观海口的休闲农业的经营,多数为农户个体或者乡村组织起来合营的模式,其从业人员都为农民,他们大多数的素质不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尽管主观上他们想把自己的休闲农业做大做强,但客观上由于自身素质的缺陷而影响了休闲农业的发展。还有少数由公司独立开发或由公司与农户合营的休闲农业点,在从业人员中虽有一定的非农民,但从整体上来看,他们的素质也不容乐观。由于此类休闲农业经营公司大多规模不大,且地点远离海口的城市中心,难以吸引高学历和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海口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与休闲产业发展严重不匹配,这将成为今后休闲农业发展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4休闲农业产品同质化严重

在海口现有的已投入运营的休闲农业场所中,产品功能较为单一,大多只提供娱乐、餐饮和简单的观光活动。就娱乐而言,每个休闲农业点都有麻将之类,跟城市的此类场所并无二样。就餐饮而言,多数也比较雷同,没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因此游客去了一家就不会愿意去第二家,同时一般也不会成为回头客。众所周知,休闲农业产品本身是优秀吸引力,在产品雷同的情况下,休闲农业企业的吸引力就会下降。这种同质化的产品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更会影响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促进海口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3.1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休闲农业推进机制

休闲农业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对于农村、农民和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必须介入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首先,政府要合理布局,科学地编制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在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人员等方面保障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建立休闲农业的推进机制。其次,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继续推进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进一步扶持一批优秀竞争力强的企业,提升海口休闲产业竞争力。第三,要充分利用政府组织和相关协会平台,如海口市农委、海口市休闲农业协会、海口市旅游委等机构,加强横向合作,推进休闲农业产学研的研究,为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参考建议。

3.2完善休闲产业链,加快休闲农业与其他相关

产业的融合发展海口的休闲农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休闲农业产业链条亟待完善。以海口几个休闲农业场所的荔枝采摘为例,多数场所都是在做荔枝“产后”的产品,如荔枝采摘、荔枝文化节等,但在荔枝的产前和产中阶段的很多环节多被忽视,导致休闲农业产业链条过短。更为重要的是,休闲农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在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例如通过举办与休闲农业相关的节庆活动,带动休闲产品的消费;通过举办民俗文化展示和民俗文化纪念品的开发,进一步保护和推动当地的文化;通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休闲农业在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等。

3.3从文化和服务入手,提升休闲农业发展的软实力

海口的休闲农业资源独特而丰富,气候优越,全年可开展休闲农业旅游活动。与国内其他地方的休闲农业发展相比,文化和服务成为海口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短板。从文化方面来看,对乡村的饮食、住宿、交通、建筑、民俗等文化挖掘不够。以海口羊山地区为例,这里的民风古朴,建筑奇特,文化资源优势明显,但周边的休闲农业点却没有很好地发掘这些资源,而是一味地照搬别地的模式,忽略了自身最具有吸引力的优秀资源。另外,休闲农业从业人员没能充分认识到乡村文化的价值,对于一些习俗甚至认为“土气”而不屑或不愿提及,在经营的过程中没有主动地传承乡村文化。再从服务来看,由于受从业者素质的影响,服务水平不高,影响了客人的满意度。在旅游服务业整体提升的今天,休闲农业也必须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才能够满足客人的要求。整体而言,海口的休闲农业要想可持续发展,需从文化和服务入手,认真学习,修炼内功,不断提升其软实力,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向前发展。

3.4加快区域联合,打造琼北休闲农业产业集群

海口市较早提出海口旅游圈概念。2007年海口联合了省内的琼海、文昌、儋州、定安、澄迈和临高以及广东的湛江共8个市县,共建“7+1大琼北旅游联合体”,进一步整合资源及差异发展,提出各地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该区域组织虽然开展了一定的工作,但到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琼北7市县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农业资源,应该进一步突出区域特色,加大资源整合,形成一个集旅游休闲要素于一体的休闲农业集群。政府和区域合作组织应该充分认识到区域联合的重要战略意义,借鉴国内外区域联合的成功经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先打造琼北旅游基础设施,整合资源,开发附加值高的产品,促进琼北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另外,以海口为龙头,琼北各市县作为一个整体,要“鼓励企业间联合与协助,构建新型休闲农业企业联盟,形成功能衔接和特色互补的格局,发挥集聚效应”。

作者:邵小慧 雷石标 申琳琳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休闲农业论文:美丽乡村休闲农业论文

一、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使越来越多的景色宜人、乡风淳朴的村落展示出来,这些村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典范,它们的成功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但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村落在学习模仿之前,应先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

1.缺乏规模产业

从全国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推广开始,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在试点区域形成一种共识,以浙江为例,11个地级市,33个县级市中,都有美丽乡村的分布。美丽乡村建设的势头是可喜的,然后,不容忽视的是,许多美丽乡村分布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大的规模效益,缺乏带动当地产业的动力。

2.基础建设落后

相对经济发展较快和农民收入增加较多的乡村,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并没有形成配套。不少乡村的道路建设落后,道路相对狭窄,路面材质依旧是土、碎石等。交通设施不便利,不仅影响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也会对市民到村里游玩消费的积极性产生影响。如缺少公共交通设施会影响一部分的消费和探索欲求,缺少公共停车场会影响一部分自驾出行游客的需要。有些乡村还存在通讯信号覆盖不好等问题,在信息高速传递的时代,通讯讯号质量不高会造成信息传递不及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客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一个普遍问题。

3.生态破坏严重

从国内外的发展看,环境污染几乎成为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我国的农村发展过程中,同样出现了环境污染的问题。一些地区人均耕地少,农民采取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方式增加耕地面积,耕地面积增加的同时,也造成了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引进一些工业项目,但造纸、制衣、制鞋等工业三废排放量高,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4.优秀实力不足

2014年,农业部公布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十大类型,突出了十类典型的美丽乡村,但是乡村不仅要有美丽的风景,更要有美好的生活。乡村缺乏能够支持村子、村民发展的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些乡村有农业产业,但仅限于低级别的农产品加工,没有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美丽是乡村应有的外表,实力是支持乡村美丽的优秀,村子没有优秀实力,发展就难以维系,村子没有发展,美丽只是华而不实。

5.整体规划不够

我国乡村建设还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没有进入科学规划阶段。建设美丽乡村,应当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去谋划,从村子未来发展的角度去合理规划,布局村子的整体功能区划,不仅满足当下的需求,而且要融入整个发展中。目前,一些乡村建设存在,为建造而建造,工程没有问题,但对整个村子的效用不大。

二、休闲农业发展带来的契机

休闲农业作为贯通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改变农村经济的单一结构,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1.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产业类型、促进产业集聚

立足本地实际开展休闲农业工作,挖掘资源优势,优化结构,科学布局,以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提供度假体验和科普宣传为优秀,促进休闲农业区域建设。规划建设休闲农业交通线路,规范道路交通指引标志;扶持修建休闲步道、连接道、道路照明、停车场、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改善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及卫生条件,实行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净化、环境美化、村容绿化,使休闲场所服务设施及卫生条件达到相关标准,休闲农业发展推动公共基础设施落后问题的解决。在休闲农业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下。加强经营主体培育,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参与休闲农业经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养大户生力军作用。通过政府的鼓励引导,有利于创建一批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特色村;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和节会活动;更能够促进农家乐示范户以及农家乐聚集村、聚集区发展。

2.有利于丰富发展内涵、强化创新创意、实现注重文化传承

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将农村文化资源进行整体性开发,强化农业产品、农事景观、环保包装、乡土文化和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等方面的创意设计,开发出具有本地特色的休闲商品。加大农业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景观价值的发掘,把其作为休闲农业的重要资源来传承利用,按照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就地取材挖掘田园文化,寻幽探微发扬山水文化,追根溯源传承建筑文化,去伪存真浓缩民俗文化,点石成金,开发物产文化,促进乡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乡土民俗文化特色,加快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延续。

3.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规范发展秩序、树立品牌形象

发展休闲农业,在常态化休闲农业宣传推介下,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及精品线路宣传力度,能够提升休闲农业节会活动品味和层次,增强休闲农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引领新的休闲消费热点的形成。发展休闲农业,制定出台休闲农业相关标准,便于推进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在规范的秩序下,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有利于加大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促进区域发展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道路。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整合农业、旅游、文化等资源,实现差异对接、优势互补、合理组合,构建功能完善、形式多样的产业布局。树立大产业、大基地、大品牌、大市场发展理念,能够培育出主题突出、特色明显、设施配套的休闲农业品牌。

三、结论

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是农村环境改善的实用工具,是农民收入增加的有力筹码。美丽乡村是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对乡村风貌的内在要求,是新型职业农民和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必然选择。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明确发展方向,全面规划农村发展建设;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引导农村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休闲产业聚集;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创造适宜游览观赏景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状况;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发掘产业及资源优势,推动农村形成优秀产业。

作者:黄巍 单位: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休闲农业论文:长沙市发展休闲农业论文

1休闲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休闲农业不只是给城市居民带来放松,对于农村来说,能够更好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种新兴的产业方式给广大农民,对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社会迅速发展的大前提下,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还只是处于初期阶段,相比较于休闲农业的发源地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2长沙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起,长沙就开始发展休闲农业,现如今以及到了产业化发展阶段。长沙市包括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五个市辖区以及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长沙市依靠山水资源,很好地发展休闲农业,扩大了第三产业的队伍,也稳定了许多第一产业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工作。以上表明,发展休闲农业,更加充分地开发了长沙的农村旅游资源,拓宽了经济发展道路。利用农村资源,给人们提供休闲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长沙是作为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城市,休闲农业较其他的地区更加繁荣。长沙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为长沙市居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休闲农行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为过剩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且得到了可观的收入。休闲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长沙市休闲农业的缺陷与解决方案

3.1长沙市休闲农业的缺陷

长沙市是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但由于过于迅速的发展,使得长沙市休闲农业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已开始限制休闲农业的发展。首先,很多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对休闲农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休闲农业是一种成本低、收益快的项目。认为经营休闲农业只需要很少的资金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收益,在开发的时候通常都是投入很少的资金,从而导致休闲农业的质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次,就是在很多农庄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比较低,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没有更好的发展休闲农业,甚至有很多农庄装修的奢侈豪华,违背了休闲农业朴素的本质。另外,从业人员的水平较低,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受教育水平不高。没有采用良好经营管理方式理念,不能管理好休闲农庄,对继续发展休闲农业也就没有推动作用。

3.2长沙市休闲农业整改缺陷的方案

首先,要对休闲农业的经营者的理念做出改变,使其正确认识休闲农业,遵循休闲农业发展本质,能够凸显出休闲农业本身特点;其次,需要加强对休闲农业经营人员素质教育,开发一个专门教授休闲农业经营教育部门,训练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从业人员工作能力,为休闲农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资源。引进其他休闲农业发展较为完善地区的管理理念以及发展模式,使长沙市的休闲农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4结语

休闲农业在长沙地区的发展已经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但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限制了长沙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完善长沙休闲农业的发展。

作者:曹晖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休闲农业论文:休闲观光农业下的农业生态论文

1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当阳市休闲农业各具特色,吸引顾客消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有的以自然观光为主、有的以农事体验为主、有的以休闲娱乐为主、有的以农家美食为主,部分休闲农业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如半月镇胡家湾风景苗木基地,由民营企业龙源公司投资1.5亿元,在该村租赁3333.33hm2林地,带领当地农户发展风景苗木种植,办起生态观光旅游,通过举办“樱花节”、“桂花节”等活动,吸引了宜昌、荆门等周边地区近万名游客前来赏花游玩;庙前镇林桥村蓝莓种植基地,是湖北省两家蓝莓种植基地之一,2014年夏季的“蓝莓采摘节”吸引了市内外及武汉的大批游客观光、采摘、购买,游客兴致勃勃,反响良好;庙前镇井岗村陈江开办园特色休闲农业,面积约13.33hm2,其中建设全硬化高标准垂钓鱼池3.33hm2,设置钓台50个,林木、花草基地6.67hm2,开办有美食城、观花园、钓鱼场等相关服务项目,客人边吃边买,形成了独特的服务特色。同时,全市休闲农业已初具一定的品牌优势,“郭场鸡”、“王大岩”等品牌在当阳市乃至宜昌市范围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并被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规划滞后,开发层次不高

目前,当阳市休闲观光农业尚缺乏整体规划,其发展基本上处于农民和业主自主发展状态,服务项目少,内容单一重复。全市休闲观光农业主要构成部分是零散分布的“农家乐”,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大型休闲观光项目较少;另外,由于管理不够规范,引导不够到位,相当一部分“农家乐”开发层次低,品位不高,竞争盲目,在经营时间上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如依托百宝寨风景区的几家农家餐馆,在开业之初生意红火,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引导,各自为阵,没有注意自身的特色挖掘,菜品普通化,休闲娱乐设施不完善,已有几家处于半停业状态。

2.2规模较小,特色影响有限

当阳市休闲观光农业虽然点多面广,但规模普遍较小,管理粗放,品位较低,宣传不力,影响力还十分有限,辐射半径多在30km内,旅游客源基本来自附近的城镇,政府引导不够。另外当阳市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创建欠缺,缺乏自身特色挖掘。即便是有一定特色的,由于缺少市场意识,品牌开发和保护意识不强,可持续性发展受限,如王大岩野味、郭场火锅鸡虽然在宜昌、荆门、荆州等周边县市有一定的知名度,甚至走进了武汉,但“王大岩”等品牌至今没有注册,随时有被别人抢注的可能。

2.3配套落后,服务水平较低

一是由于不少休闲观光景点位于丘陵山地,道路交通条件有限,游客进出不便,而且普遍存在停车难问题。另外,电力保障不够,尤其是用电高峰时,许多农家乐的空调几乎无法派上用场,直接影响接待能力。二是不少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户硬件设施功能不全,严重影响了客流量增加与知名度提高。主要问题是:缺少路线指示牌;住宿条件和卫生状况较差;可游玩景点少,休闲娱乐场所寥寥无几,游客无法享受真正的农家风情;另外,基本无垃圾处理系统。三是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当阳市休闲农业多是家庭化经营,从业人员多为普通农民,缺乏从事经营活动的相关知识和经营谋略,服务意识不强,整体服务水平较低,影响了当阳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独特优势

3.1自然资源优势

首先,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景象万千,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兼而有之,构成了“六岗、三平、一分山”的地貌格局。丘陵岗地涵盖了全市70%的镇(办事处),适宜生态种养一体化模式发展,且兼具休闲观光等独特的地理优势。其次,当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众多动植物生长,森林覆盖率38.3%,各类自然保护区18个;沮漳河两大水系纵贯全境,东风、百里、漳河、巩河四大灌区控制全域,126座水库星罗棋布,具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必需的自然资源。再次,农业产业基础较好,当阳市农作物233种,特产品种360种,森林植物419种,已形成凤凰山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沮西水产品基地、漳东水生蔬菜基地、坝慈蔬菜基地、荷当路林果基地等五大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有“糜城藕、仙人掌茶、双莲荸荠、金水梨、清坪猪、玉皇李、双莲鸡、慈化菜、凤凰果、沮漳鱼”等地方特色产品。

3.2交通区位优势

当阳西接宜昌、东临荆门、北承襄阳、南抵荆州,位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宜荆荆”城市圈中心地带及宜荆荆三地“一小时”经济圈内,辐射半径100km左右,辐射区城镇人口390万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客源基础。当阳境内汉宜公路、荆宜高速横贯东西,远当一级公路、正在建设的当枝一级公路纵贯南北,在建的保宜高速、宜张高速在当阳交汇,焦柳铁路、襄石复线穿越全境,汉宜高铁、三峡机场辐射当阳,通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近至宜荆荆三地,远至襄阳、武汉等地游客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到当阳休闲观光均可实现当日往返。

3.3旅游文化优势

当阳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驰名中外的三国古战场和著名的佛教胜地。现有大小旅游景区(点)139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4A级景区1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青龙湖湿地公园)。玉泉寺—关陵景区被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十大优秀景区”范围。全市年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分别达到190万人次和12亿元。正在建设的关公文化旅游城项目将进一步激发当阳旅游活力,带动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当阳的民俗文化底蕴丰厚,特色鲜明。如关公文化旅游节、关陵庙会等,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旅游品牌,关陵庙会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省最大的乡镇民俗文化博物馆—淯溪镇民俗文化博物馆正式建成,以及遍布全市的麦城、磨盘山遗址、周仓墓、鬼谷子洞等历史遗址开发,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当阳市观光旅游。

4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

4.1加强规划引导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做到有序发展、合理布局、规模经营。一是要加强统筹规划。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自然、人文、农业资源和经济状况,合理划定各镇(办事处)休闲观光旅游发展类型,突出一镇(办事处)一特色,避免重复建设。二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发展规划、城市旅游规划等相衔接,确保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三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资源节约和美化环境的理念贯穿于规划始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度重视休闲观光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配套产业。四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鼓励广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参与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4.2加强政策扶持

成立市休闲观光农业开发领导小组,建立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加快制定投资、土地流转、信息提供、人员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配套政策,将农村改水、改厕、环境保护、交通建设、邮电通信、亮化美化等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建设。设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重点项目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在水电供应方面,按农业水电价格政策给予支持。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转,促使土地相对集中,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对农家乐项目集中区域开辟交通、旅游专线等。

4.3加强宣传推介

建立以宜昌市城区及周边县市区为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一级客源市场,以省内大中城市群为二级客源市场。一是广泛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推介。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新闻媒体,开发市场资源,挖掘和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二是借助特色产业节庆活动进行推介。由政府主导,挖掘培育各项节庆活动及其他民俗活动节,扩大当阳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知名度。三是借助与旅行社的合作进行推介。以欢乐城乡游系列活动的形式,积极与旅行社衔接,开辟农家乐休闲线路,重点突出农民风俗、农业观光和农村风情的宣传推广。四是借助省市专项活动进行推介。组织规模较大,服务较好的旅游点参加旅游交易会、农业旅游博览会、旅游节庆新闻会等,扩大知名度。

4.4加强品牌培育

一是注重文化内涵挖掘。各镇(办事处)应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当地的农业景观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俗艺术及风土民情,努力使之与农业生产、旅游相结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二是加快休闲功能拓展。要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进行有机融合,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以及环境保护、农事体验于一体。注重吸引游客参与,并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发个性化的休闲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三是大力发展特色饮食。在饮食方面应有所创新,推出具有农家特色和民俗特色的美食,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土特产加工、销售连锁店等。四是充分发挥品牌效益。政府要积极出资,加快注册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品牌商标,并免费提供给广大农户和经营者使用,充分发挥品牌的综合效益。

4.5加强培训指导

一是整合部门力量。农业、卫生、工商、食品监督等部门要主动走入“农门”,加强行业培训和监管。农业部门要结合新型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工程将休闲农业经营者培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着力加强现代农业种养知识、农产品加工知识、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卫生、食监部门要着力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工商部门要着力加强守法经营等方面的培训指导。二是整合培训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旅游知识、礼仪知识、服务规范、管理知识、烹调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从业人员为旅游者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整体提升休闲农业的质量与品级;另一方面要加强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对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方面培训,使休闲农业与当地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提高休闲农业旅游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带动本地旅游业整体发展。三是推进行业自律。成立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协会,进一步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升经营水平,确保休闲观光农业旅游走上健康有序发展之路。

作者:童军 郭红艳 赵军 郭汉菊 单位:湖北省当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站 湖北省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省当阳市河溶镇农业服务中心 湖北省当阳市植物保护站

休闲农业论文:促进农民发展休闲农业论文

一、深刻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休闲农业是传承农耕文明的有效举措。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立足传承之根基。休闲农业的发展,系统整合了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中的文化元素,历史古村、特色民居、特色民俗等一批有厚重历史文化的村落,都成为休闲农业可以依托的历史、文化和景观资源。近年来,农业部组织开展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已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影响,初步走出了一条“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发展道路。发展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宣传、展示、传承农耕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形式。休闲农业的发展,已充分彰显了其促进增收的经济功能、带动就业的社会功能、保护传承农耕文明的文化功能、美化乡村环境的生态功能,促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空气变人气、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商品,让农村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让农民闲暇的时间充实起来,让富余的劳动力流动起来,让传统的文化活跃起来,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进一步认清发展休闲农业的形势任务

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往往也伴随着人们休闲需求的快速增长。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约有130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休闲农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美丽中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美丽田园作为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型城镇化规划布局中的重要领域,恰恰是休闲农业的重要载体。可以预见,随着美丽中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休闲农业必将受到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必将受到城乡居民的更大青睐,也必将进入快速的发展机遇期。二是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增收空间,这为休闲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前不久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以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而休闲农业低价、省时、灵活的特点,完全符合旅游业改革的方向,势必成为市民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三是旺盛的市场需求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7%,城镇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接近27000元,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近7000美元。

由于城市人居环境、生活工作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市民远离城市喧嚣,到乡村望蓝天白云、看碧水清波、吸清新空气、品特色美食的愿望更加强烈。随着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优化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必将成为拉动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四是日趋完善的农村设施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近年来,中央将“三农”工作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农村的水电路气房和通讯等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社会事业水平明显提高,这为发展休闲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休闲农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认识不足、管理滞后、服务欠缺等因素,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一些地方发展模式和服务功能单一,活动缺乏创意,项目缺乏特色,同质同构现象明显。二是一些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门的经营管理团队和经营人才。三是少数工商资本进入休闲农业领域后,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忽略了农业这一根基,忽视了农民这一主体,个别项目还存在老板“圈地”建房、侵害农民利益问题;众多农户投身休闲农业后,布局分散零碎,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跟进不够,导致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四是许多地方引导扶持政策体系不完善,有的政策还比较零散细碎,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明显滞后。五是农业部制定的《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总体布局,大多数省也制定了规划,但省级以下的地方规划仍然总体滞后,难以对行业形成引导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目标任务,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坚持深化改革,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更加注重规范管理、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文化发掘和氛围营造,加快构建完善的政策扶持、公共服务、宣传推介、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等支撑体系,把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需求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推动全国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正确把握发展休闲农业的重大关系

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必须遵循“以农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和处理好五大关系。第一,正确处理市场决定与政府引导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发展休闲农业必须要按照“供给产业化、产品优质化、营销信息化、服务专业化、管理智能化”的要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各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要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引导休闲农业发展方向;通过强化管理,推动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做实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二,正确处理农民主体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农为本的原则,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也要拓宽社会参与休闲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人才、资金、管理等要素流向休闲农业,推动休闲农业提档升级;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惠共赢的机制,促使休闲农业让农民利益最大化,决不能让“农家乐”变成单纯的“老板乐”。第三,正确处理设施完善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在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对耕地的保护。

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完善设施和保护耕地的关系,保护好耕地是必须始终坚持的重大原则问题。一是在发展模式选择上,不要贪大求洋,要因地制宜优先发展不占耕地的休闲农业类型,如利用农民自己的住宅和宅基地兴办农家乐等。二是在发展空间上,要引导休闲农业在荒山、荒坡、荒滩等土地上开发。三是在土地使用上,要引导休闲农业在节约、集约上狠下工夫,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发展休闲农业不能仅仅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特别是在发达地区尤其要注意。发展休闲农业如果在耕地上做文章,就是走上了歧路。第四,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休闲农业区别于其他服务业最本质的特点,是吸引消费者前来休闲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我们一定要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按照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在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引导休闲农业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努力使休闲农业成为生态文明的示范产业。第五,正确处理点上创建与面上推进的关系。点创新、线模仿、面推广,是推进休闲农业发展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多年来,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的创建活动,还开展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美丽田园等推介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在全国树立一批休闲农业发展典型,促进面上休闲农业的发展。各级休闲农业管理部门要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搞好典型创建工作,推动面上工作,努力实现休闲农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休闲农业的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是一项有广阔前景的产业。农业部门要将休闲农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事业,把旗扛起来。农业部是由农产品加工局负责休闲农业工作,各地也要进一步理顺管理职责,加强业务指导,努力推动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杨绍品 单位:农业部党组成员

休闲农业论文:潍坊市寒亭区休闲农业论文

一、潍坊市寒亭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㈠潍坊市寒亭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寒亭区充分利用境内的文化资源和农业优势,围绕“土、特、奇、鲜”作文章,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一是夯实农业基础,发展田园体验游。一方面为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无公害、名优农产品的需求,寒亭区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同时还在“精品瓜果、有机蔬菜、特色畜禽水产、优质花卉苗木”四个方面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种养规模。另一方面,依托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示范园区,做好结合文章,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创新运营模式,突出“田园生态、参与体验”特色,精心打造了市民农园和消费群体认可的“我的菜地”“、我的花圃”等特色体验田园。二是发展节会休闲游。发展节会休闲游是寒亭区的一大优势,寒亭区不断创新改进举办节会方式和内容,把杨家埠风筝年画艺术节、潍县萝卜文化节、禹王台庙会等民俗文化节会打造成了贸易盛会和文化盛会。三是发展生态观光游。寒亭区依托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各类旅游资源,形成了以瀑沙河都市农业示范区、沿北外环路“天然氧吧”、北海路沿途农家乐休闲带为主的“城郊圈”,以禹王生态湿地、柳毅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为主的“远郊圈”。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到现在,各街道、杨家埠旅游开发区至少发展了2个以上能够接待游客的生态旅游专业村。

㈡潍坊市寒亭区发展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寒亭区在休闲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情况来看,仍存在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1.主管部门不明确,市场监管不完善

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它是在寒亭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快速发展起来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是最大的障碍和问题。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横跨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产业、多行业管理的新兴产业,其经营管理涉及农业、旅游、工商、质检、环保以及公安等多个政府部门。从休闲农业的注册登记、农业生产、旅游管理、总体规划、监督检查以及环境保护和治安管理等等,迫切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发挥政府的经济调控职能,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无论旅游部门还是农业部门,都没有将休闲农业作为本部门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投资重点,客观上存在的“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处于“放牧式”的发展状态,职能不清,分工不明是最大的问题。

2.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残缺

目前,寒亭区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比较单一,现阶段的休闲农业发展主要停留在餐饮、观光、采摘、垂钓等传统项目上,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依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大开发力度。目前,许多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处于浅层次开发利用,没有结合当地农业优势产业进行开发,在发展生态旅游农业上仍然徘徊观望,即使有些项目开工建设,投资主体也多是单一农户,投资规模小,产业链条短,未将相关产业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整合和优化,普遍采取景点观光和农家乐的形式进行产品开发,导致产品体系不全,餐饮型和观光型较多,度假休闲型相对较少,缺少现代农业展示、教育、示范性旅游活动;自然生态类多,农事体验类、民俗文化类少;休闲农业产品档次不高,特色不鲜明,品牌形象不突出,产品的文化内涵不够丰富,地方文化挖掘不够深入;粗放式、盲目性和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难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和多元化需求。

3.规划不科学,管理不规范

尽管寒亭区已高度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并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发展无序、建设重复、市场混乱的问题。一些经营者和农户急于增加收入,凭着一股热情,没有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就利用现有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一哄而上,致使项目设计趋同,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配套,市场定位不明,缺乏个性化和文化内涵;并且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大家只是简单仿效,粗放经营,造成同一地区内项目建设重复,功能雷同,互相竞争,效益低下。同时还存在经营管理欠规范,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匮乏,相应的规章制度还不完善等问题,实际上休闲农业在前期规划、中期实施、后期完善中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4.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休闲农业包涵一、二、三产业的经营内容,涵盖农业、生态环境、休闲、文化等多学科知识,因此其发展壮大既需要具有农业基础知识,也需要现代管理经验和经营头脑,对从业人员层次要求比较高,寒亭区休闲农业产业经营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目前,寒亭区休闲农业项目既有公司投资,又有个人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的村民,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缺乏规范的技能培训,服务能力不高,并且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等问题,管理和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休闲农业体验的需求。同时由于缺乏必要培训,游览讲解比较生硬、肤浅,接待服务不够到位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休闲农业的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5.资金投入小,政策扶持不到位。休闲农业,往往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在整个经营过程中,资金的投入必不可少。然而,休闲农业属于前期投入较大但回报相对较慢的产业,由于政府对休闲农业的扶持资金和政策不到位,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发展可谓举步维艰;况且,目前大多数休闲农业都以个体经营存在,规模小、较分散,在休闲农业的资源整合和水平提升上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在休闲农业的整体发展过程中难以形成合力,使得休闲农业发展档次低、品牌单一,一直在低水平阶段徘徊,难以实现高水平发展。这就迫切需要政府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扶持,在税费、金融信贷、土地、行业管理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支持。

二、潍坊市寒亭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行业要发展,认识是先导。休闲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具有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文化传承及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因此发展休闲农业首先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认识,切实把发展休闲农业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确保休闲旅游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各职能部门,尤其是与休闲农业相关的农业、旅游、林业、水利等各级各类主管部门都应该将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促进寒亭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抓手,积极主动地把休闲农业发展列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广播、印发旅游宣传册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宣传寒亭区休闲农业,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发展休闲农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寒亭区休闲农业的良好发展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开发建设。

㈡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尽管寒亭区农业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休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休闲农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休闲农业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很低,因此休闲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一是编制休闲农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二是理顺管理体制。休闲农业涉及的产业和部门多,需要各部门共同协作配合,所以应从“大旅游、大农业”的角度来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严格行业管理。三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和健全公共财政投入体制是完善休闲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支撑点。四是强化政策扶持。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规划、土地、税收、道路、通讯、水电、门票收费等方面对休闲农业发展实行优惠扶持政策,以促进和壮大休闲农业的发展。

㈢突出发展特色,塑造知名品牌

休闲农业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特色,产品的差异性越小,替代性越强。当一定区域内农业旅游产业“普遍”发展起来时,农业旅游产品的地方特色和个性化就成了产品“不可替代”的生命源泉。因此开发休闲农业要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在寒亭区,着力创建一批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与旅游示范村(镇);加快培育一批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扶持做大做强一批农家乐项目;通过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及设施农业,推动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转化增值水平,将潍县萝卜、固堤西瓜、开元苹果、双杨芦笋等特色品牌做大做强。要严格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尤其对于上餐桌的食品,管理部门和企业自身一定要强化监督管理,确保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产品和餐桌上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努力把寒亭区休闲旅游农业的精品意识、品牌观念注入到游客心中。

㈣建立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管理

政府部门应在加强休闲农业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成立必要的协调机构和行业协会,为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行业协会应该发挥统筹协调、监督管理、等级评定等功能,在突出不同地域、文化、人文理念和特色的前提下,由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包括观光农业示范园评定标准、农家乐旅游经营单位等级评定标准等等。行业标准要包含定义、评定原则、评定步骤和评定条件,要公平、公正、公开,以积极引导并规范休闲农业科学、系统、可持续的发展。

㈤培育新型的市场主体

休闲农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需要培育新型的市场主体作为支撑,政府要将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作为一项公益性工程纳入财政支持范畴,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培训规模。应提供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转移到休闲农业领域就业,对有意经营休闲农业的人员进行免费的创业辅导和培训。

㈥完善配套设施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良好的配套设施是吸引消费者重游的重要因素,拖过调查发现,到寒亭区旅游的客源主要是散客,而且多以自驾游的方式为主,各个农业景点车满为患,每年的潍县萝卜文化节上,接待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同时随着国家对假期的调整,市民休闲需求的增加,游客旅游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由一日游转变为休闲度假游,旅游时间的延长对住宿、餐饮等相关设施的要求增加,对经营方的接待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经营方进一步做好配套设施建设,满足游客的新需求,为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休闲氛围,使消费者“乘兴而来、放心休闲、满意而归”。加大休闲农业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包括道路、停车场、供排水、垃圾处理、安全等。尤其是在旅游旺季,要参照相关规范标准,改善住宿、餐饮、娱乐、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等服务设施,进行优化配置,保证道路畅通,使休闲场所和卫生条件达到公共卫生标准,实现垃圾净化、环境美化、村容绿化;加强休闲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建设,在动植物新品种引进、现代种养技术示范、设施农业生产设备、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为拓展农业功能创造条件。同时也必须注意配套设施建设要同景点建设相协调,保持休闲农业旅游的本质特点,即融合乡村风情与现代旅游的需求,杜绝超规格建设。总之,寒亭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树立战略眼光,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加大力度抓紧抓好。

作者:于宗民 单位:中共潍坊市寒亭区委党校

休闲农业论文:休闲模式农业旅游论文

1包头市休闲农业旅游的现状

目前已初步形成黄河牛场及小白河一带的垂钓渔家乐、土右旗和固阳县及市区近郊的“农家乐”、达茂旗的牧家乐等形式的休闲农业,但从农业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休闲农业旅游模式研究来看,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

2包头市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资源分析

2.1地区“农家乐”休闲游已具雏形

包头人有着深厚的“农家乐”情结。“农家乐”历经20多年的发展,形成在餐饮、文化上特色明显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游形式,现已成为包头市民小假日出游的主要内容。黄河沿岸的渔家乐,将春季踏青、吃开河鱼、垂钓、购黄河鲤鱼、乘渔家小渔船观光等项目融入休闲游;达茂旗利用草原蓝天、白云、牧场、草原日出、暮色、夜景等自然风光,草原敬酒仪式、敬敖包、蒙古族摔跤、骑马、蒙古族歌舞、服饰等草原风情,吃蒙餐、品奶茶、购纯正的牧人传统食品、住蒙古包体验牧民生活等项目形成特色草原“牧家乐”休闲游模式;土右旗以二人台戏曲、漫瀚调为主要文化内容的“农家乐”为包头地区观光农业游和“农家乐”休闲游向休闲农业旅游转型奠定了基础。

2.2旅游资源丰富

包头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山河景观壮丽,文化古迹别具特色。人文古迹包括寺庙道观:五当召、美岱召、百灵庙、梅力更召、席力图如、哈布图哈萨祭奠堂、吕祖高、昆都仑召,乃春庙;文明遗址有中国最古老的战国赵长城和秦长城遗址、汉代麻池古城遗址、“阿善”遗址、汉长城遗址、阴山岩画、赵国人墓葬、匈奴人墓葬、秦直道、西汉古城、涸阳道、怀朔镇遗址、燕家梁元瓷窑遗址、元代阿伦索木古城(赵王城)、金堑壕、突厥石人墓等,都具较高的文物考古价值。自然风光有:希拉穆仁草原、赛罕塔拉城中草原;包头黄河渡口、南海湖泊、昭君岛屿、南海湿地、九峰山自然保护区;周边旅游地有响沙湾、恩格贝、神光等沙漠景观;伊盟的成吉思汗陵园等各具特色。包头市深居内陆,气候处于中温带,夏季气温不高,蚊蝇少,不潮湿,非常适宜外地游客消暑避夏。包头市旅游资源内容多、分布面广,具有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自然和农业景观,同时还有反映农村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田园生活、乡村风貌、休闲娱乐等人文景观,这为包头开发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优越条件。

2.3农业资源区域分布特色明显

土默特右旗是包头蔬菜、果品、葵花产区,具备形成大规模自然景区的农业旅游资源,可发展特色规模景区,如杏林、桃园、葵花园、葡萄园等,开发观景、赏花、踏青等欣赏田园风光等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固阳县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具有开发季节性油菜园、胡麻、荞麦、莜麦、马铃薯特色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的基础。在黄河沿岸依托黄河旅游风景区,结合现有的渔家乐,开发黄河鲤鱼养殖、垂钓、烧烤、鱼宴、购买黄河鲤鱼等活动的休闲渔业游。达茂旗依托天然草原牧场,发展草原骑马、射箭、摔跤、赛车、滑草、篝火晚会等旅游项目;打造典型草原民族的“牧家乐”,开发住蒙古包,吃风味餐饮,购牧人奶食,体会独特浓郁的蒙古民族文化风情的休闲农业旅游。鲜明的地域特色对开发特色的主题休闲农业旅游活动极其有利。

2.4经济环境优势明显

包头是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务院第一批确定的13个较大城市之一,获得了许多值得自豪的荣誉,如首批全国文明城市、部级园林城市、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等,现已跃居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排名第34位,中国投资环境五十优城市。美誉度的提升增强了包头旅游的吸引力。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交通、通讯业发展迅速,优势明显的经济环境,成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配套资源。

2.5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距北京、天津、西安、太原、银川、兰州等中心城市较近,是呼、包、鄂金三角的重要支撑点,具有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京包、包兰铁路和包白、包神铁路在包头交汇,东行可达北京,西行可达兰州,南行可达太原、西安、上海、宁波等地;110、210国道穿越市区,呼包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7条公路干线通向全国各地,形成了以北京—包头、包头—银川为东西轴线和包头—西安、包头—白云为南北轴线,连接内蒙古自治区和临近省、市、自治区的公路网络;可起降波音737、767飞机,至北京、广州、武汉、西安等沿海城市。便利的交通为进出包头旅游提供了方便、迅捷的服务,为休闲农业旅游客源的开发提供可能。

2.6旅游观念转变

短时间、近距离的休闲度假出游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都市郊区、旗县区及乡村以“农家乐”为主体的多种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满足了游客对特色和多样化生活的需求。这种需求也为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包头市为例,其总人口为260万,城镇人口180余万,城市人口超过69%,渴望抛开紧张的工作压力、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回归自然、尽情放松的城市人不在少数,潜在客源市场较大。

3包头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主要的模式

3.1大规模景区模式

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通过旅游项目、内容组织各种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目标市场为城镇居民、大中小学生。

3.1.1田园农业游

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可在土右旗各大蔬菜、果品产区发展特色规模景区,形成大片自然景区,如杏林、桃园、葵花园、油菜园、葡萄园等,开发观景、赏花、踏青等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学习农业技术知识、采摘、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在固阳县主要发展季节性胡麻、荞麦、莜麦、马铃薯特色规模景区休闲农业观光旅游。

3.1.2湿地渔业游

黄河沿岸依托黄河旅游风景区,开发黄河鲤鱼养殖、垂钓、烧烤、鱼宴、购买黄河鲤鱼等旅游活动的渔业游。

3.1.3草原牧业游

达茂旗依托天然草原牧场,发展草原骑马、射箭、摔跤、赛车、滑草、篝火晚会等旅游项目;打造典型草原民族的“牧家乐”,住蒙古包,吃风味餐饮,购牧人奶食,体会独特浓郁的蒙古民族文化风情的休闲农业旅游。

3.2景区依托模式

依托梅力更、九峰山等自然风景旅游区的客源来开发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在景点周围开发集吃、住、娱、购一体的综合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与景区的登山观光、游憩、休闲度假、森林探险、地貌欣赏等项目形成互补,加强吸引力,协同发展。

3.3观光采摘游模式

针对温室和时令的各种名特优果品、特色蔬菜、新鲜品种,开展传统名果、蔬菜及其他农作物采摘的观光采摘旅游活动,如土右旗的杏、李、果、葡萄、向日葵;城市郊区的草莓、蔬菜、糯玉米、甜瓜、西瓜;固阳县的土豆等,让游客体验采摘和丰收的喜悦。

3.4农事体验模式

以农业生产活动的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等和农业工艺技术、田园风光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通过农事参与,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挖掘和利用民间特色的作坊,如荞面作坊、豆腐作坊、榨油作坊等,进行参观、学习、操作,体会亲身体验的乐趣。

3.5“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民俗游模式挖掘各民族、各地区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民风、民谣民歌、农家菜肴、民族服饰等,形成在餐饮、文化上特色明显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游。如开发春节的转九曲、十五的闹元宵、盏花灯、踩高跷、扭秧歌,结合传统农家菜肴,住农家热炕头,丰富市民春节休闲游的内容;端午节利用包粽子、做凉糕,插艾草驱邪、消毒和避疫的习俗为市民提供艾草休闲游。土右旗可将二人台戏曲、漫瀚调等纳入“农家乐”;黄河沿岸发展渔家乐,将春季踏青、吃开河鱼、垂钓、购黄河鲤鱼、乘渔家小渔船观光等项目纳入休闲游;达茂旗充分发挥草原文化,利用草原蓝天、白云、牧场、日出、暮色、夜景等自然风光,以及草原敬酒仪式、敬敖包、蒙古族摔跤、骑马、蒙古族歌舞、服饰等草原风情,吃蒙餐,品奶茶,购纯正的牧人传统食品,住蒙古包体验牧民生活等项目发展特色草原“农家乐”休闲游模式。

3.6农业科技游模式

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既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又可以形成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园区,高新技术、新优品种研发、示范、推广的基地,带动郊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包头市主要粮食产区、蔬菜产区的科技示范区,展示异地特色花草、蔬菜、水果和新开发的农业产品,展示当前已开始应用的滴灌、喷灌、温室等高效设施农业技术,节水、节地、节能等农业资源节约型技术,沼气池等应用的环境治理与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让市民充分了解当前中国农业化的进程及发展前景。

3.7畜牧业科技游模式

充分利用畜牧业优势,开展畜牧业科技游。伊利、蒙牛是全国乳业龙头,建设在包头的蒙牛、伊利工业园区,参观其世界水平的生产流程和设备,学习其先进技术,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现代牧场是其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开发工业园区旅游与采用现代化技术的养殖小区和家庭牧场旅游相结合模式,以产品生产、绿色养殖参观、购无污染的鲜奶、手工奶食品来吸引游客。借助小肥羊、小尾羊餐饮全国连锁的知名度,开发肉羊现代化屠宰、等级分割、成品肉分装等加工车间参观,火锅调料生产加工车间参观旅游,以品尝、购买优质小肥羊、小尾羊涮肉,购买正牌的小肥羊、小尾羊火锅调料吸引游客,形成以畜产品生产、加工、餐饮为特色的畜牧业科技旅游模式。

4结语

随着休闲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会出现新的特点及态势,各地区休闲农业旅游新模式也会应运而生。只有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深入挖掘农业旅游资源,突出地区特色,创新性地开发休闲农业旅游,才能使其成为发展地方经济和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希望产业。

作者:霍清枝 赵永旺 李玉凤 乔爱霞 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休闲农业论文: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休闲农业论文

1促进海南热带农业的创新发展

热带农业和旅游业为海南的两大支柱产业,而休闲农业是两者联动发展的完美结合。海南的可热作面积占全国5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热带宝岛”,是我国热带高效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和冬季反季节瓜菜与热带水果产地。发展休闲农业能有效推动海南热带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热带农业的创新发展和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使热带特色农业成为海南的优势产业和经济“王牌”。

2促进海南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海南要实现经济腾飞和持续发展,关键要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发展休闲农业,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促进经济增长,全面带动海南农业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促进和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扩宽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8]。截至2013年底,海南已建成文明生态村6000多个,年接待游客725万人次,休闲农业园区年营业收入4.7亿元,从业人员达2万人,带动农户1.3万户,休闲农业园区农民人均年收入达7550元,远远高于当地农业人均收入。

3海南发展休闲农业的SWOT分析

3.1优势

3.1.1热带资源异常丰富和独具特色

热带农业资源独一无二,海南热带水果、特色花卉、冬季瓜菜、南繁育种等享有盛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10]。海洋资源异常丰富,四周环海,环岛绵延着1580km的海岸线,分布着几十个风光秀丽的海湾,数不清的鱼类水产都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热带雨林独具特色,拥有两个国家森林公园和4个部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物种基因库[6]。另外,还具有独特的侨乡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村落风情。

3.1.2生态环境一流,农业产业多种多样

海南生态环境优美,属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水质优良、气温宜人,空气清新,拥有优美的热带田园风光和丰富的山野温泉,全岛森林覆盖率达60.2%。海南的农业产业体系别具一格,涵盖热带农业、渔业、药业、种植业、养殖业、晒盐业等多种行业,并呈现出许多亮点。

3.1.3市场前景广阔,交通发达便利

海南旅游业发达,国内外客源充足稳定,2011年以来每年旅游人数均超过3000万人次并以每年10%以上逐年递增。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逐步推进,海南的国内外游客将大幅增加,这将为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更广的国内外客源。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海南拥有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现有海口美兰、三亚凤凰两大国际机场,开通航线200余条,通往国内外90多个城市和地区。粤海铁路、环岛高速公路和东线轻轨使得交通更加便捷。此外,海南还拥有海口新港、秀英港、三亚海港等多个港口,可直达国内沿海城市和东南亚国家。

3.2劣势

3.2.1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营销策略

目前海南休闲农业的开发缺乏市场研究和科学规划,很多项目属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没有很好结合市场需求,充分扩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来开发特色精品,以致产品创新不足没有吸引力。未从营销策略上进行精心包装和策划宣传,信息量不足,以致大部分的休闲农业园区知名度很低,没有与常规旅游路线连成一体,经营方式被动。

3.2.2缺乏科技支撑,产品档次低和特色精品少

由于缺乏科技支撑,不能有效、深层次的挖掘热带农业特233色,资源开发层次低,大多是钓鱼、采摘、观光等低档次产品项目,特色精品少。地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科研成果未能有效投入到休闲农业的设计和规划之中。因此,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缺乏专业性,没有将农业高科技产品与休闲农业结合起来,形成科技含量高、档次高的优质精品[1]。

3.2.3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措施,管理服务水平低

海南的休闲农业缺乏专业人才,从业者多为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园区的经营缺乏地方特色和国际化管理理念,管理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缺乏配套的政策、法规、制度,不利于休闲农业的科学、规范和平稳发展。

3.2.4资金投入不足,投融资体系有待完善

休闲农业的资金投入主要依靠农民自筹、政府投入、企业投资和社会赞助。海南农村较为贫穷落后,农民自筹经费自然是杯水车薪;休闲农业在海南的产业地位不突出,难以获得政府较大规模的财政投入;企业投入重点在度假旅游,社会赞助更是微不足道。其他的投融资体系比较落后,资金投入匮乏,导致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和不完善,严重阻碍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3.3机遇

3.3.1各层面的重视和支持

国家领导人到海南视察时,多次提出海南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热带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为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这为海南发展休闲农业指明了方向。国家旅游局积极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出台了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并先后推出了“华夏城乡游”、“中国乡村游”以及“中国和谐城乡游”等活动,海南农业厅也率先在全国成立休闲农业局专门负责海南休闲农业的规划和组织管理工作。海南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有效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使农民脱贫致富,得到了各级政府、各界人士和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为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3.3.2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契机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广泛的客源,并将大大改善海南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人文环境、投融资环境等,国际旅游岛建设还将优化海南旅游业的结构,改善和提高旅游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外出休闲放松、呼吸新鲜空气、回归大自然的强烈愿望隐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也是近年来休闲农业得到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3.4挑战

3.4.1海南的发展对休闲农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海南发展国际旅游岛,对旅游业和农业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海南的休闲农业只有实现国际化、现代化和特色化,才能满足国建旅游岛建设的需要,而海南目前的经济和各方面的发展都较为落后,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给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主要是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和卫生条件差、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等。

3.4.2同行业竞争激烈

我国自20世纪80年展休闲农业以来,很多省份休闲农业的发展都走在了海南的前列,特别是广东、广西、云南都具有独特的条件和良好基础,区位优势明显;而各方面与海南较为相似的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非常发达,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同行业激烈的竞争,同时还与本省其他占有主导地位的旅游形式存在相互竞争。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海南发展休闲农业面临着重大挑战。

4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

4.1根据地域特点和特有资源进行区域规划

根据海南的区域地理位置和特有资源,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落脚点,充分挖掘热带农业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地理地貌、地方民俗和文化特色等,并与土地使用、农业发展、城乡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旅游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统筹规划,将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规划为琼北、琼南、琼东、琼西以及琼中5个区域。

4.1.1琼北的“都市休闲和高科技农业区”

以省会城市海口市为依托,涵盖文昌、定安和澄迈3市县,本区域主要建成具有农业观光价值的专业化都市休闲农业区,并赋予高科技农业内涵,以观光休闲、观赏采摘、体验考察和科普教育为主要发展模式。利用海口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城郊型、参与体验型、农家乐型休闲农业;利用文昌作为国家航天基地的航天城为优秀,建设航天和太空科技特色休闲农业;利用本区域发展比较成功的文明生态村来开发特色乡村游休闲农业;利用定安美食节、澄迈龙水节和咖啡文化发展节庆型休闲农业和咖啡休闲农业。

4.1.2琼南的“农业科技示范和自然生态休闲区”

以三亚市为中心,涵盖陵水、保亭、乐东三县。利用三亚和陵水作为国家南繁种植基地的优势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区和设施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有机果蔬品牌和热带花卉展示,形成有机农业采摘及技术展示区和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依托三亚发达的旅游业和知名景点,发展景区周边生态农家乐群,以“品海南农家菜、听海南农家语、赏海南农家景”为特色,力争做到“一家一特色”、“一家一品牌”;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开发适当的港湾及岛屿,建设一流的休闲渔业胜地;利用保亭著名的七仙岭森林资源和丰富的山野温泉开发森林休闲游、森林科学考察和野外探险活动、采集野果野菜回归大自然活动。

4.1.3琼东的“文化休闲和热带农业观光区”

主要涵盖琼海、万宁两市,利用该地区丰富的温泉资源和热带香料资源,著名的博鳌亚洲论坛、万泉河和红色娘子军特色文化,建设“文化休闲和农业观光区”,以温泉度假的方式结合热作产业技术及产品展示,力求吸引岛外游客。建成以万泉河、红色娘子军为灵魂的绿色与红色休闲农业带,在万宁建设独具特色的香料及南药种植与展示植物园。

4.1.4琼西的“历史文化和水库经济区”

涵盖儋州、临高、昌江、东方4市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该区是著名历史文人苏东坡的流放之地,大中型水库较多,较为出名的是松涛水库、大广坝水库。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和水库经济圈发展水库养殖业、休闲垂钓项目;充分搜集、发掘东坡文化内涵,建设独具东坡特色的休闲农业文化园。利用本区域丰富的溶洞、矿山及西部独特的自然风光发展西部特色探奇体验休闲游项目。

4.1.5琼中的“黎苗族文化和热带雨林区”

以五指山市为中心,涵盖琼中、屯昌、白沙三市县,该区是黎苗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具有浑然天成的地形地貌和保护完好的生态环境,著名的五指山、独特的山地牧场和黎苗族文化是该区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重点开发热带雨林生态游、山地牧场休闲游、热带休闲度假山庄和具有黎苗族风情的旅游小镇等[15];利用本区域闻名岛内外的白沙绿茶、琼中绿橙为卖点,建设白沙绿茶、琼中绿橙的产、摘、加一体化示范园区,充分展示海南热带农产品的魅力。

4.2提高产品开发档次和内涵

4.2.1突出热带农业特色,加强体验经济的开发

加强休闲农业产品的开发,必须注重发挥海南热带农业的独特性和农业的多功能性,尤其是加强海南农业、农村的体验经济开发,游客亲自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充分体验独一无二的海南热带乡村风光和田园生活。发展农场租赁形式的休闲农业,让游客和市民自己经营和管理,设计个性化的游憩活动,并在园区内进行产品展示和参与经营分红,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出谋献策。

4.2.2因地制宜,充分挖掘乡土文化

充分挖掘各市县、各乡镇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文化,打造一县一品牌,一村一精品,以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为手段,因地制宜和抓住重点,积极发展热带滨海文化、民俗文化、南洋文化以及黎族农耕文化等多形态的热带休闲农业产品形式,不断丰富海南休闲农业的内涵。

4.2.3形成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

以科技支撑来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内涵在休闲农业园区构建科研、教学和推广“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吸引企业来进行投资,研究人员进行科研、教学和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科研成果显著提升,增加休闲农业的科技支撑力度。提高科技含量来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内涵,打造休闲农业科技产品品牌,如利用高科技手段和农业先进技术发展精品农业和有机农业,培育优质、特色动植物品种;利用机械化和现代农业设施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并进行示范和推广;建设科学技术公园,使之成为科学人员进行农业科学和高新技术研究的孵化基地;建成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生产与销售一条龙、农业景观欣赏、出口创汇等功能的科技园区。

4.3完善投融资体系及政策保障

构建灵活、富有成效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以吸引多方资金的投入。政府要加大对规划区域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搞好交通、水电供给、安全保障等基础设施;采取宽松的土地租赁和税收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的资金和民间资本的投入;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和成果入股,鼓励金融机构为休闲农业的开发提供信贷支持。制定优惠的政策和措施,简化休闲农业的开发、经营等管理审批手续。

4.4加强规范化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

4.4.1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提升海南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建立休闲农业旅游专业网站,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来提高海南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通过网络扩大宣传和营销渠道,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资讯,让游客了解更多的休闲农业旅游信息和购买休闲农业产品,通过网上评价和交流等措施不断促进休闲农业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4.4.2成立休闲农业协会,为行业的管理和运营提供

组织保障休闲农业协会是联结产、政、学的纽带,负责制定有关法规和政策,组织进行资源整合、信息、宣传促销、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村文化等。成立海南休闲农业协会,积极完善服务体系,促进交流和资源共享,维护会员正当权益,促进良性竞争,不断提高海南休闲农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关注度。

4.4.3加强休闲农业的立法、政策制定以及标准化工作

强调法制管理,使休闲农业产业依法经营,保护企业和游客的合法权益,促进休闲农业有序、健康、快速发展。以立法来管理税收和土地的流转使用,避免海南休闲农业盲目无序开发;制定政策来规范政府的职能和协调管理工作,从项目审批、人员上岗、价格制定、接待服务等方面来按章办事;制定统一的标准来规范休闲农业园区的评估工作,实行检查认证制度,对不合要求和服务水平低的休闲农业园区进行淘汰或勒令整改。

4.4.4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海南目前从事休闲农业的主体主要是农民,整体上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匮乏,严重影响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因此,培养一批高素质、服务意识强和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海南发展休闲农业的必然举措。大力依托本省内具有较强教育实力和科技实力的院校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琼中大学的优势资源,开展专业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休闲农业专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

作者:陈燕羽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休闲农业论文:寿光市休闲农业论文

1休闲农业的功能

休闲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利用大城市的科技优势和工业优势及其紧邻市的区位优势,来发展多种功能复合农业产业。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需要,也可以促进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的解决,总体而言,休闲农业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功能。休闲农业是从生产活动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来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所以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必须涵盖了基本的农业生产活动,使休闲农业也有生产活动。第二,生活功能。休闲农业发展的质量不仅游客的生活,而且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在一定程度的标准。休闲农业的发展,一方面使长居的城市人休闲放松,是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个好地方,它使人得到快乐的心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农村和农民发展休闲农业是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相应提高。休闲农业区环境得以及传统习俗和文化遗存到客观的保护。第三,生态功能。休闲农业的发展有赖于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农村地区,同时,由于发展休闲农业已经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使人们更加注重休闲农业的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客观的保护生态环境。第四,教育功能。休闲农业依托各种农业资源和农业的发展,也具有很强的参与性,游客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旅游过程中的了解,并能对农业生产和农村风俗习惯不同的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休闲农业区为游客提供教育,科学的和有趣的基地,城市居民,特别是年轻人是一个很好的受教育机会。

2寿光市休闲农业发展分析

2.1劣势

2.1.1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缺乏专业人才

通过对寿光市的休闲农业经营者的调查和访谈得知,寿光市休闲农业人才缺乏现象比较突出,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民、无业者,经营管理水平缺乏专业化,对风光不能进行专业、系统的介绍,另外,卫生管理有待提高。

2.1.2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

目前,寿光市农民对开发休闲农业的积极性普遍较高,政府有关部门也适当地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来促进寿光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但这些政策法规还处在初步的探索阶段,相关政策、法规和培训体系等还不够完善。

2.2机遇

2.2.1休闲农业需要进一步增长

客观地说,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山东和寿光市经济水平虽然是最高的,但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和实现普遍的清明,五一,中秋节,国庆节,春节和其他“小长假”制度,提高人们的休闲时间,使人们的希望旅行和概率的生长。此外,城市进程的加快,也使人们更强烈的主观需求产生向往自然,返朴归真,休闲农业一定能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很好,这使得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

2.2.2国家和自治区、市政府对休闲农业的重视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提出了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拓展农村非农就业收入的空间,与地方党委和政府把休闲农业的要求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增加资金的快速发展力度的政策支持,引导。山东省已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和目标,寿光市等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农业观光和休闲发展的措施和相关规划文件。

2.2.3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在环渤海地区率先崛起的目标要求的大好机遇,加大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抓好境内所辖的224.6公里省级干线公路的畅通,合理配置通道和枢纽资源,逐步形成了完整统一的综合公路交通畅通新体系。

2.3威胁

2.3.1其他类型旅游的威胁

山东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枣庄台儿庄古城、济南万达城市综合体、青岛方特欢乐世界、海泉湾、恒隆广场、德州齐河泉城极地海洋世界、烟台亚沙会等“。泉城济南”、“、仙境烟台”“、中华泰山天下泰安”“文化济宁”“、走遍四海还威海”“、亲情沂蒙”、聊城“江北水城”、德州“中国太阳城”、莱芜“航空运动之城”等一批城市旅游形象品牌的出现,更是对休闲农业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2.3.2城市发展对休闲农业的威胁

在加快城市的过程,目的是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第一,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使农业土地大大减少,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资源在更大程度上优化配置和内涵增长,发展受阻;其次,由市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化将面临着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这是城市和非农业污染发展无公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压力,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压力的影响;再次,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会被削弱,因此,它依赖于在区域经济发展资金的分配,休闲农业产业人才,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竞争,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

3发展对策

3.1开展休闲农业星级评定

为了更好的发展休闲农业,山东农业部门可以结合起来,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企业(景区,景点)星级评定工作。由山东区农业办公室,联合旅游部门,有关专家和山东休闲农业企业设立(景区,景点)星级评定委员会,比照标准,一些风景评价,结合农业特点,山东休闲农业企业(景区,景点)形成的自己的星级评定系统。根据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为五星,山东农业旅游示范区为四星级为标准,通过类比,有部级风景名胜区设置标准对比,制定星级休闲农业企业(景区,景点)评价标准。

3.2实施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应制定出台应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发展休闲农业。例如,可以通过增加政府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休闲农业企业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休闲农业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的实施,特别是新成立的休闲农业企业可能在初始阶段,使其得到一定的保护。同时严格休闲农业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执法人员的相关部门进行检查的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于无心的错误休闲农业企业第一次惩罚系统。它也应该是优惠的土地政策的实施,不影响该区域的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的前提下,土地使用审批应以休闲农业项目倾斜。

3.3创新投入机制,挖掘农业功能,加强产业联合和区域合作

政府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大量农民参与休闲农业生产、管理,以引导农民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休闲农业,让农民得到实惠,使农民创造认同感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并得到他们的支持。此外,还要引导工商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旅游企业参与建设与合作、合作、独资股份等,实现多元化发展。加强现代市场的概念产品的开发,对旅游产品概念和品牌概念的完整性,产品开发的重点应放在生态功能的开发,识别出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提供娱乐场所和项目,把重点放在农业科普教育功能,发展教育,应该重点文化传承的功能开发,继承和发展农业文化。

3.4打造精品,树立品牌,加强宣传

寿光市休闲观光农业要充分利用绿色文化本身,进行农业体验旅游、观光农业科技旅游、农耕文化、民俗旅游等旅游项目,一步一步,扩大影响,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制定的标准,住宿、餐饮、环境保护建设标准,安全设施和建筑设施,采取一些提高公众的健康,保护环境,食品卫生的安全生产措施,规范经营行为。创建品牌,赢得“特殊”,以“新”取胜,打造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一些参与性强,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体现农村特点的农业活动。培养管理团队提高休闲观光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管理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集中精力、财力和物力资源,以及一些可以看到、学习、有典型的效益,并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相关的资源,打造一批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

3.5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

企业,政府,学校应加强休闲观光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应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区域休闲农业区培养专业人才,特别是在农业,旅游管理人才,满足休闲观光在寿光市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高端休闲观光农业专业人才的地区以外,积极引进人才,良好的休闲农业规划和管理工作,企业也可以通过在景区的管理和设计的优惠条件以外的地区引进。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和学者,对主要运营商进行定期组织各种休闲观光农业企业集中学习和培训,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和学习型组织的这些学员休闲观光农业开发区外部区域,扩大经营视野,提高专业素质和水平。然后通过这些学生回到他们各自的商业企业,促进企业其他从业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6出台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引导和扶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在原来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应该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纳入“十二五”的重要工作部署中,将关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着力向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县、乡镇、村倾斜,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为投资者提供周到的服务受理,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党政领导一把手直接受理大项目制、项目流失责任追究制、项目联审制、项目跟踪负责制、项目治安保障制。在项目用地、税收回报、投资保障、资金贷款、人员落户等方面给予投资者最大限度的优惠。对在寿光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有责任和义务但却不支持、不配合,阻碍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单位及个人,对休闲观光农业企业进行乱摊派的单位,严格追究其责任;对于假借乡村旅游开发之名,骗取优惠政策,破坏旅游资源等行为,坚决制止并进行严厉的处罚,全面改善投资环境。

作者:张振鹏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休闲农业论文:金银花创意休闲农业论文

我国金银花主要以山东平邑、河北巨鹿、河南封丘为主产区基地。在南方的湖南、贵州等地也多有种植。湖南省隆回县金银花种植历史悠久,2010年种植面积发展到35万亩,产值15亿元左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近年来,由于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南方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尽管在南北方金银花药性的描述上,二者一字不差,但南方金银花的生产和市场售销仍受到一些负面影响。我国目前休闲农业经营主要集中在观光、采果、垂钓等方面,近年来,有报道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药(农)家乐,将乡村旅游向纵深推进,形成产业和旅游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模式,如陕西玉林市陆川县在2014年规划开展中药材基地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项目建设。若能以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基地为基础,尽快规划发展中药材基地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可大大增加金银花的种植效益,达到“一药双吃”———种植+观光旅游共同发展的效果。文中结合休闲农业的特点,对金银花在休闲农业中的创意,以及金银花在休闲农业创意中的实践步骤进行了介绍,以期为促进金银花及其他中药材种植地开展种植+观光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金银花在休闲农业中的创意

1.1利用不同的品种进行休闲农业造景创意

金银花的原植物属于忍冬科忍冬属,其特征是花开的初期为白色,1~2日后变黄色。具有该特征的忍冬属植物包括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在内的多种同属植物,在历史上,民间均将其花蕾或花用作金银花。据调查,在全国不同的地区,菰腺忍冬(L.hypoglaucaMig.)、华南忍冬(L.confusaDC.)、水忍冬(L.dasystylaRehd)、灰毡毛忍冬(L.macranthoidesHand.-Mazz.)、净花菰腺忍冬(L.hypog1aucaMiq.Subsp.nudifloraHsuetH.J.Wang)、细毡毛忍冬(L.similisHems1.)、盘叶忍冬(L.tragophyllaHems1)、峨眉忍冬(L.similisHems1.Var.omeiensisHsuetH.J.Wang)、淡红忍冬(L.acuminataWall.)、皱叶忍冬(L.rhytidophyllaHand.-Mazz.)[3-4]等植物的花或花蕾分别被作为金银花收购入药,有些种类还作为栽培品种推广。此外,在市场上销售的金银花商品中,检测到花或花蕾的植物还有10种以上。由此可见,我国金银花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不同品种的金银花,其株形、花期、花色存在差异。在株形上,有的品种是树形,有的品种为藤本;在花期上,有的品种一年开一次花,花期较长,有的品种一年开四茬花,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旬、10月中旬,每茬花期在7天左右;有的品种每节只开2个花针,有的品种一节花针40~60个,多达100多个。金银花单叶对生,抗寒性较强,叶片“凌冬不凋”。在初春时节,叶腋中又生新叶,碧绿可爱;春夏时节,叶腋间长出并蒂小白花,芳香优美;1~2日后,颜色由白变黄,十分漂亮。在休闲农业创意上,可利用这些特征来造景。金银花茎干比较粗壮,长势奇特,可制作成各式盆景;也可用于休闲农庄庭院绿化,如在农庄入口处、假山旁、窗户边等处实行墩栽,用作赏花;栽植在攀附物旁,攀附篱垣、阳台、绿廊、花架、山石、凉棚上进行垂直绿化点缀;或利用竹竿、绳索等物的牵引,作柱形、尖塔形、球形、方形等不同形状的绿化配置。

1.2利用幼嫩枝叶发展休闲养殖业

金银花的花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常期以花入药,人们对其植株很少进行开发利用。实际上,金银花幼嫩枝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与青玉米茎相比,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适口性较好[4],可作牛、羊、兔、鸡、鸭、鹅等畜禽动物的青饲料。其枝叶含有绿原酸等抗菌消炎活性成分,对多种致病的病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可预防治疗畜禽疾病。据研究,在动物饲养过程中若能添加一定剂量的金银花藤叶粉或煲水,对预防和治疗动物的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炎症、肺炎、痢疾、肿溃疡、丹毒、蜂窝组织炎等症均有相当好的作用。因此,将金银花作为青饲料,用于发展休闲养殖,可以促进休闲农庄内畜禽的生长发育,不仅能提高畜禽的产量,还能获得高品质的肉类。如金银花种植基地可发展林下养殖,饲养土鸡等家禽。此外,由于金银花植株花朵众多,花期较长,如作蜜源植物来养殖蜜蜂,所酿出的蜂蜜也有着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这样,既可以为休闲农庄提供优质的餐饮原料,还能提供可售卖的产品。

1.3利用金银花开发休闲农业产品

休闲农业产品开发方面,主要创意在于加快利用金银花开发不同的保健食品、保健饮料以及不同的日化产品和手工艺品。

1.3.1保健食品、保健饮料生产创意

金银花除含有药效成分外,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氨基酸含量8%左右,水溶性糖含量18%以上,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元素,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价值,可用于生产保健饮料、保健食品[4-5]。利用金银花可开发如下种类的产品:(1)金银花茶。金银花原花用开水冲泡,夏秋服用既能防暑降温、清热解毒,还有降脂减肥、养颜美容的效果。除了以单味金银花为原料的金银花茶,还有与其他中药组方配伍的复方保健茶。如加多宝等多种品牌凉茶产品中都含有金银花。(2)金银花饮料。在金银花浸提液中添加其他原料,制成保健饮品,如金银花—绿茶复合饮料、金银花露、银花晶等[3-4]。(3)金银花复合酸奶。将金银花浸提液加入牛奶中制成金银花功能性酸奶,或以香菇、银耳、金银花为原料制成复合保健酸奶。(4)金银花保健酒。利用酿酒的传统工艺开发研制金银花酒,在传统黄酒加工工艺基础上添加金银花浓缩液,经科学调配制成金银花黄酒,用金银花代替部分颗粒酒花制成金银花啤酒等。此外,还有金银花汽酒。这些酒具有不同的口感,均有一定的保健功能。(5)金银花保健食品。如在糖果的生产原料中加入金银花,生产出具有消炎止痛、润喉护嗓功能的金银花保健糖;或将金银花汁加入冰淇淋的配料中,制成金银花冰淇淋[4]。

1.3.2日用化工品开发创意

金银花可以开发出日用化工品。如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料,制成抗菌消炎牙膏;制成治疗小儿热痱的金银花痱子水。还可开发金银花香水、金银花沐浴露等各类化妆品[3-4]。此外,从金银花干花蕾和鲜花中提取的精油,可用作高级香料。

1.3.3工艺品开发创意

金银花植株枝繁叶茂,生长迅速,其藤条细长柔软,有些生枝条一年可长达3米以上,且韧性较强,因此,将金银花植株藤条采收处理后,可以编织各种生活中需用的容器,以及手工艺品,如花篮、线盘、食用盘、鸟笼、鱼篓等[4],产品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在休闲农庄中若能提供此类工艺品,很有观赏价值,同时还能激起游客的购买欲望。

2金银花在休闲农业创意中的实践

金银花种植基地的休闲农庄经营者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创意。

2.1制定金银花主题

以金银花及金银花加工产品设定主题发展,改变游客对金银花仅是一种药用植物的感觉,强化主题意识。不仅将金银花视为一级产品,而应引入二级加工品甚而三级商品的产品开发。金银花教学可视为二级的产品与体验产品,而一系列的金银花或金银花产品可视为商品贩售。因此,经营者应考虑如何将金银花主题规划转变成更宽的产品线或面。在金银花教学活动安排:①解说员介绍金银花植物的品种、区别;②市面上金银花的选购、南北方金银花的区别、品质的好坏判别,由解说员教导游客如何选购优质金银花。③解说金银花的栽培方法、管理方法,采收和加工过程;④现场制作金银花茶、金银花饮品、金银花冰淇淋,如制作金银花露:金银花、蜂蜜各30克,金银花加水煎汁,去渣,加入蜂蜜制成饮料,该饮料有预防流感、治疗肺燥咳嗽的功效。设计多种DIY,以吸引不同年龄游客体验,以达到促销的效果。⑤金银花产品的参观及选购,可让游客观看金银花保健品或工艺品的加工制作过程。

2.2塑造金银花印象

金银花的花语是全心全意把爱奉献给你,诚实的爱、真爱,有鸳鸯成对、厚道之意,是白羊座守护花。塑造金银花花语的形象,同时为游客提供有机蔬菜、富有田园风味的健康餐饮,并结合日常的生活教育,加深游客对该金银花基地的印象。如:①金银花是一种药用植物,对多种疾病有预防治疗作用;②金银花可用来制造多种保健饮料、保健食品、日化用品、工艺品;③该金银花基地的金银花都经过良好生产管理,制作的保健食品可放心食用。

2.3举办金银花相关的游憩活动

以金银花基地的资源设计成多项感官性活动,为游客提供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刺激的体验活动:①举办金银花写生、金银花的典故解说、认识金银花品种、亲子游等活动。金银花相关传说:据说从前浙江一山村里,有一对叫金花、银花的孪生姐妹。她们性格相同,形影不离。一日金花突然浑身发热,遍体红斑。大夫说是“热毒病”,无法医治,银花听后哭得死去活来,日夜侍候在床前。不久,银花亦发病卧床不起。姐妹俩去世后,爹妈把她俩合葬在一起。翌年的春夏,坟上竟然生出一棵绿叶山藤,渐渐茁壮成长……3年后,藤蔓开出先白后黄、黄白相间的花朵,人们采花入药,用来医治热毒病,果然神效。从此,人们便把这种花称为“金银花”。②可在金银花的花期举办采摘活动,金银花的采收最好安排在清晨和上午,此时采收花蕾不易开放,养分足、气味浓、颜色好。如下午采收,应在太阳落山以前结束,因为金银花的开放受光照制约,太阳落后成熟花蕾就要开放,影响质量[5]。③采摘后让游客参观金银花的烘干加工过程,解说中药材的炮制方法,让游客产生寓教于乐的游憩体验。

2.4销售金银花纪念品

与农产品以印有该金银花基地休闲农庄标志的包装盒包装贩卖农庄自有生产的金银花,以及金银花制成的保健品、日用化工品,工艺品等。若能进一步结合不同种纪念品的开发,或向游客销售提供盆栽金银花苗、金银花盆景,游客将与金银花相关的回忆带回家,将有助于延续该金银花基地休闲农庄的记忆,增强游客的重游意愿,扩大宣传效果。

3结论

金银花自古以来就以它的药用价值广泛而著名,其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疽疔毒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金银花在其他方面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以金银花为原料制成的产品也越来越多。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展了农业功能,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成为繁荣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消费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金银花的药理作用及其他方面的用途,结合我国金银花种植的现状和目前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金银花在休闲农业中的创意方向,以及金银花在休闲农业创意中的实践步骤。若能将金银花的种植与休闲农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基地的休闲旅游,将有助于缓解2005年版《中国药典》更名之争给南方金银花种植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延伸金银花种植产业链,也为拓宽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当然,要让中药材种植+观光旅游两种产业共同发展,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科研工作者深入研究,以及中药材种植户和休闲农庄的经营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

作者:李浩云 单位: 长沙市南雅中学

休闲农业论文:漓江流域发展休闲农业论文

一、漓江流域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

在上游地区加大生态农业旅游、古镇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在中游地区开发更多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而在下游地区增加开发生态渔业和船家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此外,可以利用漓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的优势,开发优质特色餐饮和旅游工艺品,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最后,应创建特色的旅游乡镇,推进乡村旅游产品规模化和品牌化,形成多个“一乡一长”、“一村一品”、“一村一艺”的乡村旅游品牌,增强乡村旅游的市场吸引力。

二、漓江流域休闲农业产品的开发

(一)生态农业观光产品。结合桂林“百里生态小康文明长廊”建设,依托漓江桂林市至阳朔流域一带现有规模,大力种植观赏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各种奇花异草,营造10公里花卉培育带,争取举办葡萄花卉节,打造“桂北花卉生产基地”。依托兴安小溶江、灵川大圩等葡萄提子生产基地,扩大葡萄种植面积,使其之连成长约10公里的葡萄观光采摘带。引导桂阳公路以东、漓江以西的村民们扩大金桔的种植面积,打造中国“金桔之乡”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品。鼓励和引导古板、龙潭门、荷包山等地部分村民们开设家庭旅馆,为旅游者提供食、住服务及农家体验活动。在普益、福利、兴坪等地区位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扩大优质沙田柚的种植面积,形成产业规模,提供采摘、购物等服务。

(二)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漓江流域有大量的古村、古镇,配合良好的乡村景观和悠闲的乡村休闲氛围,对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古村落里的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居民建筑、曲径通幽的村中小巷等能给来自现代城市的旅游者强烈的感觉差异,独特的村寨和神秘的民间习俗,也同样给探秘者以无限的遐想。相对其他农村,古村落的“乡土味”最浓。如漓江上游的严关、溶江、三街、大圩等古镇及漓江阳朔段的杨梅岭古石头城、渔村、龙潭村、留公村、朗梓村、旧县村等都具有开发的潜力。通过在村落内建立农耕文化展室,陈列石磨、碓窝、织布机、风车、斗笠、蓑衣、升子、斗等农业生产、生活工具,再布置相关的照片、图片,配上优美的解说词,将会让城里人特别是青少年有机会了解传统的农耕方式和生产习俗。

(三)民俗节庆旅游产品。漓江流域是一个汉族、壮族、瑶族聚居的地方,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在一些村落中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重大节日有每年“二月社”、农历五月初八福利“五月八”会期、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白沙尝新节、中秋之夜壮族山歌会、九月九重阳节、农历九月十九兴坪庙会、农历十月普益留公村“十月香”、公历十一月阳朔漓江渔火节。农村中比较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活动主要有:舞牌灯、踩高跷、跑旱船、舞龙、舞狮、舞“大头狗”(一种独角兽,形似狮子,头部比狮子大)、师公舞。鉴于乡村民俗文化一般只在节日活动中才得到充分展示,因此,对这类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以节日活动为依托,实现产品重点化、品牌化、效益化。

(四)庄园度假旅游产品。以大圩的草莓、提子、梨、桃基地,溶江的巨峰葡萄、红提、美国布朗李基地和三街的杨梅、枇杷、优质梨、南方蜜桔、马蹄、脆蜜金桔种植园为主要载体,建立农业庄园。庄园融合观光采摘、果脯酿酒、养生料理、居住养生、网络农庄等最新休闲农业概念进行打造,建设蔬果庄园、果酒庄园、亲水农庄、休闲农庄、养生度假村等分区。如蔬果庄园可依托庄园瓜果食材种植区修建蔬果加工坊,分为瓜果采摘、果脯晾晒区,游客休闲区等,风格为两层木结构,与农家乐民居风格一致。果酒庄园,以主流果酒、特色果酒酿制为主,可加盟国内著名果酒企业,如张裕、长城等,建设专业酒酿基地。庄园同时设置果酒酿制流程观摩专用通道,并以果酿自体验区配套满足游客自酿美酒的需求。

三、漓江流域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基地。要建设一批特色突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旅游特色村和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实现桂林漓江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面貌,改水改厕,改善安全、供水、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实施一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村容村貌及生态环境恢复的建设项目,提高可进入性,不断完善乡村旅游特色村综合接待功能和服务体系。确立一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加快建设,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二)延伸农业旅游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为旅游商品,提高农业附加值,如茶、蔬菜、水果等,在保证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前提下,注入旅游创意元素,深度包装,将农产品实现就地转化为旅游商品。达到农产品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链延伸等旅游乘数效应。

(三)加强规范指导,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乡村旅游的规范管理,加强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加快编制桂林旅游特色村寨开发建设规划,制定有关开发建设、服务质量和管理标准。如在巩固现有恭城红岩村等旅游特色村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建设一批旅游特色村。整合农业、住房城乡建设、水利、交通运输、扶贫、环境保护、文化、林业、财政、民政、信贷等有关部门资源和力量扶持乡村旅游发展,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作者:李冲 甘书杰 段文军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

休闲农业论文:城郊发展休闲农业论文

1休闲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休闲农业不只是给城市居民带来放松,对于农村来说,能够更好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种新兴的产业方式给广大农民,对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社会迅速发展的大前提下,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还只是处于初期阶段,相比较于休闲农业的发源地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2长沙城郊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起,长沙就开始发展休闲农业,现如今以及到了产业化发展阶段。长沙市包括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五个市辖区以及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长沙市依靠山水资源,很好地发展休闲农业,扩大了第三产业的队伍,也稳定了许多第一产业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工作。以上表明,发展休闲农业,更加充分地开发了长沙的农村旅游资源,拓宽了经济发展道路。利用农村资源,给人们提供休闲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长沙是作为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城市,休闲农业较其他的地区更加繁荣。长沙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为长沙市居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城效休闲农行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为过剩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且得到了可观的收入。休闲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长沙市城郊休闲农业的缺陷与解决方案

3.1长沙市休闲农业的缺陷

长沙市是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但由于过于迅速的发展,使得长沙市休闲农业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已开始限制休闲农业的发展。首先,很多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对休闲农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休闲农业是一种成本低、收益快的项目。认为经营休闲农业只需要很少的资金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收益,在开发的时候通常都是投入很少的资金,从而导致休闲农业的质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次,就是在很多农庄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比较低,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没有更好的发展休闲农业,甚至有很多农庄装修的奢侈豪华,违背了休闲农业朴素的本质。另外,从业人员的水平较低,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受教育水平不高。没有采用良好经营管理方式理念,不能管理好休闲农庄,对继续发展休闲农业也就没有推动作用。

3.2长沙市休闲农业整改缺陷的方案

首先,要对休闲农业的经营者的理念做出改变,使其正确认识休闲农业,遵循休闲农业发展本质,能够凸显出休闲农业本身特点;其次,需要加强对休闲农业经营人员素质教育,开发一个专门教授休闲农业经营教育部门,训练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从业人员工作能力,为休闲农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资源。引进其他休闲农业发展较为完善地区的管理理念以及发展模式,使长沙市的休闲农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4结语

休闲农业在长沙城效的发展已经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但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限制了长沙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完善长沙休闲农业的发展。

作者:曹晖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休闲农业论文:国内外模式和经验下的休闲农业论文

1国内外经典休闲农业模式

1.1日本模式

日本的都市农场务农旅游在国内外休闲农业模式中是极具代表性的,日本的休闲农业模式也是经历了从单纯的经济理念逐步转向回归自然,将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为一体,让游人体验原汁原味的农事乐趣[6]。日本观光休闲农业主要以城郊互动型的都市农业著称,以农园吸引市民租地经营,农务参与型为特色,任何人在这里都可以享受农业带来的乐趣,在农业公园里生活、生产、体验、休闲,真正的实现了体验农业,将农村、农业和农民三位一体化管理。

1.2意大利模式

意大利是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展休闲农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的农业旅游是旅游业中的主力军,称作“绿色假期”[3]。意大利的休闲农业是将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新型生态环境相结合,提供休闲农业的基础条件,再将多姿多彩的意大利民风民俗以及其他特色社会文化融合到休闲农业中,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综合性体验活动,对意大利的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崇尚绿色,注重提高生活质量”,“绿色假期”成为意大利人的新追求,意大利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从管理到运作都非常到位,管理者们善于利用农村特有的丰富自然资源,满足现代人对于绿色休闲生活的各种追求。

1.3美国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业旅游成为美国政府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和重点开发目标之一[7]。美国的休闲农业主要形式是度假农庄及观光牧场。有研究数据表明,美国近2/3的成年人在过去的3年中到美国农村地区旅游过,并且有90%的人是以休闲为目的。美国人比较倾向的休闲农业类型主要有3种,即乡村自然生态旅游、乡村文化遗产旅游以及以休闲和体验或者教育为目的的农业休闲旅游。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是美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美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美国城市郊区化是休闲观光农业的关键,决定了休闲农业必将成为城乡交流、互动的纽带。

1.4台湾模式

中国台湾的休闲农业种类繁多,各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在发展水平、成熟程度以及政府扶持措施等方面都有差异。台湾的休闲农业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特别热爱乡村田园生活,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特别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将自己的创意和情感不断地融入建设与经营中,彰显个性和追求[8]。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发展以乡村体验经济为优秀的经营模式,坚持经营与生产并重,采用丰富多彩的营销策略,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据统计,台湾大概有1102家休闲农庄,平均每年的游客人数为4.5万余人/每个农庄,休闲农业的年总收益可达40多亿新台币。由此可见,休闲农业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9]。

1.5中国大陆模式

中国大陆休闲农业的发展背景与中国台湾不同,具有更大的主动性,主要集中在经济活跃、城市发展较快的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郊区。中国大陆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迥然不同,民族众多,而每个民族的民风民俗也大不相同,自然和人文环境具有各种特色,因此,造就了种类繁多、奇异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每年上海市大约有200多万人次涌向郊区体验休闲农业[10]。新农村是中国大陆建设的亮点,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础和起点,发展起来的新农村建设型休闲农业,是具有大陆特色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有1万余个休闲农业园区,150余万个农家乐,实现收益3000多亿元[5]。

2国内外休闲农业成功经验总结

2.1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美国、韩国、日本、中国等国家休闲农业的发展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的管理下,相关国家和地区都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个专门的产业来管理,成立了服务组织和管理机构,政府部门在这些组织机构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11]。尤其是在欧美等一些国家,政府将休闲农业的发展与农业农村区域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出台了一系列行而有效的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农业农村和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美国的县、州、联邦的各级政府都对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美国农业部甚至还设有多项基金提供给合适项目的村庄和个人申请,政府对休闲农业的资助力度也很大。

2.2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作用

国外很多国家很早就非常重视加强乡村旅游服务、组织建设和行业自律,积极发展和培育乡村旅游行业协会[12]。如法国农会、爱尔兰的农舍度假协会以及罗马尼亚乡村生态和文化旅游协会订立行业标准来提高休闲产品质量,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中国直到2004年才成立全国第1家观光休闲农业领域的行业协会——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协会无论从自身建设还是政府的扶持与管理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2.3培育产品的多元化、特色化,注重文化内涵

根据国外休闲农业发展成功经验可知具有特色化、品牌化的旅游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国外许多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包括国内一些区域性休闲农业旅游景点都非常重视产品的多元化、特色化、教育与民俗等文化与自然生态的融合,因地制宜的设立旅游项目,宣传当地民俗文化。台湾很多休闲农庄从名字就能知道农庄的特色,主题非常鲜明,如“花开了农场”种植了大量珍贵的奇花异草与树木,农庄保持持续缤纷创意,让游客能够深度体验农村乐趣,不定期的举办农业有关的教育活动、比赛[13]。

2.4采用适宜的供给模式

国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主要采用了“农户+协会+政府”的模式,而不是单一的农户供给模式。农户是休闲农业供给的主体,企业和各种组织开始加入到休闲农业供给的主体行列中,积极推动着休闲农业的发展。中国成都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多年的发展休闲农业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基地生产,企业经营;社会参与,市场带动”的各方参与模式,三圣乡“五朵金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海南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虽然海南岛气候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休闲农业发展也初具雏形,但就整体而言,海南的休闲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小,管理欠佳,档次不高,没有鲜明的海南特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

海南的休闲农业发展起步慢,依旧处于自发状态,很多项目从立项初期就未进行实质性的和有效性的规划和设计,另外,还有一些项目虽然开展较快,但是规模很小,休闲农业分布散,无度开发利用现象突出,资源浪费严重。很多地方政府也没有出台明确的管理政策,放任当地的农民和企业进行圈地运动,整个休闲农业的发展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

3.2档次不高,特色不突出

海南虽然是旅游大省,但是休闲观光农业都是在原有的农业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大多数为采摘园、观光园和农家乐的形式,创新不足,文化底蕴低,服务意识不强,档次也不够高,无法和其他地区休闲农庄媲美。休闲农业的发展本身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导致海南多民族、多风俗的特色文化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使得海南整个休闲农业不具备海南个性,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严重制约了海南特色品牌的打造[14]。

3.3发展模式单一,规模小

发展模式的进步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海南休闲农业依旧处于单一的农民或企业供给模式,规模较小,活动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缺乏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组织的协同运作,无法实现社会各界的资源共享,不能突出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的魄力,发展模式的陈旧阻碍了海南休闲农业参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学习,使得海南休闲目前还处于自给自足的滞后阶段。

4国内外成功模式和经验

对海南休闲农业发展的启示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应放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明确定位,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重点突破,不能只停留在目前的发展模式上,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一些地区成功发展休闲农业的经验和特色模式,以此发展具有海南特色的生态海岛休闲农业模式。

4.1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目前,海南的休闲农业缺乏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其主要的原因是相关政府部门和经营者对科学、系统规划的认识不够,既不进行勘察,也不论证,资金支持力度也不够。海南休闲农业应该充分体现政府的意志,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其支持力度。首先,海南省政府可以明确规定海南全省的休闲农业发展方向和规划、土地的使用、管理体制等[15],而且加大对休闲农业产业的专项资金支持,针对休闲农业产业设置专项经费,并集中在风险大、回收期长的项目,同时在政府层面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环境。政府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积极与企业、当地农民紧密联系,形成多元化的共同发展模式,扩大休闲农业发展规模。

4.2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

国内外休闲农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系,如德国1919年制定的《市民农园法》、1992年台湾农委会制订的《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等。同样,海南的休闲农业要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一个健全的政策与法律保障体系[16-17]。海南作为经济特区,很多政策法规的制定都有优惠,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针对休闲农业管理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制度,从休闲农业的注册登记、总体产业规划和运行到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治安管理等都有法律依据,有章可循,进而规范和完善休闲农业的税收、贷款、用地、工商、卫生、食品等相关政策。政府部门制定农业旅游经营、建筑、环保、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或规划,引导、监督和促进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

4.3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地区文化内涵

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国家充分利用了国家的地理特点和地区文化内涵来发展休闲农业。日本和海南一样,拥有临海的地理资源,日本利用这一点发展渔业资源,一些渔业村转变观念,将观光旅游与民宿、高品质海产品结合,让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呈现多元化。在海南,具有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因为不同民族习惯和地域生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风习俗[18],比如三亚回族文化特色区,五指山下黎、苗族文化汇聚地,文笔峰道教文化区,三亚一带民间传唱的崖州民歌、儋州调声、具有海南特色的琼剧等[19],海南的多种民俗特色文化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基础和创造理念,可以充分合理利用这些特色民俗文化,结合自然景观和农业农村景观,因地制宜地开发出吸引眼球的特色休闲农业旅游项目。

4.4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海南作为旅游大省,且地理位置特殊,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营销策略的制定,扩大知名度才能吸引游客,增强市场营销意识主要是依靠网络营销、口碑宣传、节假日宣传等手段,尤其是农业旅游电子商务,可极大地增加国内外客源,迅速提高知名度。并且,通过加强电子化管理,采用多种电子手段,例如网页、博客、微信、微博等追踪和调查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变化[20]。此外,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注重加强与中间商的合作,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海南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与其热带特色相结合,建立品牌,细分市场,并采用竞争方式,相互宣传共促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

作者:张晓东 林敏霞 邱美欢 张洪溢 王祝年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休闲农业论文:风险评价休闲农业论文

“风险”一词最早出自古希腊语“risa”,原意是指航行于悬崖峭壁中的行为具有危险性。19世纪末,经济学家将风险的概念引入科学的殿堂。美国学者A.Williams的“结果变动说”认为,风险是某一特定状态下和某一给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结果变动。企业投资风险是指不确定因素将导致的收益变动,即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投资预期收益率对期望收益率的偏离。投资预期收益率偏离期望收益率的程度越大,投资的风险越大;反之亦然。不同的投资项目,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不一样,因而其投资风险也不一样[1]。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事活动、农业经营、农耕文化和农家生活,通过农业创意和功能拓展,提供人们休闲、娱乐、体验、健身、教育,以及交友聚会、商务洽谈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农业经营形态。以经营休闲农业为主体的企业,人们习惯称之为休闲农业企业或者简称为休闲农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休闲农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乡镇企业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休闲农业聚集村9万个,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3万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经营单位达到18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150万家,年接待游客9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700亿元,带动2900万农民受益。随着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以及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逐步推进和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产业将充满无限发展空间和潜力。查阅历史资料,近10年来我国休闲农业经营收入平均增长率都在20%以上。如此快的增长速度,在我国各类经济产业中是极为少见的。除了弥补历史欠缺而出现的跳跃式增长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①近1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闲暇时间增多,消费能力特别是用于休闲的的闲需求的刚性增长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快速增长;②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城市拥堵、环境恶化,人们对“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有着天然的心理向往,“走出城市,到乡村去”休闲体验成了人们短期放松自我、家庭休闲的首选。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刺激了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休闲农业。21世纪以来,休闲农业新项目在城市周边、旅游风景区和县乡资源条件较好的地方迅速发展起来。原先进入的休闲农业经营者也出于拓展自身休闲农业功能、满足经营服务的需要,开始增加投资扩建休闲农庄,以完善设施设备条件和服务项目。如何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收益回报率,是休闲农业项目投资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然而,从休闲农业发展的现实实践来看,企业主发展休闲农业的愿望是理性的,但在部分休闲农业建设项目上却出现了一些非理性投资行为。在选择休闲农业建设项目时,有的投资者往往只注重项目的外在形象,追求自身功能的简单配套;有的对近期的经营绩效过于乐观,对远期经营走向分析不够;有的对建设项目的有利条件过分夸大了,而对投资远期风险分析欠缺。如此种种,导致一些休闲农业项目投资效益低下,有的项目长期没有回报,出现投资亏损,项目投资失败。此前,曾有人对休闲农业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评价,但大多套用农业项目或者酒店项目进行分析。事实上,休闲农业不是提供简单的初级农产品,也非靠经营酒店盈利。因此,单纯按照农业项目或酒店项目的方法来分析休闲农业建设项目的投资风险,往往局限性较大,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带来投资项目的失败。本文基于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从休闲农业经营服务的内涵出发,分析休闲农业项目投资的风险,提出风险应对的策略,希望能给投资者理性投资提供帮助。

1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1.1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休闲农业的内涵定义可知,休闲农业项目一般涵盖了农业产业项目、文体功能项目、酒店项目、环保项目和管理项目等6个子类。

1.1.1农业产业项目

2007年,我国相关部门和学者就提出了“以产业带休闲、以休闲促产业”的发展理念。各地的成功实践证明,农业产业是休闲农业持续发展、长久发展的依存基础,是根之所在。农业产业项目也是休闲农业企业建设的重点内容。此类项目包含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以生产优质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和游客需要为目的。(1)种植业项目:休闲农庄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的大宗农产品和精细化种植的特色农产品生产项目,主要栽培蔬菜、花卉苗木、特色谷物类粮食作物和药用植物等。此类项目需投资建设生产大棚、沟渠、田畦、简易道路、喷滴浇灌设施、沤肥池、农机具、生产和照明供电设备等。(2)养殖业项目:休闲农庄建设的集约化、一定规模的畜禽和水产品养殖场,主要养殖4大家鱼和经济鱼类,畜禽和经济动物,以生产肉、蛋、奶和鱼等特色产品。此类项目需投资建设养殖厂房、鱼塘水面、栏舍设备、饲料设备、兽药医具、通风(增氧)设备、废物收集和处理设备、生产和照明供电设备等。(3)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休闲农庄建设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既满足市场对加工产品的需要,又向游客提供农庄自己生产的净菜、肉品和酒类产品等。此类项目需投资建设加工用厂房、加工设备、生产和照明供电设备及“三废”处理设备设施等。

1.1.2庭园景观项目

庭园景观是休闲农庄的基本构成,是提供游客观赏休闲摄像等的主体项目。农庄景观设计应结合自身环境、人文特点进行规划设计。笔者推崇休闲农庄庭园景观建设应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特色,农作物、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水塘奇石和园中道路布置考究,进入园中让人曲径通幽、浮想联翩、流连忘返。此类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亭台楼阁、水塘、水沟、道路、奇石、花草树木和景观灯等。

1.1.3文体功能项目

此类项目是休闲农庄为满足客户精神文化的多种需求而建设的集休闲娱乐、健身拓展、教育体验、影视摄影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的项目。休闲农庄一般根据自身经营服务的需要,有选择地建设。这些项目之间大多具有关联性,或在功能上具有配套性,难以人为区分和割裂开来。为便于理解,笔者将其简单归结为以下几种。(1)休闲娱乐项目:此类项目主要建设可供游客、唱歌、游戏、足浴、按摩、垂钓和烧烤等服务的设备设施,让客人在闲暇中充分放松自我。(2)健身拓展项目:此类项目主要建设羽乒网排球场所、体育健身器材,以及室外散步、跑步的道路。健身项目尽量利用天然场所和便道,让游客感受到野外的氛围享受。拓展是用于训练人的体能、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的运动项目,这项起源于西方的运动在我国近年来备受推崇,因而发展很快。休闲农庄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计建设攀爬、踊跃和射击等内容。(3)教育体验项目:此类项目主要建设农业品种园、展示展览园,配备生活家具,通过举办农耕文化、实物展示展览,或者由游客参与农业生产、加工过程,还可以由游客到农庄居家生活数日,以学习传统农业生产知识,感受农庄的恬静,体会参与的快乐。近年来部分农庄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农产品种植园、养殖场的信息实时传递给顾客,让顾客实现远程体验。(4)影视摄影项目:此类项目融会了较高水平的人文设计理念和创意理念,通过建设特色化的庭园景观,营造各种特色景观,给人以美感,提供人们婚纱摄影、影视拍摄和照相留念的场景。(5)文化传承项目:休闲农庄将一些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整理开发、创新创意,展示表演给游客,以保护传承传统地方特色文化。

1.1.4酒店项目

(1)餐饮项目:此类项目需要建设厨房、餐厅,以提供休闲农庄特色化饮食。(2)茶饮(咖啡)项目:主要建设游客品茶(咖啡)、休息和洽谈的场所。(3)住房、会议项目:建设游客休息、住宿、会议和会见的场所。

1.1.5环保项目

休闲农庄各生产部门和游客会产生一定的废物、废水和废渣等,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必须进行专门处理。为此需要建设废物收集系统和处理排放系统。此外,休闲农庄大多远离城市,需要建设取水、净水设施,以保证自身用水需要。

1.1.6管理项目

此类项目是休闲农庄为实现内部各部门有序运转而建立的管理设备、管理制度、管理软件、产品和服务营销等的总称。(1)管理设备:主要是建设管理所需要的电脑控制系统、电话及对讲呼叫平台、车辆等必需的管理设备。(2)管理软件:为实现人员、设备和制度的有机集成专门开发的农庄管理软件。(3)产品和服务营销平台:为推销休闲农庄的产品和服务而建设的订制、销售和服务的软硬件的总称。(4)管理制度:为实现设备场所的有序运转,调动管理者、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而设计的各种管理制度。

1.2休闲农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找出休闲农业建设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对湖南长沙、株洲和湘潭20家休闲农业企业的实地调查和3年的跟踪发现,休闲农业项目在建设和经营中遇到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自身管理的多重因素的影响。笔者据此编制了休闲农业项目建设问题树,如图1所示。

2休闲农业项目投资风险识别

伴随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农庄数量大幅上升,每年都有大量新项目上马。在现实中经常可见,有的休闲农庄项目运作成功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也有的项目决策失误而带来了经济损失。正确发现和认识休闲农业项目投资风险,才能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处理。通过以往经验的总结和未来发展规律的分析,联系图1中休闲农业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休闲农业项目面临外部和内部双重风险。

2.1外部风险

2.1.1政治风险

主要由于政府管理职能薄弱、政府过分干预和政府换届等问题所导致的风险。该风险导致法律风险、宏观经济不确定风险、金融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变动[2]。

2.1.2宏观经济不确定风险

主要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转型缓慢、增长乏力,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下降等问题所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通货膨胀风险、利率变动风险和居民消费下降风险。

2.1.3政策风险

主要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监督不到位,政府政策变动,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调整,行政许可与非行政许可项目的变更,惠农政策的执行偏差等所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税收风险、行政事业收费风险、用地风险、信贷风险、用电风险和取水风险。

2.1.4市场风险

主要由于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招工难、交通阻塞、消费收费标准过低和客户消费不确定等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原材料成本风险、用工成本风险、交通不畅风险、产品市场萎缩风险和游客减少风险。

2.1.5不可抗力风险

由于项目地自然灾害、动植物传染性疾病流行、城镇化推进带来周边环境变动所导致的风险。

2.2内部风险

2.2.1质量安全风险

主要有休闲农庄提供的农产品农药(药物)超标、含有有毒物质和产品变质等导致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食物中毒风险、产品质量纠纷风险。

2.2.2资金风险

由于投资者资金链条变化、国家金融环境的变化导致资金紧张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融资高成本风险和信用风险。

2.2.3环境风险

由于周边治安较差、休闲农庄排污导致环境污染,周边居民反响强烈,影响正常生产经营。主要表现为周边居民干扰风险、破坏农庄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

2.2.4运营风险

由于管理能力不足、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发展战略不切合实际、人才流失所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战略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

3休闲农业项目投资风险评价

3.1风险评价方法

休闲农业项目投资风险采用专家调查法,调查涉及休闲农业企业10人、从事休闲农业规划实践的专家5人、从事相关教育研究的人员10人、省市县休闲农业政府主管部门人员5人,共30人,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对休闲农业项目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等进行调查统计,保留小数点1位。据此,制定了风险评价分析表1。从表1休闲农业项目风险评价表可以看出,影响项目风险的关键因素集中在发展战略、政策变动(主要是用地、取水政策)、周边建设环境变动、融资高成本和环境污染所致的风险,发生概率也较高,属于一级风险,应予以重点管理;影响较其次的因素是信贷、用工、农药(药物)超标、周边居民干扰和人才流失所致的风险,是项目建设中的二级风险,应经常关注。

3.2风险监测

风险监测与控制是指识别、分析和规划新生风险、追踪已识别风险和“风险清单”中的风险,重新分析现有风险,监测应急计划的触发条件,监测残余风险,审查风险应对策略的实施并评估其效力的过程[3]。风险监控及其他风险管理过程是项目生命期内不间断实施的过程[4]。休闲农业项目具有投资主体多元性、投资内容多重性和预期收益多变性的特点,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面临的风险也较多,休闲农庄投资者应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汇总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以保证项目建设和预期收益目标的最终实现。

3.3风险管理对策

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项目生命初期的实施阶段实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大幅度地节省整体项目管理过程的投入,同时实现对正式过程和非正式过程有效的应用[5]。休闲农业项目风险管理是对项目主动控制、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首先是将影响休闲农业项目的风险归类。其次是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确定风险层级,跟踪监测和控制。最后是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纠正措施,采取规避、减轻和承受等应对办法。根据休闲农业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3.3.1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休闲农庄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路径举措的总和。发展战略失误,将对休闲农庄生产经营产生重要不利影响。对于此风险,应对措施是规避,即休闲农庄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充分调研,结合当地资源、经济发展现状、居民消费能力、投资者的经济能力和决策实施能力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近期、长期发展规划,并能长期坚持、有序实施。

3.3.2政策变动

休闲农业项目需要占用一定规模的农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用于建设规模化的种养场、加工厂房、庭园、接待设施等临时建筑和永久建筑。休闲农庄日常生产生活用水需要从当地取得。基于用地、取水政策出现的变动,将会直接导致生产经营的停顿,风险影响极大。休闲农业项目应规避此风险。建设项目前应掌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规避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和当地经济文化生态建设的冲突。流转土地,改变土地的用途和经营方式,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办理相关手续。地下取水或水库河流取水应办理相关许可,不影响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

3.3.3周边建设环境变动

休闲农庄经营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周边生态植被破坏、出现工业污染源都会使经营陷于困境。对此风险,应对措施是规避,主要措施是建设选址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未来规划建设情况,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周边单位的协调,防止经营环境的恶化。

3.3.4融资高成本

休闲农业正常融资成本都在控制范围,此风险主要是投资者在无法取得银行信贷时,为缓解资金紧张采取民间融资的方法,支付较高的利息。一旦资金不能按时归还,将导致债权人追债。对此风险应对措施是规避,即农庄融资应到正规金融部门,结合自身能力和建设资金的需求进行融资。3.3.5环境污染休闲农庄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水、废物污染周边水质、土壤,导致周边农民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生活、健康受到影响。对此风险应对措施是规避,休闲农庄工作人员应树立环保意识,建立“三废”回收和处理系统,处理达标才排放,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4结束语

随着我国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引入项目风险评价机制,引导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势在必行。而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机制是保证休闲农业项目建设成功实施的关键。本文从休闲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将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内容进行归类,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识别,对风险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索,对规范休闲农业项目建设,抓好风险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唐年青 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休闲农业论文:观光园标准化管理休闲农业论文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选择利用闲暇的时间出去放松身心。人们在都市生活久了,更加向往农村的田园风光和生活气息,所以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兴未艾。新旅游法的出台必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与农业的结合,促进休闲农业观光园的发展。对于从事休闲农业观光园经营的企业,把所经营的园区建设得环境优美、园区整洁、景色宜人、安全舒适,不仅可提升园区的整体企业形象,还能吸引更多的游人,为园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于游客来说,所游览的园区安全、卫生、舒适、健康、自然、淳朴,不但能缓解身心压力,而且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享受园区提供的休闲服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休闲农业观光园建设的目标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生态高效、节约资源、景色宜人、舒适健康、服务周到、产品优良、游览安全、健身娱乐、农技推广、科普示范、认证宣传以及品牌提升等。总之,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休闲农业观光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和旅游形式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并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度假郊游的首选。观光园的发展对于增加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然而目前,休闲农业观光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缺乏科学规划、景观设计缺乏对基础自然资源现状的利用和尊重、项目定位和设置雷同、重复建设、服务设施匮乏、建设水平较低等,上述问题导致观光园虽然数量众多,但效益大多低下,经营成功的例子不多,影响到了休闲观光农业的效益及其可持续发展。要解决上述问题,除了要加强观光园的整体区域性规划外,每个观光园的建设和发展还应有自己的明确定位和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结合园区的生态环境特色,追求自然、质朴、田园的乡村风光,而不是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片面追求现代和奢华。在观光园的建设、管理和提供休闲服务的过程中,标准化管理是一个有效途径,可合理解决经营中大部分的现实问题。

1休闲农业观光园区标准化管理现状

标准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即通过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应用,从而达到确定目标的活动。为规范观光园建设,加强观光园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游客旅游休闲的需求,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部分省市出台了一些相关管理办法或标准,例如: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评定标准》,该标准对评定范围、评定标准以及评定程序进行了规定。该标准适用于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从事观光农业经营活动,具有观光、采摘、休闲、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应观光服务设施的独立经营实体,包括观光农园、观光果园、垂钓渔场、综合性观光园等类型。评定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规定:观光园建设包括观光产品、观光设施、观光园周边环境;观光园管理包括发展规划、观光管理、宣传促销和游客接待;观光园效益包括年接待人数、观光农业的年直接收入、园区绿化与生态环境等。江苏省制定了《农业观光园建设规范》,界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概念,规定了园区选址、资源调查评价、客源市场分析等前期调研工作的原则要求,明确了主题定位、容量计算、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设计,并对大门与边界、园路、集散广场、水系、假山与置石、建筑物、绿化、环保、安全、标识系统、游览线路等规划设计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河北省制定了《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规范》,界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概念,规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编制的总则、前期调研工作、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前期调研工作涉及园区选址、资源调查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三个方面。

规划设计包括主体设定、容量计算、功能分区、分区规划设计、大门和边界规划设计、园路规划设计、集散广场规划设计、水系规划设计、假山与山石规划设计、建筑物规划设计、绿化规划设计、环保规划设计和导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等。浙江绍兴县柯桥区制定了《农业生态观光园服务规范》,对观光园定义、总则及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规范建设、农产品销售服务、制度与管理等作了规定,特别对园区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等提出了较为细致的要求。山东省旅游局制定了《山东省精品采摘园旅游服务规范与评定》文件,对全省采摘园进行打分评定,旨在让采摘园全面升级,发展品牌优势,规范管理,并为游客提供舒适的采摘、休闲娱乐环境。该文件对于农业观光园的基本要求包括园区、采摘品、安全、交通、设施、服务、管理、环境、活动等方面。园区的具体要求涉及采摘园面积、园区卫生、日接待能力;采摘品的具体要求涉及果品质量、植物间距等;安全角度的具体要求涉及农药化肥施用情况、安全防护设施,通风换气设备;交通角度的具体要求涉及公路质量与停车场面积;设施方面的具体要求涉及交通指示牌、区内引导等;服务包括采摘园线路与项目简介、管理包括管理人员的岗位设定、网站网址建设等。虽然一些省、市制定了相关规定或管理办法,但是我国目前在观光园管理方面并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仅有的少数管理办法或标准也只涉及观光园建设、评定等,关于观光园其它方面的管理规定甚少,且大多针对种植业主导型的观光农业,并未涉及林业、牧业、渔业等其它类型的观光园。已的关于旅游、服务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虽有些适用于观光园,但观光园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还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分析,制定标准的实施方案。

2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的标准需求

休闲农业观光园的类别不同、定位不同、旅游项目不同,以及园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不同,则标准的需求必然不同。例如,地处北京市区或近郊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地理位置寸土寸金,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和宝贵,且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城市,要充分研发和实施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的劳动产出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开展日光温室种植、地膜栽培、节水种植、立体种植等,而且为保护首都生态环境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要开展能源、资源、农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所以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是必然的选择,生态高效、节约资源可以作为实现标准化管理的首要目标。当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将其它目标,例如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采摘农产品的品质、提高服务水平、提高顾客满意度等方面中的一项或多项作为自身标准化管理的目标。要实现多个管理目标,就需要将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作为一个系统开展标准化工作。

例如,要实现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的目标,首先要符合有关生态环境要素如水质、空气、土壤等的强制性标准;其次,设施栽培是实现“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耕种的效率和产出,节约时间、人力和成本,目前已有关于日光温室建造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日光温室技术条件、温室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等,在建造时遵照执行即可,但是很多水果和蔬菜尚没有设施栽培的技术内容,需要将现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的实施指南中;第三,节水种植能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北京等缺水城市十分必要,是实现园区“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农业灌溉设备、节水灌溉设备、节水灌溉工程等规范,但目前水果和蔬菜的生产技术规程中关于节水栽培的技术内容并不十分完善,需要将现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实施指南中;第四,立体或架式栽培能充分利用空间、温度、湿度、大气、光照,减少对土壤的依赖,种植单位面积生产更多的水果和蔬菜,提高土壤、水、能源的利用率,是实现园区“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立体或架式栽培尚处于研发和推广阶段,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部分适合立体或架式栽培的水果和蔬菜的相应的栽培技术规程需要研发,然后将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实施指南中。针对园区建设方面的标准主要应考虑以下要素:大门建设、边界建设、园路建设、泊车场地、农用设施、休闲设施、集散广场、景观建设、绿化工程、水系工程等。针对园区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标准主要应考虑以下要素:园区线路图、服务项目介绍、休息区服务、讲解服务、培训服务、导游服务、包装提供、医疗救助服务、服务人员管理规定、园区卫生标准、游览安全注意事项等。由于观光园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特殊农业形态,通过提供休闲观光服务来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虽然针对观光园的标准并不多,但关于旅游和服务的标准有些也适用于观光园。例如,观光园区内的标识对于游客来说十分必要,能为游客提供清晰的旅游走向和服务指示。

我国已的系列国家标准GB/T1000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其中第1部分通用符号,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适用于大部分休闲农业观光园,对于有运动健身场所的园区,第4部分运动健身符号亦适用;对于有购物的园区,第5部分购物符号亦适用。此外,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运用也十分必要,对此已系列国家标准GB/T15566G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其中关于旅游景区、机动车停车场部分的标准也适用于休闲农业观光园。观光园内的餐厅无论规模大小、风味特色及装修风格如何,首先应当遵守强制性国家标准GB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及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根据所考虑的要素配套实施其它标准,例如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应实施GB1848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HJ554—2010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等;考虑到消防安全,应实施GB13495消防安全标志、GB50116—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如果需要规范的方面已有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应尽可能不再重复制定,对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没有规范到的方面,可以针对想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制定国标、行标的实施指南或企业标准的方式加以补充,最终的目标是达到有效、配套地实施标准。例如:关于旅游方面的服务标准,已经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些标准不一定全文完全适用于休闲农业观光园,但部分方面或条款适用。这样就需要详细分析休闲农业观光园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例如:采摘服务、土地认养服务、导游服务、讲解服务、健身示范服务等。然后从服务的内容、程序、方式、质量等方面分析现有标准哪些条款可直接引用,哪些条款需要重新规范。

观光园的标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观光园是促进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有效整合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多功能利用的必要手段,是扩大城乡交流、促进乡村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方式。通过观光园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和推广,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形态和集群,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深化城乡互动和交流;可以创新乡村产业形态,提高农业附加值,吸纳劳动力,增加就业。因此,观光园的准化管理势在必行,不但需要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还需要园区管理者树立标准化管理意识,对观光园进行规范化管理。

作者:杨丽 席兴军 燕艳华 单位: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休闲农业论文: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论文

1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增创农业农村新经济增长点.

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副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有利于带动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装修业、建筑业和文化产业等的发展,促进传统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以旅促农”、“以旅助农”.

(2)有利于社会财富转向助推农村发展.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助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现产业联动和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农民就地就业加快脱贫致富.

有利于进一步满足和扩大城镇居民在农村地区的消费,加快信息、资金和技术等社会资源向农村的流动,使农民在不离土、不离乡的同时,通过提供旅游服务增加收益,为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和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有助于促进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目前,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日益兴旺发达,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具有本土化、特色化的休闲农业更是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前景广阔,必将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为旅游业自身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进而支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有利于乡村特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进一步拓宽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发挥农业的旅游观光和文化传承等功能,进一步解放农村干部群众思想,促进乡村本土化、特色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梅州市现代休闲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山地、丘陵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条件良好;同时,梅州市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等众多城市名片,以文化生态为特色的旅游产业方兴未艾,成为该市实现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实践路径.

2.1资源条件简析

2.1.1农业旅游资源

近年来,梅州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已取得丰硕成果.水果、茶叶、油茶、南药、优质稻、蔬菜、烤烟、畜牧水产养殖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初具规模,以“梅州金柚”、“平远慈橙”和“嘉应茗茶”为代表的金柚、脐橙和茶叶声名远扬,不仅成为有人喜爱的梅州文化生态旅游拳头农特产品和旅游商品,还打进了欧盟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近年来,梅州绿色农业发展迅速,全市建有5个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雁南飞、雁鸣湖等农业旅游景点更是名闻全国,以乡村体验、果蔬采摘和农家乐等为主的现代休闲农业成为梅州农业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文化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2.1.2人文旅游资源

梅州是世界上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聚居地,全市97%以上的都是客家人,其语言、饮食、居住、风俗、节日、礼仪、教育等方面都较完整地保存了客家文化的特征,享有“世界客都”美誉,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足球之乡”.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梅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造成了梅州与外界沟通较少,但物镜天成却也因此保存了较多的客家古村落和古民居;还有,客家人诗礼传家、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更使客家地区英才辈出,可以说每个村落都有引以为荣的历史人物或杰出代表,名人故迹遍布山村,人物故事生动活现,为开发现代休闲农业和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而雄厚的资源本底支撑.

2.1.3旅游客源市场

梅州的国内旅游市场以珠三角地区和韩三角地区为主,这些地区城镇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活节奏较快、工作压力较大,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休闲度假放松身心的需求较大;梅州的入境旅游市场以港、澳、台地区为主,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也是客家人主要的聚居地之一,在文化习俗与人脉人际方面都与梅州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为梅州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同时,现今大部分的城市小孩都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接触大自然少、动手能力较差,发展休闲农业可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也将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

2.1.4内外交通条件

梅州对外交通日益方便快捷,正在逐步形成高速、铁路、航空等全方位的立体交通网络,梅州作为粤闽赣边交通枢纽的地位日渐突显.梅揭高速和天汕高速梅州段贯穿梅州南北,连接福建与潮汕地区;梅河高速、梅龙高速连通梅州东西,使梅州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梅惠高铁、梅州至厦深高铁连接线,鹰梅、浦梅铁路及汕潮揭城际轻轨丰顺延长线的前期工作已经展开,杭广铁路梅州段(梅州-杭州)、梅瑞(梅州-瑞金)高速铁路已通过可行性研究;梅县机场已开通梅州至香港、广州、珠海、深圳、台湾等地航班.市内交通也日趋完善,基本实现了市区到各县(市、区)县城的一小时交通圈.

2.2发展模式探索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梅州就大力发展以“三高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全市建有规模以上园地或基地10000多个.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全市大力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的推动,全市现代休闲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已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点.

2.2.1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目前梅州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有农业观光休闲、乡村文化体验和生态休闲度假等类型.农业观光休闲是指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产品采摘、渔场垂钓、畜牧狩猎等农业旅游资源发展的观光休闲旅游项目;乡村文化体验是指利用乡村田园风光、客家民俗文化、客家名人资源等发展的民俗文化体验旅游;生态休闲度假是指利用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的休闲度假旅游。

2.2.2存在问题

梅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主要存在开发层次较低、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无论是农业观光休闲还是民俗文化体验,都还停留在较低的观光层次上,特色不够鲜明、景点雷同严重、科技含量不高,特别是对客家文化的挖掘与展示还相当不够,缺乏高层次的文化体验产品,未从全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梅州旅游客源流向的特点谋划发展布局,有待改进提升.

3梅州市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与对策

3.1理论问题研究

梅州市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关注和解决好规划发展原则、发展空间布局等基础理论问题.

3.1.1规划发展原则

(1)以农为本原则.

“三农”是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资源所在,在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中要以农为本,把农业发展、农民受益、农村进步作为出发点,根据梅州市各县的资源特色寻求差异化发展.

(2)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代人利益,更要考虑子孙后代利益.梅州休闲农业的规划发展,应进行可行性的科学分析研究,应注意环境资源保护,注重客家民俗文化资源挖掘,达到开发保护并行目的.

(3)创新发展原则.

梅州市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现在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参与主体利益冲突明显、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其之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在创新,要在规划发展实践中注重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发展机制和模式.

3.1.2发展空间布局

根据梅州现代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客源市场的特点,梅州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围绕近城镇郊区型、沿交通干线型和临景区景点型等主要的开发经营模式,重点选择在梅州市区和各县(市、区)城郊及交通主干道和主要景区周围(点)布局相关项目.

(1)近城镇郊区型.

即环绕梅州市城郊、县郊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形成环城市(镇)郊区休闲农业旅游带.这些地方具有交通方便、接近城市消费群体的特点,应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种植养殖、农业园艺、农业观赏和农事体验,形成融“吃农味、住农舍、赏乡野、干农活、购农产品”为一体的环城休闲游憩带.在发展类型上可重点发展农业公园、农园采摘、生态科技观光、渔场垂钓等.可将梅县区南口侨乡村、程江镇、西阳镇、城东镇、梅江区城北镇发展为市郊农业观光休闲与民俗文化休闲;平远县可依托脐橙、油茶、南药、优质稻等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县郊农业观光休闲与民俗文化休闲;蕉岭县可依托底蕴深厚的客家民俗文化,重点发展民俗文化休闲;大埔县可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客家民俗文化,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民俗文化与休闲度假村;丰顺县可依托丰富的乡村温泉资源,发展融温泉与农业休闲于一体的度假村;五华县可依托热矿泥特色休闲资源与有机农业资源,发展农业观光休闲与休闲度假村;兴宁市可依托合水水库、丰富的客家精神与名人文化资源,发展农业观光休闲与民俗文化休闲.

(2)沿交通干线型.

即在主要客源地进入梅州的主要交通干道旁规划布局休闲农业旅游点.五华县、兴宁市可充分利用靠近G25长深高速的优势,丰顺县可充分利用靠近G78汕昆高速的优势,依托自身的温泉与客家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在邻近交通主干道附近发展融温泉保健养生与客家民俗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村;梅县区松口镇可充分利用靠近S223的优势,依托自身客家民俗文化资源,发展民俗文化休闲旅游.

(3)临景区景点型.

即在主要优秀景区周边规划布局休闲农业旅游点,依托景区集聚效应获得发展机遇.可围绕阴那山旅游产业园、五华县热矿泥康体产业园、丰顺县乡村温泉产业园、五指山风景名胜旅游产业园四大优秀进行规划布局,发展近景区型休闲农业旅游.

3.2特色线路策划

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不仅需要重视休闲农业点自身的开发建设与经营,还需要注重解决好休闲农业点的“点”、“线”、“面”结合问题,形成特色休闲农业旅游线.根据梅州市休闲农业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全市现有交通网络及其未来一段时间的规划发展,可重点规划建设5条特色休闲农业旅游线路.

(1)东部休闲农业旅游线.

以S333和梅大高速为轴线,发展主要以大埔县为主的东部休闲农业旅游专线,包括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坪山梯田旅游区、甜竹生态旅游区,以客家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客家民俗文化村、三河坝景区,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西岩山茶乡旅游度假村等;同时,可借势大埔“南国牡丹”广东汉剧发源地、广东汉乐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花环龙之乡和鲤鱼灯舞,五鬼弄金狮、花环龙等浓郁客家风情,发展以客家民俗文化村为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休闲旅游.

(2)东北部休闲农业旅游线.

以S223为轴线,包括梅县区雁洋镇、松口镇,发展东北部休闲农业旅游线,依托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国家5A级旅游度假村雁南飞茶田景区、国家4A级旅游度假村雁鸣湖旅游度假村;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桥溪村;以红色旅游和客家民俗文化为依托的国家4A级景区纪念园,发展以农业观光休闲、民俗文化休闲、休闲度假村为一体的综合型休闲农业与特色乡村旅游地.

(3)北部休闲农业旅游线.

以G205、G206为轴线,辐射蕉岭县和平远县,发展北部休闲农业旅游线.蕉岭是中国长寿之乡,拥有广东省自然保护区长潭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丘逢甲故居、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谢晋元将军故居,古代客家民居石寨土楼等;平远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广东脐橙之乡,拥有国家3A级旅游区五子石生态旅游产业园、南台卧佛山文化旅游产业园等.可依托长潭旅游区、五子石生态旅游产业园,重点发展以中医药养生保健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村、以客家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休闲.

(4)西部休闲农业旅游线.

以G205、G25为轴线,辐射兴宁市和五华县,发展西部休闲农业线.兴宁市拥有部级森林公园神光山、合水水库风景区、金明湖温泉度假村、广东省古村落罗岗等;五华拥有汤湖热矿泥山庄、七目嶂风景区、益塘风景区、球王李惠堂故居等,可依托热矿泥康体产业园重点发展以温泉养生保健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村和农业观光休闲.

(5)南部线.

以S12、G78为轴线,发展以丰顺县为主的南部休闲农业旅游线.丰顺温泉资源丰富,拥有广东最多的温泉,此外还有龙鲸河漂流、龙归飞瀑、铜鼓峰、八乡山、黄花村等,可依托丰富的乡村温泉资源发展以温泉养生保健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村和农业观光休闲.

3.3发展对策建议

(1)做好论证、科学规划.

梅州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立足地方特色资源,科学分析判断,提取特色、浓缩精华,在自然资源基础上,糅进客家文化.不仅要让具有农业工程咨询与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论证设计,在建设前期更要邀请民俗文化、农业科技、生态环保、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专家充分论证,对其观光功能进行科学设置.

(2)加强指导、政策扶持.

梅州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离不开主体培育和市场参与,建议进一步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现代休闲农业的信贷投入,特别是农行、农村信用联社等要加大面向农户和中小旅游企业的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规模,为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与信用服务;同时,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出台政策、制定标准,引导和支持交通、住宿、饮食等休闲农业服务项目发展,使游客来得通畅、住得舒服、吃的尽兴、玩得愉快,促进休闲农业的长远发展.

(3)提高档次、提升服务.

针对梅州现在大部分休闲农业开发项目单一的现状实际,建议以满足不同旅游者需求为目标,努力提升产品档次和品牌形象,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教育农民特别是休闲农业的开发经营者提高其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和增强服务意识,要尽快建设一支与现代旅游服务业相适应、能满足广大游客需求的休闲农业从业人员队伍,提高经营管理服务质量,推动现代休闲农业的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

(4)加强宣传、广招客源.

要指导休闲农业经营单位和个人搞好策划包装,特别是要加强与旅行社的紧密合作,积极引导和扶持休闲农业点与主要客源地的旅行服务企业广泛开展信息交流与区域合作,实行资源共享、线路互连、市场互动、客源互送,加快实现休闲农业发展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5)维护生态、持续发展.

绿色休闲是现代休闲农业永恒的主题.梅州在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坚决杜绝对资源的破坏和低水平开发利用,要严格控制滥用耕地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资源,努力避免休闲农业开发对资源环境和自然景观的破坏,要严格控制“农园”周边地带工业化、城市化对相当休闲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保持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的乡野氛围。

作者:黄春玲邓琼芬赖益辉曾志军郭辉单位:平远县园林管理所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平远县绿景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梅州市文化生态旅游研究会中国旅游研究院